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兵團的棉襖隻有一斤半棉花,17天裡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說起長津湖的志願軍,人們第一時間會在腦海中浮現一個詞:悲壯。他們在缺衣少食、忍饑挨凍、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以極劣勢的裝備,将美軍的旗幟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打得潰逃150多公裡,創造了戰争史上的神話。9兵團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伏擊美軍的路上,出現了整連成建制的凍死在陣地上的悲劇,他們被後人尊稱為“冰雕連”,更令人痛心的是,9兵團的“冰雕連”不止一個,而是3個。

9兵團的棉襖隻有一斤半棉花,17天裡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電視劇《三八線》中的志願軍尖刀連冰雕班,他們是冰雕連的縮影

戰史記載,在17天的長津湖之戰中,9兵團凍傷減員28954人,這裡的凍傷減員是指凍傷到喪失戰鬥力的程度,實際上9兵團從上到下,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凍傷。就算是擁有羽絨防寒服的陸戰一師,也有7700餘人凍傷,可見當時的天氣已是極端惡劣。

9兵團的棉襖隻有一斤半棉花,17天裡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有人認為這是長津湖戰役的照片,其時9兵團當時沒有這種棉帽子,也沒有蘇式沖鋒槍

有人說9兵團是穿着夏裝投入戰場的,這是不對的。9兵團從相對溫暖的華東沿海地區出發,到達東北已是10月底,就算不開往長津湖也不可能穿着夏裝。他們當時穿的是一斤半棉花的薄棉襖,而在東北地區12月份要穿軍裝是四斤棉花的厚棉襖,遇上降溫還要再加棉大衣。

9兵團的棉襖隻有一斤半棉花,17天裡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當時戰士們全部戴着和他一樣的大檐帽,冷了就用毛巾裹在頭上

9兵團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到達戰場,結果悲劇發生了。11月29日,位于柳潭裡和陸戰一師1團、5團、炮11團要逃往下碣隅裡,位于柳潭裡以南40公裡的死鷹嶺是個絕佳的伏擊地點,20軍59師177團6連埋伏在這裡,但當美軍逃過去時,6連卻沒開一槍。

師長戴克林大怒,他命人到陣地上一看,6連全體凍死在陣地上。他們仍然保持着戰鬥的姿勢,槍口朝向下面的公路,隻是再也無法開槍了。他們的身體已經僵硬,許多人的手凍在槍托上掰不下來。戴克林聞訊眼淚一下就出來了。

9兵團的棉襖隻有一斤半棉花,17天裡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戰士凍傷的手,在這場戰役中,9兵團全體都有凍傷,隻是程度不同

1950年的冬天是當地自1888年有記載以來最冷的一年,夜間的溫度低至零下40度。穿着薄棉襖趴在雪地裡的志願軍戰士不是一下子“封凍”的,在漫長的過程中,他們的體溫不斷下降,意識漸漸模糊,卻要在雪地裡一動不動,因為任何一個搓手搓臉的動作,都可能暴露自己,他們就是雪地裡的邱少雲。

在6連的上海籍戰士宋阿毛的身上人們發現了一份遺書,或許已經意識到自己有可能凍死,宋阿毛寫道: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見者無不落淚。

9兵團的棉襖隻有一斤半棉花,17天裡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除了6連之外,60師180團2連、80師240團5連埋伏在水門橋以南約20公裡的1010.7高地上,這裡是通往古土裡的必經之地。由于志願軍低估了美軍的後勤保障能力,在第三次炸毀水門橋後,爆破小組撤離了水門橋,沒想到美軍竟從東京運來8組橋梁元件空投到水門橋地區,并用了一天一夜時間将橋修複了。

當美軍的坦克隆隆地駛過水門橋時,1010.7高地上的兩個連就成為阻擋美軍退路的最後一把鐵鎖。令人歎息的是,寒冷的天氣奪走了戰士們的生命。當美軍的遊動哨發現他們時,他們仍然緊握鋼槍排着整齊的隊形緊盯着公路,陸戰隊軍官利茲伯格得知後說:這是東方的魔力,他們無懼死亡的精神就算是對手也會肅然起敬。

9兵團的棉襖隻有一斤半棉花,17天裡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美國拍攝的長津湖紀錄片,坦承在長津湖美軍失敗了

志願軍戰士沒有鋼鐵鑄就的身軀,但有鋼鐵鑄就的意志,三個冰雕連,為了戰鬥的勝利,甯可凍死也不離開戰位一步。他們的子彈雖然沒有射進美軍的身體,但他們的行為化作利箭射進了美軍的心裡。讓美軍幾十年後提到這場戰鬥仍然心有餘悸,滿懷敬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