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殺了散養的土雞,
竟出現多器官衰竭,病情極其危重!
近日,江蘇省中醫院收治了兩例
因接觸禽類而感染鹦鹉熱衣原體的重症病例。
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
大家接觸禽類一定要謹慎。
陳先生今年50歲,家住南京市溧水區。前一段時間,家住農村的親戚出于好意送了一隻自己散養的土雞給陳先生,陳先生的家人看到這隻雞的精神有點萎靡,覺得可能是一隻病雞,勸說陳先生最好把這隻雞扔掉。但是陳先生沒舍得扔,把這隻雞宰殺後烹饪了。
吃完第二天,陳先生就出現了高燒不退、肌肉酸痛、胸悶乏力和煩躁不安的症狀。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溧水區當地的醫院進行就診,但是治療了近一個星期,陳先生的症狀不但沒有改善,反而加重了。
後來陳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江蘇省中醫院門診進行就診,門診檢查結果顯示血象高,左下肺肺部感染,考慮社群獲得性肺炎,收住急診科病房進行治療。入院後陳先生的病情持續惡化,出現持續高熱、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竭、循環不穩定、血象進行性增高,病情極其危重。

江蘇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介紹:“陳先生很快出現了各個器官功能的衰竭,還做了氣管插管,做了床邊的腎髒替代。”
與此同時,南京市民王女士也因持續高燒不退到醫院就診,很快出現嚴重肝功能不全、橫紋肌溶解。醫生詢問發現,王女士同樣有禽類接觸史。
醫生介紹,王女士前期就是一個感冒的症狀,正常治療一周沒有任何效果。“仔細問了既往的情況,他們是做的鹵菜生意,平時不殺活的家禽,但是生的家禽要經過清洗,也是王女士她自己燒菜,我們懷疑跟這有一定的相關性。
經過病原學檢查,陳先生、王女士被确診感染的都是鹦鹉熱。
醫生表示,鹦鹉熱是鹦鹉熱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主要發生在鹦鹉、海鷗、鴨、火雞等鳥類或者禽類,人類主要因吸入含有病原體的空氣、粉塵或密切接觸患病的動物而感染。
經對症治療後,目前兩名患者病情穩定。醫生提醒,平時應盡量避免接觸活禽,不采購、烹饪、食用來源不明的禽類或病死禽。烹饪禽類時,可佩戴口罩、手套,接觸後及時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醫生說:“首先,大家要注意防護;第二,平時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非常重要,因為大家一起接觸時,也是少數人才發病,在他們抵抗力下降的時候。”
如何預防鹦鹉熱?
疾控部門提醒:
首先,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接觸禽鳥後要徹底洗淨雙手,養鳥愛好者要每日清洗鳥籠,在清潔糞便時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提倡應用“濕式作業”。
同時,避免與患鳥接觸,注意個人防護,如果不慎得病,有相關症狀,立即去醫院就醫,就醫時要告知自己的禽類接觸史,以便醫生判斷病情。
此外,嚴格養禽和鳥類貿易集市以及運輸過程的檢疫制度,在家禽和鳥類運輸前後,應在飼料中摻拌四環素,以加強預防作用。
定期對家禽、野禽養殖和交易場所及飼養籠器具進行衛生清理和預防性消毒,控制飼養密度,保持空氣流通。
做好個人安全防護前提下,及時撲殺患病動物做無害化處理,同時對飼養環境和籠器具等進行終末消毒。
注意增強自身體質,多運動,多鍛煉,提高免疫力,減少患病幾率。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平時食用禽類的時候要煮熟煮透,生熟食分開。
來源:江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