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導|語
2021/12/13
“羊毛出在羊身上”,相關配套供應商、主機廠與使用者,将會共同分擔這部分新增的壓力。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朱錦斌
“對于真正想要康複出院的患者而言,長期依賴藥物治療,的确可以暫時減緩病症,但始終不如自我恢複來的徹底,進而從根本上解決。”此刻,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當下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則顯得莫名恰當。

上月,從乘聯會公布的資料來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42.9萬輛,環比增長17.9%,同比增長131.7%。1-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280.7萬輛,同比增長190.2%。
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7.8萬輛,同比增長122.3%,環比增長19.8%。1-11月新能源車零售251.4萬輛,同比增長178.3%。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形成強烈差異化的特征,實作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并拉動車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轉型的步伐。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11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19.9%,1-11月滲透率15.0%,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1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更是達到33.2%。
可冷靜下來觀察不難發現,總量的整體向好,其中A00級純電小車和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插混車型,仍占據着較大比重。與此同時,相關牌照政策的傾斜,也在背後起到助推劑的作用。
就表象而言,中國新能源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但望向更深處,含金量不足、仍未擺脫“拐杖”走路,已然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
更加嚴峻的是,此刻,還有不到20天的時間,就将進入2022年。根據今年4月,工信部釋出的《四部委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内容顯示,國家四部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綜合技術進步、規模效應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明年年底。
基于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原則上2020-2022年補貼标準,分别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按照這份“通知”的内容,意味着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将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已是闆上釘釘。
也正因如此,中原標準時間11月24日,剛剛完成産品更新換代的特斯拉國産Model 3、Model Y後輪驅動版車型,再次進行了官方漲價。分别從25.09萬、27.60萬,上漲至25.5652萬、28.0752萬元,幅度均為4,752元。
至于本輪漲價的根本原因,根據其官方說明,主要還是由于補貼退坡,目前個人購車補貼金額已經從之前的15840元變成11088元,企業購車補貼金額從11088元變成7761元,幅度均降低30%。
進入特斯拉官網的訂購頁面能夠發現,新版本Model 3、Model Y 的傳遞時間均為2022年Q1。雖然截至目前,最新的補貼政策還未正式出台,但是特斯拉已經按照自己預估的退坡幅度,做出了相應調整。
相比之下,因生産線更新而導緻整體訂單傳遞延期,加之2022年補貼進一步退坡等因素,蔚來官方針對部分下定個人使用者,推出了過渡政策。
具體來看,2021年12月31日前支付定金購買ES8、ES6及EC6,且在2022年3月31日前提車的使用者,可按照2021年國家補貼标準享受補貼。即搭載标準續航電池包(75kWh)的車型可享受16200元補貼,而長續航電池包(100kWh)車型為18000元。
而前往小鵬門店了解後得知,自中原標準時間12月13日起,也就是今天,新使用者下單後的購車權益禮包和購車分期權益均會收縮。
其中,P7的購車權益禮包将減少0.5萬-1萬元,P5或減少0.4萬元,G3i則減少0.5萬元,并且大部分車型都不再享受0息或低息方案。具體原因,推測還是受到2022年新能源補貼退坡的影響。
綜上,既然大環境無法逆轉,特斯拉的率先“領漲”,無疑在所有新能源車企間,掀起了一股焦慮情緒。
一方面,礙于補貼退坡,加之晶片短缺、動力電池原材料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導緻生産制造成本繼續攀升,漲價看似成為了保證利潤的最好方式。另一方面,企業仍處在上升期,一旦官宣漲價,大機率會造成潛在客戶的迅速流失,甚至銷量出現斷崖式下滑。
究竟怎樣選擇,一時間看似陷入兩難的境地。進而,也催生出新的問題:2022,電動車即将迎來“漲價潮”?
可以肯定的是,站在各自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而作為旁觀者,在我看來,除去已經成功脫穎而出的特斯拉,對于剩下的新能源車企而言,價格穩定始終是維護形象的重要方式,是以大機率不會出現所謂的集體“漲價潮”。
但這并不代表着,部分品牌會采用車型更新換代的方式“悄悄漲價”。畢竟,從現實角度考慮,每個人都想生存并活的更好,2022年補貼退坡已成事實,車企利潤勢必也會下滑。“羊毛出在羊身上”,相關配套供應商、主機廠與使用者,将會共同分擔這部分新增的壓力。
事已至此,還是希望不遠的未來,身處這條全新賽道的所有人,能夠擺脫“拐杖”獨自行走,最終實作真正意義上的康複出院。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