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為漢文帝女兒,為何館陶公主比绛邑公主名聲大?原因有三點

漢文帝是曆史上著名的明君,第一個封建盛世“文景之治”的締造者。他安撫功臣集團,興修水利,勸課農桑,與民休息,雖然沒有赫赫功業,但卻給了百姓一個幸福的時代。就這一點,曆史上能和他比肩的皇帝就超不過十個。但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好皇帝,家庭關系卻并不和諧。他的兩個兒子劉啟和劉武,後來因為皇帝之位鬧得很僵。而他的兩個女兒,館陶公主和绛邑公主,差别也十分巨大,一個大名鼎鼎,一個默默無聞。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結果呢?

同為漢文帝女兒,為何館陶公主比绛邑公主名聲大?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母親不一樣

館陶公主名叫劉嫖,母親是大名鼎鼎的窦太後。

窦太後早年間經曆坎坷,她本來是呂後的宮女,别稱窦姬。後來呂後将她賜給當時還是代王的劉恒,她覺得代地離自己的家鄉太遠,就求宦官将自己安排到趙地。結果宦官答應她卻沒辦事,窦姬還是被安排到了代地。臨走之時,她傷心地哭了一場。可誰知,她卻因禍得福,俘獲了劉恒的心,為他生下了一女兩子,就是劉嫖、劉啟和劉武。再之後劉恒的代王正妃病逝,劉恒沒有再立王後,窦姬實際上掌控了劉恒的後宮。等到劉恒入朝為帝,劉啟被立為太子,窦姬也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後。漢文帝死後,她又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太後,從此以後,窦姬成了一位不次于呂後的政治強人,影響了大漢朝局幾十年。有這樣一位自帶流量的傳奇女子當母親,館陶公主的知名度自然不小。

同為漢文帝女兒,為何館陶公主比绛邑公主名聲大?原因有三點

反觀绛邑公主,在這方面就差了很遠。史書上從未說明她的母親是誰,這是極不尋常的。按照慣例,她的母親如果不是身份太過低微,就是身份太過敏感。如果是前者,那绛邑公主沒有有力量的外家支援,自然不會有什麼政治資源,不出名是必然的。

但如果是這樣,還是好的,如果是另一種情況,绛邑公主的默默無聞就成了一種自我的韬晦。有人認為,绛邑公主的母親是已經去世的代王正妃。這當然有可能,但是這位正妃本身就疑點重重,因為史書上也沒有記載這個女人的任何資料,包括姓氏。按照當初呂後強行将呂氏家族的女兒許配劉氏王侯的情況看,這位不知名的代王妃大機率是呂氏之女。而劉氏後人恨呂氏入骨,如果绛邑公主表現得太過張揚,很有可能給自己招來災禍。是以,如果她真的是前代王妃的女兒,那絕對是不敢招搖的。在曆史上沒留下什麼痕迹,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同為漢文帝女兒,為何館陶公主比绛邑公主名聲大?原因有三點

第二點:女婿不一樣

館陶公主一生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和漢景帝的妃子王美人結盟,将劉徹推上皇帝寶座。在這一程序中,劉徹成了她的女婿,還誕生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叫“金屋藏嬌”。故事本身就非常傳奇,即便是小說家也未必能寫出這樣的情節。而後來,劉徹成為了經天緯地的漢武帝,多次擊敗匈奴,打通絲綢之路,經營河西走廊,為大漢打出了赫赫聲威!而且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成了曆代讀書人崇拜的偶像!能和他比肩的皇帝,在曆史上超不過五個!能有這樣的女婿,館陶公主的知名度自然會跟着提高不少。

同為漢文帝女兒,為何館陶公主比绛邑公主名聲大?原因有三點

但绛邑公主則不同。她不要說女婿,就連有沒有子女都是一個謎。史書記載,绛邑公主嫁給绛侯周勝之為妻。周勝之後來犯了殺人罪,國家被除,而绛邑公主則不知所終,沒有說明她有無子女,那就更談不到女婿了。沒有一個後人的傳承和推廣,绛邑公主的知名度自然不高。

多說幾句,其實绛邑公主和周勝之的結合本身就很蹊跷,周勝之是周勃的兒子,屬于功臣集團,是漢文帝主要的打擊對象。既然如此,漢文帝為何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難道不怕玉石俱焚嗎?有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漢文帝是拿绛邑公主當作了一個暫時穩定功臣集團的棋子,一旦自己得手,這個孩子的幸福他是不會在意的。這聽起來不像是漢文帝的作風,更像是窦太後的手筆。

同為漢文帝女兒,為何館陶公主比绛邑公主名聲大?原因有三點

第三點:性格不一樣

館陶公主的性格,一直是進取型的,行事作風也格外高調。漢景帝劉啟即位之後,館陶公主的一個主要工作就是幫皇帝找女人;在皇帝遇到繼承人問題時,她又主動和後宮的妃子們聯絡,為自己找一個靠山;漢武帝即位後,她又打着給陳阿嬌看病的旗号,大肆斂财,過着揮霍無度的生活;到了晚年,她又不堪寂寞,在府中私養面首,還将皇帝請來作見證……。随便一數,就能看出館陶公主做了多少驚世駭俗的事。如此高調,她的知名度想不高都難。

同為漢文帝女兒,為何館陶公主比绛邑公主名聲大?原因有三點

而绛邑公主在曆史上僅留下了寥寥幾筆,記載了一下生平就算完事。至于她有什麼故事,不但正史上沒有,連野史上也沒有。不排除有史家刻意回避的可能,但是以绛邑公主的出身來看,她絕對不敢做事太過招搖,畢竟她是一個連母親是誰都不清楚的人,那裡有膽量和窦太後一支的子女唱對台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