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能玩!广东皮影戏已经这么“潮”!

春节,俗称“年节”,

传统名称新年、大年、新岁,

是大陆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

传统佳节。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更是中华文化的沉淀。

而年味,是记忆里最珍贵的味道,

也是所有中国人心目中家的味道。

这个春节,我们为您

呈现一组“年味香浓”的故事。

灯光亮起,伴随着慷慨激昂的红色旋律,一段血与火的故事开始上演。“我是党的女儿,保护乡亲们,是女子粉枪队的责任。”白色幕布后,皮影戏演员熟练地摆弄影人,在光影变幻中,精彩地演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妇女武装力量——海陆丰女子粉枪队的故事。这部名为《海陆丰女子粉枪队》的红色皮影戏,是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展演的红色精品剧目。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在陆丰市皮影大厦的剧场内,新年伊始,颇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皮影戏便吸引了众多市民到现场打卡。除了欣赏,剧场方还安排了互动体验,观众可以亲手体验皮影这一传统文化技艺。

用皮影戏创新讲述红色故事,这门古老的艺术正焕发新生。

南派皮影,百年传承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是大陆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之一。陆丰皮影戏可追溯到明朝中叶,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中国皮影素有北路、南路之分,陆丰皮影戏作为南路影戏唯一仅存的一支,是大陆三大皮影系之一——潮州影的唯一遗存。

能玩!广东皮影戏已经这么“潮”!
能玩!广东皮影戏已经这么“潮”!

皮影戏的幕后与台前

陆丰皮影戏的艺术传统优秀古朴,紧跟时代潮流,将水墨画、通花剪纸、单线平涂等各种民族绘画形式运用于舞台美术。其皮影造型雕刻精致,色彩鲜艳,表演细腻生动,形象逼真。同时,唱腔以正字戏曲牌为主,融合陆丰渔歌小调和白字戏曲牌,自成一格。

“1957年,陆丰皮影戏剧团正式成立。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皮影演出市场萎靡,从艺者越来越少,陆丰皮影戏剧团一度停演。”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江海滨介绍,陆丰市随后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相关经费投入,陆丰皮影才慢慢走出低迷。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国有专业皮影剧团,陆丰皮影剧团于2012年更名为“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该剧团自成立以来,创作了多部优秀的皮影戏,先后荣获多个奖项,应邀前往日本、德国等国进行文化交流,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2006年,陆丰皮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7年,陆丰皮影剧团恢复演出,并不断加入新生力量。2011年,中国皮影戏(含陆丰皮影戏)参评世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丰皮影戏是汕尾市首个也是唯一被评为“世遗”的项目。

至今,陆丰皮影戏剧团成员40人,任务分工明确,有专人负责皮影设计雕刻、开发文创产品、媒体运营等工作,不断扩大着南派皮影戏的传承阵地。

皮影戏里的红色故事

以皮影戏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的传承,既要承接文脉,也要面向未来。近年来,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推出了《阿星游历记》《老鼠偷蛋》《猴子捞月》《泪花》等多个剧目,大大丰富了皮影戏演出内容。同时,新编的红色皮影新剧目《海陆丰女子粉枪队》,就是对传统皮影戏进行创新的艺术表达。

能玩!广东皮影戏已经这么“潮”!

皮影戏《碧海丹心》

1927年,英勇的海陆丰人民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海陆丰,同时还活跃着中国的第一支妇女武装“妇女粉枪队”。《海陆丰女子粉枪队》便是以赤杭南土妇女粉枪队队长阿月(赖月婵)为原型创作的剧目。剧情讲述了25岁怀有六个月身孕的粉枪队队长阿月为保护全村百姓,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慷慨就义,英勇牺牲的故事。这部戏将传统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融入了木偶、荧光皮影、舞蹈等多种形式演出,有着浓郁的海陆丰风情。

“让皮影动起来容易,但演的传神则要做到人影合一。”在陆丰市皮影大厦的排练厅内,演了30多年皮影戏的林雪萍向年轻演员传授技艺。抖、捻、揉、拖、翻转……这是皮影戏的基本功,需要一遍遍练习才能掌握诀窍。除了会技法,还要了解戏的内容,哪一段讲什么内容、哪个人物是什么性格、该用什么动作表现,都要一清二楚。如今,像《海陆丰女子粉枪队》这样一个多小时的戏,里面的人物都被林雪萍舞得栩栩如生。

据江海滨介绍,该剧目是陆丰皮影戏守正创新的力作,2021年5月21日,该剧作为“献礼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精品剧目在陆丰市文化中心进行首演,并于2021年7月成功入选广东省基层舞台艺术精品项目。至今,《海陆丰女子粉枪队》走进校园、社区进行过多次展演,深受观众喜爱。

皮影戏与红色故事的灵感碰撞不止如此。早在2019年,陆丰皮影剧团就创作了《碧海丹心》,再现了南昌起义受挫后,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掩护下,周恩来、叶挺、聂荣臻从陆丰乘渔船渡海,由香港前往上海开展地下工作的真实故事。作为红色题材的经典剧目,广受观众喜爱。

红色传承,焕发非遗活力

走进陆丰市皮影博物馆,一件件造型各异、精美绝伦的皮影工艺品呈现在眼前,展示着陆丰皮影的历史、制作工艺、演出道具、表演技术的文化魅力。

陆丰皮影,戏中“影人”由牛皮制作而成,一个皮影人物的产生往往需要选皮、制皮、绘画、镂刻、敷彩、熨平、缀结等多个步骤。细腻薄透、经久耐用,这是陆丰皮影区别于其他地方皮影戏的显著特征之一。陆丰皮影的制作工艺精美,图案精细、圆润舒展、人物造型生动逼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能玩!广东皮影戏已经这么“潮”!
能玩!广东皮影戏已经这么“潮”!

皮影复杂的制作工序

今年28岁的张斯熙是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皮影制作兼演员。为让更多人群喜爱追求皮影戏和皮影文创品,张斯熙不断学习尝试研发设计具有陆丰本土历史文化元素的皮影作品。她从选材处理、绘、刻、色等入手,对工艺进行创新设计,采用本土英雄故事,结合红色故事题材,研发现代文化创意产品,为这门古老手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我们还通过网络短视频、旅游推介等模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陆丰皮影,同时希望能将这门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张斯熙说。

近年来,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将皮影戏台搬进景区,实现“非遗+旅游”的模式,助推乡村振兴,让传统文化在旅游城市建设中催生动力、增添活力。同时,开展送戏下乡、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举办了数百场公益演出,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是要成为历史前进的强大能动力量,就是要以饱含精神力量的作品引导、凝聚、推动人民创造历史。

“皮影戏作为深受人民欢迎的艺术,我们更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创作更多优秀的红色木偶皮影剧,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江海滨说。

《视界·我们生活的广东》栏目组

本期策划:卢志科

本期摄像:唐勇军 卢志科 莫丽婷

本期后期:莫丽婷

本期文案:卢志科

栏目监制:卢晓锋

栏目包装:陈春霖

栏目统筹:陈海燕

本期支持单位:陆丰市委宣传部

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

视界团队:陈海燕卢志科 卢晓锋 唐勇军 李 冉莫丽婷

责编:刘树强

统筹丨李焱鑫 张蓓蕾

编辑丨陈海燕 卢志科 林琳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