近日,亞足聯公布了參加2022年亞冠聯賽的俱樂部準入名單,中超隻有6家獲得“限制性準入”牌照,這也折射出中超聯賽尴尬的現狀。

在中國足壇,亞冠聯賽一直是備受關注的一項賽事,金元時代之前,中超球隊的亞冠參賽目标是力争小組出線,進入金元時代之後不少中超球隊都闖入過八強、四強,曾經的中超霸主廣州恒大更是兩奪亞冠冠軍。在國家隊成績沒有太多起色的情況下,亞冠聯賽也成為中國足球在亞洲足壇尋找存在感的重要舞台。彼時,對于不少中超豪門俱樂部來說,進入亞冠聯賽、完成小組出線都是“小目标”,奪得亞冠冠軍,才是終極目标。此前連續5個賽季,獲得亞冠直接準入資格的中超俱樂部都超過10家,而現如今,沒有一家中超俱樂部獲得直接準入資格,隻有上海海港、上海申花、山東泰山、深圳、廣州隊和長春亞泰等6家獲得“限制性準入”牌照。這也意味着這6家之外的俱樂部,即便獲得中超前三或足協杯冠軍,也沒有資格打明年的亞冠聯賽。而直接準入和限制性準入也有差别,中超球隊未能“直接準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俱樂部的财務狀況出了問題。
此外,中超、中甲共34支球隊,僅有14支向亞足聯申請了亞冠參賽資格,創下近年來的新低,也就是說對于明年的亞冠資格多數俱樂部熱情不高。導緻這一局面的因素很多,疫情原因算是一個。明年的亞冠聯賽大機率還是賽會制,屆時,如果中超聯賽繼續為12強賽讓路,亞冠小組賽勢必又将與中超賽程交織,鑒于我國嚴格的入境防疫隔離政策,亞冠顯然已是甜蜜的負擔。今年,中超球隊就派出青年軍參賽,而代表北京國安參賽的U21 梯隊部分球員由于感染新冠病毒而滞留國外數月,直到近期最後9名球員及從業人員才順利回國。對于國安而言顯然不想再受這種罪,是以幹脆就不申報,他們也是中超第一階段兩個賽區前三名中,唯一沒有獲得亞冠牌照的俱樂部。
疫情之外,資金問題也是中超球隊熱情下降的一大原因,不誇張的說目前中超已經進入了“冰河期”。據報道,目前中超16隊中,至少有11家俱樂部存在拖欠薪水情況。這其中也包括了已經獲得明年亞冠準入的上海申花、廣州、深圳和長春亞泰。尤其是廣州隊,目前球隊在鄭智帶領下訓練,國腳及入籍球員都沒有歸隊,他們第二階段聯賽中的前景如何都不能确定,就更别提參加下賽季亞冠聯賽了。而未來中超聯賽能否繼續保持4個亞冠參賽席位更是要打上問号。畢竟,今年在青年軍征戰完亞冠之後,中超年終技術積分排名已經從亞洲第一滑落至亞洲第七。按照以往慣例,亞冠聯賽兩年為一個周期,而亞足聯則提前兩年敲定下一個周期的席位配置設定,受到積分滑落的影響,中超聯賽2023年和2024年亞冠聯賽的席位都将變為2+2,即隻有中超冠軍和足協杯冠軍才能直接晉級亞冠正賽。而疫情之下,一旦中超球隊再次派年輕球員參賽,那麼勢必将繼續影響中超的年終技術積分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