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秦國成為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而六國中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隻有東方的趙國。
秦國一開始進行過商鞅變法,之後國家開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包括後來統一六國的國力也是受到了改革的影響,反觀趙國則沒有進行過改革,而且後期趙孝成王又急于求成,最後的結果就是當趙國不具備統一的實力,還硬要進行戰争,是以結局自然隻能失敗告終,但是不管怎麼說綜合這幾大原因都能看出來趙國的失敗是必然的,不可能統一六國,這是天時地利人和決定的。

趙國是秦國統一六國的最大障礙,秦昭王派白起率大軍與趙軍作戰,盡管白起最後取得最後勝利,坑殺了趙國40萬大軍,趙國從此再也無力與秦國抗稀了,但秦軍也損失了一半的兵力,如果當時秦國沒有消滅趙國這40萬大軍,到秦始皇的時候,秦軍還能這麼順利統一六國呢?
我想即使可以,秦始皇也要花很多的力量和時間才行,因為趙國手上有40萬大軍,又有李牧這樣與匈奴交過戰的良将,說不定秦始皇可以消滅趙國的40萬大軍,而統一大業可能要交下一任的君主了。
從曆史上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也受過一定的障礙,那就是在攻打楚國的時候,楚國的疆域非常大,雖然當時楚軍的實力早就不行了,但秦軍第一次由李信組織的20萬大軍進攻楚國時就遭到了失敗,結果要第二次王翦出手才能消滅楚國,而且王翦帶了60萬大軍才能消滅楚國。
連消滅楚國都花了這麼多時間,更何況是東方比較強大的趙國呢?
正是趙國的抵抗,推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時間,其他五國的君主基本上都是些鼠目寸光的家夥,在趙國艱難地抵抗秦軍的進攻時,其他五國都在袖手旁觀,他們或許并不知道,如果趙國敗了,他們的國家離滅亡的時間也不遠了,盡管後來在信陵君的幫助下,魏楚聯軍趕到趙國的都城,避免了趙國的滅亡,但這時,趙國的兵力早就被消滅了。
如果五國能幫助趙國一把,趙國沒有損失這麼大的兵力,當秦始皇的大軍壓過來的時候,我相信趙國有力量擋住秦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