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這兩天很多小夥伴紛紛回歸工作崗位,也有部分小夥伴剛剛踏上回程的路,相信大家身體回來了,靈魂卻還在遊走吧?

很多自駕的小夥伴看到下圖肯定深有感觸,父母把對兒女的不舍和思念全部化為滿滿後備箱的年貨。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有網友現身說法:隻因說了一句泡菜好好吃啊,奶奶直接連缸帶泡菜扛到車上。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尤其對土雞、自制臘腸等土味有執念的長輩們,都深信自家養的更好吃(這點我贊同);土雞蛋更有營養(這倒未必)。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總之他們眼中的土味就是“純天然、0污染”,真的是這樣嗎?

斌姐今天又要來潑冷水了,你從家鄉帶回的土特産,可能并不那麼健康哦~

01 散養的土雞土鴨更健康更美味?

真相:

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說,散養的土雞土鴨在飼養過程中,不可控不可溯源的環節(如溫度、濕度、光照、衛生等)太多了,會帶來更多的風險。另外,感染疾病甚至傳染病的可能性也很大,再加上沒有監管,病禽流入市場的幾率也較大。

從營養角度來說,散養的家禽與規模養殖的家禽相比,營養成分差别并不大。相反,散養的家禽反而更可能發生營養不良哦。

有網友說,為什麼家鄉的土雞土鴨吃着口感更好呢?原因是,除了品種不同,散養家禽的飼養時間更長,肌間脂肪和一些風味物質的沉積也就更多,是以吃起來相對鮮美一些。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風險提示:

要注意重金屬、病禽等問題。

之前曾有過報道:一男子吃了了朋友送的土雞後感染鹦鹉熱險些喪命;一女子接觸禽類感染鹦鹉熱導緻多髒器衰竭。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營養師建議:

安全起見,我更建議大家購買正規品牌正規養殖的家禽。如果偶爾想嘗嘗鮮,也可以從大型商超等正規管道來購買散養家禽。

02 自制臘肉臘腸可以放心吃?

研究表明,無論是家庭還是企業生産的腌肉、臘腸、火腿、鹹魚等魚肉制品都會含有亞硝胺類緻癌物。

此外,家庭自制的臘腸在加工、烹饪過程中,還會在高溫和油煙下産生多環芳烴類、雜環胺類和丙烯酰胺等多種緻癌物。

臘腸在制作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鹽、酒等調料,且制作周期長,新鮮度低,會影響寶寶的腸胃健康。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自制的臘肉臘腸能不吃就不吃。不過,實在想解饞的話,可以自制脆皮腸,建議煮熟後冷凍儲存。想吃的時候,拿出來解凍一下,再根據自己的喜好蒸、煮、炖,或者煎都OK。

03 土雞蛋更有營養更好吃?

普通雞蛋就是規模養殖雞下的蛋,而土雞蛋也就是散養雞下的蛋。很多老人往往認為土雞蛋更有營養,其實它們的營養差别不大,從下面的營養成分比較就能看出。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資料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 第6版》

土雞蛋也有它的優點:散養雞的食物來源相對豐富。由于規模養殖雞的飼料中加入葉黃素,蛋黃顔色會更黃,賣相更好;而土雞蛋的蛋黃色素沉積度高,色澤較深,風味也較好。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1. 散養雞的食物來源和環境不可控,可能會富集有害物質。

2. 有些散養蛋的生産周期長,且保鮮意識欠缺,導緻雞蛋新鮮度不高,影響口感。

3. 人工成本高、生産效率低,價格也偏高。

4. 民間散養缺乏安全監督和查證,有作假的可能。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最好從正規管道購買帶食品标簽的雞蛋。我個人更偏向買品控好,規模養殖的可生食雞蛋(經過清潔和滅菌的雞蛋)。

04 自榨油更香,更安全?

自榨的粗榨油,裡面的雜質含量比較高,在同樣的溫度下,産生的油煙會比較多。油脂在200攝氏度以上,可能産生緻癌物,而在300攝氏度以上,必然會産生苯并芘之類的多環芳烴類的緻癌物。

有研究證明,烹調油煙是肺癌的一個緻病因素。

營養師辟謠:家鄉的土味真的純天然0污染?可以給寶寶吃嗎?

1. 家庭手工操作很難保證過程中溫度的均勻性,是以容易産生緻癌物。

2. 如果原料的品質不夠好,或儲藏條件比較差,就會導緻油種發生黴變,或者已經榨好的油,發生脂肪氧化等一系列的問題。

購買正規企業生産的食用油。

如何給寶寶挑選食用油?

要選擇富含亞麻酸和亞油酸的油,像亞麻籽油、紫蘇油、花生油、核桃油等等這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都很适合寶寶。

大家也可以根據這個排名來給寶寶選擇食用油:

紫蘇油/亞麻籽油>核桃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等常見油種>橄榄油/山茶油

(排名靠前表示建議食用頻率較高)

05 自制腌菜無防腐劑,更安全?

很多家庭的自制腌菜其實是「暴力腌菜」,這種做法很危險,也就是把蔬菜切碎加點鹽腌一下,過兩三天再吃,吃不完再放幾天繼續吃。這樣導緻亞硝酸鹽含量快速升高,但如果腌制時間超過20天,亞硝酸鹽便被分解或利用了,含量又會降低到安全範圍之内。

按大陸食品安全标準GB2762,蔬菜制品的亞硝酸鹽含量應當控制在20毫克/千克之内。而自制腌菜(包括小攤自制販賣的腌菜)是非常容易超标的。

腌制食物不僅高鹽,而且在腌制不合理的時候,蔬菜容易産生過多亞硝酸鹽。

正規企業做的酸菜、泡菜或醬菜是按照合理的工藝流程來制作的,相對較安全。但高鹽的問題依然存在,還是建議能少吃就少吃。

今天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讓大家一概回絕父母們的“鄉味”,咱該收還得收,畢竟那是父母們滿滿的愛。

你的家鄉有哪些土味?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作者簡介:兒童營養師王斌,中國注冊營養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國家進階營養講師。擅于将醫學與現代營養知識相結合,專注于母嬰營養健康領域,手把手教你科學喂養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