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當代重大傳染病防治史研究及資料庫建設”(項目準許号20&ZD224)開題學術報告會在北京大學醫學部召開。會議由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史與醫學哲學系主任張大慶教授主持。
會議特邀南開大學曆史學院院長、中國社會史學會醫療社會史專業委員會主任餘新忠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重症醫學系主任安友仲主任醫師做專題報告。課題組各子課題負責人北京大學唐文佩教授、北京大學蘇靜靜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劉士永教授、南京醫科大學夏媛媛副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邢烨老師、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李維副館長分别做了學術報告。受疫情影響,此次開題學術報告會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會議伊始,張大慶教授對與會專家表示歡迎,并作為項目負責人介紹了項目的基本架構和各子課題的開展情況。張大慶教授表示項目的成功申請得益于項目組每位成員的共同努力,項目的成功開展還需各位成員的持續研究和相關領域專家的寶貴意見。
南開大學餘新忠教授以《曆史視域下的中醫抗疫》為題,結合中國抗疫實踐,對于中醫藥在抗疫中的表現和貢獻做出了中肯評價,為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新視角;安友仲主治醫師回顧了傳染病防控和重症醫學發展的曆史,同時肯定了項目開展對于未來突發傳染病防治的現實意義;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劉士永介紹了中國現代流行病統計發展與死因登記演變與引進“國際疾病分類準則”之關系,分析中國在引進國際準則過程中呈現的傳染病控制經驗;北京大學教授唐文佩從曆時性的角度考察了風險話語進入傳染病防治的程序,認為風險話語已成為醫療保健的重要組織次元,其意義和影響亟需深入考察;北京大學副教授蘇靜靜以消滅天花還是瘧疾,分析随疫情、國際形勢和意識形态的變遷,全球健康治理模式和格局的變化;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夏媛媛分享了課題組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傳染病防控相關政策的整理情況與階段劃分設想;南京醫科大學講師邢烨介紹了我國瘧疾防控的曆史,總結了其獨特的防控經驗;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副館長李維彙報了當代重大傳染病史資料庫建設進展和課題組基于資料庫完成的諸項研究。
最後,首席專家張大慶教授代表項目組感謝專家們提出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并對項目組成員提出要求,希望在未來幾年内陸續推出高品質的研究成果,實作項目預期的“開拓當代傳染病史研究新進路”“鈎沉既往傳染病資料價值”“探索交叉學科方法學”“建立多學科學術團隊”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