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中國是如何戰勝美國,一戰立威的?

北韓戰争後各國都對志願軍展開了研究,英國人的評價是“絕了”!

抗美援朝是建國之後我國第一次參與的反侵略戰争,面對聲勢浩蕩的聯合國軍,志願軍毫不退縮,在那個冰冷刺骨的戰場上,充斥着他們一聲聲悲壯的嘶吼聲,這是英雄呐喊着創造出的一個個奇迹。

而這些在戰場之後卻引得各國都對志願軍展開研究,在北韓半島戰場上是怎樣的奇迹,才使得各國都争相一睹風采呢?

在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中國是如何戰勝美國,一戰立威的?

其實哪有什麼奇迹,都是志願軍拼出了性命博得的榮耀,這背後是抛灑在戰場之上的滾滾鮮血,是無數英魂盼望勝利曙光的慰藉,那究竟是什麼讓志願軍能夠死守陣地分毫不讓,惹得戰争之後各國紛紛研究呢?

不得不說,這與中國軍人鋼鐵般的意志是分不開的。

抗美援朝時,正逢北韓40年不遇的極寒天氣,彼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供給軍隊的物資遠遠跟不上,志願軍戰士隻有一雙戰靴、一件普通棉衣矗立在戰場上,端着槍時刻注意敵人的動向,在惡劣的天氣中甚至吃不上一口糧食,饑餓和寒冷輪番鞭打着志願軍。

但這些都擋不住志願軍保家衛國的決心,一顆赤誠的心,早在趟過鴨綠江時便毫無保留地将自己奉獻給了祖國,而拼命守住北韓疆土則是他們肩上扛着的責任。

于是,無論戰場殘酷與否,志願軍從不叫苦喊累,他們用堅定的意志鑄造出了鋼鐵長城,抵擋住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火力。

在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中國是如何戰勝美國,一戰立威的?

其次,戰術的靈活運用也是抗美援朝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抗日戰争到解放戰争,再到抗美援朝,中國軍人用精妙的計策向敵人展示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孫子兵法、36計等不重樣的計策,使得聯合國軍一次次陷入志願軍的包圍圈之中。

除此之外,利用地形優勢,敵動我不動的打法成功俘獲了一批敵軍。

而面對聯合國軍的火力猛攻時,志願軍提前造好防禦工事,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讓敵人無從下手,久攻不下,甚至在防禦工程内,志願軍用精巧的戰略不斷攻擊敵人,攻防結合打得敵人叫苦連天。

在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中國是如何戰勝美國,一戰立威的?

同當初的中國一樣,落後就要挨打,在資本主義的獠牙襲來的時候,他們完全無抵擋的能力,出于人道主義,新中國才會派遣志願軍前去保家衛國,志願軍也正是深有感觸,才會在面對聯合國軍的飛機炮彈時奮勇一搏,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

最後,除了志願軍戰術得當、英勇無畏之外,聯合國軍的輕視心理也是導緻抗美援朝勝利的原因之一。

試問,誰又能想到一個剛建國不久的國家敢和美國及其他大國正面對抗呢?

曆史上的中國确實有強盛的時期,但是清朝末年閉關鎖國,一系列腐朽的政策早已導緻中國外強中幹、民不聊生,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東亞病夫等污穢不堪的言語攻擊更是家常便飯,盡管中國在抗日戰争中貢獻出不可缺少的力量,但仍然無法改變西方國家内心根深蒂固的古闆思想。

是以,在抗美援朝中,美軍自認為擁有精良的軍事實力便可一往無前,所向披靡,區區志願軍和北韓軍怎能抵擋得住13國的聯合國軍?

可事實并非如此,這一場不正義的侵略戰争,最終使得聯合國軍軍心渙散失敗告終。

在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中國是如何戰勝美國,一戰立威的?

戰争結束後,各國都對志願軍展開研究,但他們始終都不敢、也不肯相信曾經那個沒落腐朽的國家,在一夜之間居然成為了日益強大的新中國。

然而經過一番深入了解,各國幾乎都會重新審視中國人,美國将領李奇微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進攻。

而英國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更是客觀地進行了評價:一支以騾馬化為主的中國精銳軍隊與機械化技術裝備精良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其特色舉世無雙,在世界戰史上堪稱一絕。

抗美援朝打響了中國在世界影響力中的第一炮,中國人當自強。如此才可以曆盡千帆過後,餘下一身正氣、滿腹智慧,至此,中國成為了一頭和藹可親的雄獅,再無人可踐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