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

陸豐市金廂鎮蕉園村
林家仔烈士 (1893年——1928年)
忠誠印寸心,浩然天地間
一一記陸豐英烈林家仔的革命事迹
文\林煜琮 林奕生
在第一、二次國内戰争時期,為響應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彭湃發起的海陸豐農民運動,保衛海陸豐蘇維埃政權,陸豐金廂地區湧現出許多英雄烈士。其中林家仔慷慨赴難的壯烈事迹至今在人們口中傳頌,他們兄弟血脈相融情更濃的情誼亦感人心脾……
林家仔(1893年——1928年),他是金廂蕉園村人,生于一漁戶人家。他家有四兄弟,按排行序列取名:“晟家容易”,林家仔排行第二。
1923年春夏間,海陸豐農民運動發展到了金廂沿海一帶,林家仔通過深深了解,學習團結起來幹革命的真理,心中銘記對黨忠誠的思想信念。繼而,黃依侬、林家仔等帶領村民們積極呼應,成立蕉園村農會,林家仔被推選為蕉園村農會會長。稍有閑瑕時,他常常和村民們聚在一起聊天,說明大家隻有團結一緻,才能打倒地主和土豪劣紳的道理,動員群組織大家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鬥争。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兄弟們也大力支援搞革命。緊接着,林家仔等帶着兄弟們及林媽娘等農會會員、村民們向地主漁霸作各種形式的鬥争。是以,囯民黨稱他為“赤蟹頭”,其意即是赤衛隊頭頭。
1927年5月至10月,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彭湃、張威、林鐵史等帶領海陸豐人民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并取得了勝利。11月8日,逃匿到碣石的國民黨反革命殘餘武裝力量威脅着新生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經決議,中共陸豐縣委組織各地工農武裝配合紅二師攻打碣石城;這通知很快地送達金廂農會,林家仔等立即組織赤衛隊員們連夜快速趕往碣石參加戰鬥。
戰場上,旌旗獵獵,戰鼓雷鳴,彭湃、董朗、張威、林鐵史率領三千人左右的紅二師和工農武裝,圍攻碣石城。紅二師全體指戰員、林家仔帶着金廂赤衛隊員們和各地工農武裝精神抖擻進入陣地,他們冒着炮火奮勇前進,一起沖鋒陷陣。經過數次激烈的戰鬥,敵軍緊閉城門不出,隻在城牆垛口集中火力掃射,拼命抵抗。
鑒于戰場上實況,彭湃、董朗等召開軍事會議并讨論,最終決定采取圍困敵人,斷其糧水的辦法。數日後,敵人棄城而逃,我軍乘勝追擊,殲滅了部分來不及逃跑的敵人。這次碣石戰鬥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海陸豐蘇維埃政權。
第二年2月下旬,國民黨派出重兵力分别從海上、陸上四面對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發起“圍剿”戰争。3月初,在“汕尾戰鬥”後,紅四師指戰員們從海豐大湖撤離至金廂,章朝陽、林家仔等和海上别動隊員們乘船前往迎接并安排部隊休整補給。7日,送别徐向前率領的紅四師戰士乘船前往惠來神泉港。
敵人重兵壓境,步步逼進。4月12日,從陸城移至鵝籠村的陸豐縣委被敵人包圍, 陳谷荪、吳鑒良、彭元章等縣委上司壯烈犧牲。7月6日,按照東江特委暨新縣委決定,時任縣委常委兼軍委主任的林鐵史、時任碣石區委書記的林翰藩在碣石九更寮組織開展夏收暴動工作時,被敵人發現并重兵包圍。戰鬥中,林鐵史不幸中彈被捕,後在海豐英勇就義;林翰藩在觀音山飲彈自盡,壯烈犧牲。
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政策下,形勢十分惡劣,林家仔持着堅強的信念,仍然帶領赤衛隊員們在金廂繼續投入革命活動中。
不久,敵人派出衆多兵力大舉進犯金廂,準備血腥鎮壓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當大批敵軍到達金廂周邊,“嗖嗖嗖……”遠處數聲槍聲響起時,林家仔等馬上分路各帶着部分隊員撤離。
敵軍緊緊追擊,在低矮的山坡處,林家仔和赤衛隊員被敵人圍住。随即雙方卷入激戰中,敵人的槍炮不斷連續猛烈轟擊,我方勢不力敵;為掩護其他人員安全脫險,林家仔挺身斷後阻擊敵人,最後不幸被敵人逮捕。
敵人逼他投降,林家仔堅持對黨的忠誠,誓不低頭。最後,在11月20日(農曆28年10月初九),萬般無奈的敵人下令把他槍殺,把他雙臂反縛,推拉至金廂圩營盤前。林家仔始終大義凜然,面無懼色,昂首挺立。并不斷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産黨萬歲!”
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随着一聲槍響,鮮紅的鮮血噴濺而出,不斷從他的胸口湧出,點點滴在地上……
殘酷的敵人又把削尖的松柏樹幹,穿插過他的遺體,綁在木柱上公開示衆;被敵人勒令到現場觀看村民們個個低頭垂眸,不忍觀看。林家仔就這樣壯烈犧牲了,時年35歲。
林家仔的兄弟及親屬們聞訊悲痛萬分,林晟和林容拊膺大恸,年幼的林易亦忍不住淚雨紛紛,家裡到處彌漫着一陣陣凄怆的氣氛……
因遺體被國民黨反動派暴屍示衆數日,已散發腐爛氣味。經大家商量,于傍晚時分調派幾位膽大又心細的親房女眷,坐船過溪冒險前往金廂營盤前,暗中把林家仔的遺體搬運回來,其他男丁人等則在溪畔等候。最終在陰沉沉的暮色掩蓋下,大家順利地把林家仔的遺體運抵到村中并草草安葬。
為了日後避免受到牽連和逼害,林晟和林容倆兄弟離開家鄉,坐船下南洋謀生。又因四弟林易年紀尚小,不能随往,則隻能在親戚的暗中幫助下繼續在家鄉生活。
“忠誠印寸心, 浩然天地間”! 林家仔一生投入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中,為了保衛海陸豐革命根據地而英勇戰鬥;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誓言;赤膽忠心鑄就忠誠,浩然之氣充盈于天地之間,他的光輝形象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附錄:林家仔犧牲後,林晟和林容倆兄弟下南洋,避難謀生。于1949年解放後,林容子孫回到家鄉。在六十年代排華中,林晟子孫回到國内,現定居廣西。
參考資料:《陸豐革命史》《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史》《陸豐縣組織史資料》
林家仔烈士之子林子民口述
美麗金廂,紅色金廂一瞥
紅四師徐向前同志渡海處紀念碑
美麗的金廂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