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熱門的話題就是電影《長津湖》了,感謝這部電影真實地再現了這場波瀾壯闊的戰役,讓許多原本不熟悉這段曆史的人了解了這段曆史,讓人們對志願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奮勇殲敵的精神有了直覺的認識。但也有一些情況是電影表現不出來的,比如,長津湖的志願軍為什麼會缺吃少穿到這種程度?

【美國拍攝的紀錄片《長津湖》】
志願軍的本質是一支遠征軍,出國作戰不同于在國内依托于根據地作戰。在國内,我軍可以就地籌糧,可以将傷員就近放到老鄉家養傷,還有人數遠多于戰鬥人員的支前民工推着小車給戰士們送糧食、彈藥、補給,但在北韓這一切都沒有。我們和美軍一樣,後勤補給全靠後方通過交通運輸線送到前線。
方法雖然一樣,但一比資料我們就太慘了。9兵團27軍文化教員聶征夫在日記裡記載,27軍每天需要糧食約17萬斤,全部要靠汽車從後方運輸,27軍全軍隻有45輛汽車,一次可運送28萬斤糧食,但往返一趟需要5天。5天時間27軍需要糧食85萬斤,這就有57萬斤的缺口。
【吃雪的志願軍戰士】
按這個标準計算,27軍5萬餘人每人每天隻能分到1.12斤口糧,對于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作戰的戰士們而言,這點熱量根本就是懷水車薪。然而就這也還隻是賬面資料,因為27軍還有270萬斤彈藥和其他補給需要通過汽車運上前線,不可能把所有的汽車都用來運糧。是以,戰士們實際上每天分到的口糧要打個對折後再打對折。
20軍的情況和27軍也基本一樣,楊根思在接到阻擊美軍的指令時,除了武器彈藥外,口糧就隻有3個凍得像石頭一樣的洋芋,這是3天的口糧。但比這更慘的還在後面,由于沒有制空權,27軍的45輛汽車第一次出動就被美軍炸毀滅39輛,僅剩下6輛可用。一個5萬人的軍,平均9000人才一輛汽車,後勤的困難程度簡直難以想象。
【冒着美軍炮火運送給養的志願軍】
反觀美軍陸戰一師,共有汽車1500多輛,平均13個人就有一輛汽車,同樣是從後方往前線運送補給,美軍就富得流油。基本的口糧和彈藥不論,香煙、口香彈、咖啡、巧克力這樣的“奢侈品”美軍也是應有盡有。一線士兵還不斷抱怨C口糧口味單一、SPAM午餐肉難以下咽。
萬般之奈之下,志願軍隻能采用騾馬和人員肩挑背扛的方式向前線運送給養,可這種方法不但慢,而且損耗極高。20軍從龍水皮發出2萬斤糧食,就是靠騾馬和人力。結果人馬本身的消耗,再加上美軍的轟炸和破壞,送到前線的還不到2千斤,一些前線部隊直接斷糧三天。這裡說的斷糧是指即便在極端節約的情況下仍然分不到一粒糧食。
【美軍第7師士兵的口糧吃不完還可以養狗】
志願軍也曾緻電朝方請求就地籌糧,但朝方此時已經對北方完全失去控制,隻能回電志願軍,稱可由志願軍自行向當地百姓征集糧食,打好借條,待戰争結束後再行歸還。然而北方在美軍的轟炸下早已是一片焦土,當地百姓或死或逃,餘下的也是吃草根樹皮充饑,根本無法籌糧。
在整個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出現了大量的凍傷減員,這不僅僅是缺少棉衣,更是缺少熱食。在幾天的戰鬥中,不少志願軍部隊靠食物補充的熱量幾乎為零,再加上缺少棉衣,使得志願軍維持熱量的情況簡直是雪上加霜,最終導緻3萬人的凍傷減員,實在是過于悲壯了。
【通過水門橋倉皇南撤的陸戰一師】
這是一場落後農業國被迫與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進行的硬碰硬的正面對決,從賬面上看,農業國勝利的可能性為零。但結果卻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農業國勝了!盡管陸戰一師也有約四成的人凍傷,但他們仍要感謝這嚴寒的天氣,因為志願軍哪怕多幾個熱的洋芋,陸戰一師都可能逃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