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玩!廣東皮影戲已經這麼“潮”!

春節,俗稱“年節”,

傳統名稱新年、大年、新歲,

是大陸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

傳統佳節。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更是中華文化的沉澱。

而年味,是記憶裡最珍貴的味道,

也是所有中國人心目中家的味道。

這個春節,我們為您

呈現一組“年味香濃”的故事。

燈光亮起,伴随着慷慨激昂的紅色旋律,一段血與火的故事開始上演。“我是黨的女兒,保護鄉親們,是女子粉槍隊的責任。”白色幕布後,皮影戲演員熟練地擺弄影人,在光影變幻中,精彩地演繹了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最早的婦女武裝力量——海陸豐女子粉槍隊的故事。這部名為《海陸豐女子粉槍隊》的紅色皮影戲,是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展演的紅色精品劇目。

隔帳陳述千古事,燈下揮舞鼓樂聲。在陸豐市皮影大廈的劇場内,新年伊始,頗有地方特色的紅色皮影戲便吸引了衆多市民到現場打卡。除了欣賞,劇場方還安排了互動體驗,觀衆可以親手體驗皮影這一傳統文化技藝。

用皮影戲創新講述紅色故事,這門古老的藝術正煥發新生。

南派皮影,百年傳承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用獸皮或紙闆做成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是大陸民間廣為流傳的戲劇之一。陸豐皮影戲可追溯到明朝中葉,至今已有數百年曆史。中國皮影素有北路、南路之分,陸豐皮影戲作為南路影戲唯一僅存的一支,是大陸三大皮影系之一——潮州影的唯一遺存。

能玩!廣東皮影戲已經這麼“潮”!
能玩!廣東皮影戲已經這麼“潮”!

皮影戲的幕後與台前

陸豐皮影戲的藝術傳統優秀古樸,緊跟時代潮流,将水墨畫、通花剪紙、單線平塗等各種民族繪畫形式運用于舞台美術。其皮影造型雕刻精緻,色彩鮮豔,表演細膩生動,形象逼真。同時,唱腔以正字戲曲牌為主,融合陸豐漁歌小調和白字戲曲牌,自成一格。

“1957年,陸豐皮影戲劇團正式成立。然而,由于種種曆史原因,皮影演出市場萎靡,從藝者越來越少,陸豐皮影戲劇團一度停演。”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主任江海濱介紹,陸豐市随後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相關經費投入,陸豐皮影才慢慢走出低迷。

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國有專業皮影劇團,陸豐皮影劇團于2012年更名為“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該劇團自成立以來,創作了多部優秀的皮影戲,先後榮獲多個獎項,應邀前往日本、德國等國進行文化交流,獲得了專家和觀衆的好評。

2006年,陸豐皮影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07年,陸豐皮影劇團恢複演出,并不斷加入新生力量。2011年,中國皮影戲(含陸豐皮影戲)參評世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陸豐皮影戲是汕尾市首個也是唯一被評為“世遺”的項目。

至今,陸豐皮影戲劇團成員40人,任務分工明确,有專人負責皮影設計雕刻、開發文創産品、媒體營運等工作,不斷擴大着南派皮影戲的傳承陣地。

皮影戲裡的紅色故事

以皮影戲為代表的非遺文化的傳承,既要承接文脈,也要面向未來。近年來,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在傳統劇目的基礎上,推出了《阿星遊曆記》《老鼠偷蛋》《猴子撈月》《淚花》等多個劇目,大大豐富了皮影戲演出内容。同時,新編的紅色皮影新劇目《海陸豐女子粉槍隊》,就是對傳統皮影戲進行創新的藝術表達。

能玩!廣東皮影戲已經這麼“潮”!

皮影戲《碧海丹心》

1927年,英勇的海陸豐人民高舉武裝鬥争的旗幟,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在海陸豐,同時還活躍着中國的第一支婦女武裝“婦女粉槍隊”。《海陸豐女子粉槍隊》便是以赤杭南土婦女粉槍隊隊長阿月(賴月婵)為原型創作的劇目。劇情講述了25歲懷有六個月身孕的粉槍隊隊長阿月為保護全村百姓,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慷慨就義,英勇犧牲的故事。這部戲将傳統與現代藝術相結合,融入了木偶、熒光皮影、舞蹈等多種形式演出,有着濃郁的海陸豐風情。

“讓皮影動起來容易,但演的傳神則要做到人影合一。”在陸豐市皮影大廈的排練廳内,演了30多年皮影戲的林雪萍向年輕演員傳授技藝。抖、撚、揉、拖、翻轉……這是皮影戲的基本功,需要一遍遍練習才能掌握訣竅。除了會技法,還要了解戲的内容,哪一段講什麼内容、哪個人物是什麼性格、該用什麼動作表現,都要一清二楚。如今,像《海陸豐女子粉槍隊》這樣一個多小時的戲,裡面的人物都被林雪萍舞得栩栩如生。

據江海濱介紹,該劇目是陸豐皮影戲守正創新的力作,2021年5月21日,該劇作為“獻禮建黨百年傳承紅色基因”的精品劇目在陸豐市文化中心進行首演,并于2021年7月成功入選廣東省基層舞台藝術精品項目。至今,《海陸豐女子粉槍隊》走進校園、社群進行過多次展演,深受觀衆喜愛。

皮影戲與紅色故事的靈感碰撞不止如此。早在2019年,陸豐皮影劇團就創作了《碧海丹心》,再現了南昌起義受挫後,在當地黨組織和群衆的掩護下,周恩來、葉挺、聶榮臻從陸豐乘漁船渡海,由香港前往上海開展地下工作的真實故事。作為紅色題材的經典劇目,廣受觀衆喜愛。

紅色傳承,煥發非遺活力

走進陸豐市皮影博物館,一件件造型各異、精美絕倫的皮影工藝品呈現在眼前,展示着陸豐皮影的曆史、制作工藝、演出道具、表演技術的文化魅力。

陸豐皮影,戲中“影人”由牛皮制作而成,一個皮影人物的産生往往需要選皮、制皮、繪畫、镂刻、敷彩、熨平、綴結等多個步驟。細膩薄透、經久耐用,這是陸豐皮影差別于其他地方皮影戲的顯著特征之一。陸豐皮影的制作工藝精美,圖案精細、圓潤舒展、人物造型生動逼真,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能玩!廣東皮影戲已經這麼“潮”!
能玩!廣東皮影戲已經這麼“潮”!

皮影複雜的制作工序

今年28歲的張斯熙是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皮影制作兼演員。為讓更多人群喜愛追求皮影戲和皮影文創品,張斯熙不斷學習嘗試研發設計具有陸豐本土曆史文化元素的皮影作品。她從選材處理、繪、刻、色等入手,對工藝進行創新設計,采用本土英雄故事,結合紅色故事題材,研發現代文化創意産品,為這門古老手藝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我們還通過網絡短視訊、旅遊推介等模式,讓更多的人了解陸豐皮影,同時希望能将這門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張斯熙說。

近年來,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将皮影戲台搬進景區,實作“非遺+旅遊”的模式,助推鄉村振興,讓傳統文化在旅遊城市建設中催生動力、增添活力。同時,開展送戲下鄉、傳統文化進校園、進社群活動,舉辦了數百場公益演出,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發揚曆史主動精神,就是要成為曆史前進的強大能動力量,就是要以飽含精神力量的作品引導、凝聚、推動人民創造曆史。

“皮影戲作為深受人民歡迎的藝術,我們更應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創作更多優秀的紅色木偶皮影劇,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江海濱說。

《視界·我們生活的廣東》欄目組

本期策劃:盧志科

本期攝像:唐勇軍 盧志科 莫麗婷

本期後期:莫麗婷

本期文案:盧志科

欄目監制:盧曉鋒

欄目包裝:陳春霖

欄目統籌:陳海燕

本期支援機關:陸豐市委宣傳部

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

視界團隊:陳海燕盧志科 盧曉鋒 唐勇軍 李 冉莫麗婷

責編:劉樹強

統籌丨李焱鑫 張蓓蕾

編輯丨陳海燕 盧志科 林琳

校對丨華成民

來源丨南方雜志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