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許世友的部下,後來居然成了他的上級

1933年4月,紅25師政委被調到了軍部工作,因為暫時沒有合适人選,政委一職就由許世友暫代,許世友帶兵作戰或許勇猛無畏,可對文職工作是一竅不通,幹了一段時間就向上級強烈要求指派新政委。

很快,新政委來了,然而許世友看見他的那一刻卻愣住了,甚至以為自己看錯了,這人不是4年前自己身邊的勤務兵陳海松嗎?怎麼搖身一變成了師政委?這位陳海松到底是何人物?

陳海松,1914年出生于河南羅山宣化店李陳窪村的一個農村家庭,家裡條件很差,一家人靠着一畝地生活,而且這畝地大多都是斜坡,土壤不算肥沃,産出的糧食極少,僅僅能維持一家人的溫飽。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許世友的部下,後來居然成了他的上級

陳海松兩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為了讓他擁有母愛,嬸母收養了他,對他百般呵護,雖然家境不好,但陳海松從小也是被寵愛着長大的。

1927年,大别山地區開始推動革命,建立了赤衛隊和農民協會,地主惡霸被趕走,農民們的生活開始好轉,親眼見證家鄉蛻變的陳海松對革命隊伍非常崇拜,經常問東問西,長大之後更是加入了兒童團,開始更加深入地接觸革命。

1930年,年僅16歲的陳海松當上了兒童團團長,與紅軍隊伍有了更多的接觸,他開始不滿足于在當地當一個小小的兒童團團長,他想要加入紅軍隊伍,去前線參戰保家衛國。

然而,他參軍的念頭受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甚至給他說了一門親事,就是為了阻止他出去冒險,陳海松為了讓父親放松警惕,嘴上答應好好種地,心裡卻悄悄盤算着離開。

終于,離開的機會來了,一支紅軍部隊開拔去往前線作戰,陳海松趁着白天獨自勞作的時機出去報名,直接跟着部隊離開了家鄉,等到父親察覺不對勁,出來尋找他時,他早已走遠了,而陳海松這一去就再也沒能回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許世友的部下,後來居然成了他的上級

一開始由于年紀較小,陳海松在許世友的身邊擔任勤務兵,許世友很喜歡他機靈聰明的性格,經常在閑暇時間教導他軍事政策、訓練作戰。

而陳海松也十分聰明,很快就将許世友許教他的知識融會貫通,憑借這些知識,他很快就上了前線,當上了傳令班長、戰鬥排長。

然而,因為一次戰鬥嚴重負傷,陳海松的身體大不如前,轉為文職崗位,擔任政治部宣傳隊長。

紅軍肅反時期,陳海松差點被張國焘殺害,雖然因為上級上司的力保僥幸逃過一劫,但他之前的努力也全部廢棄了,隻能在紅四方面軍當一個普通戰士。

雖然遭受了不公的待遇,但韌性極強的陳海松從未想過放棄,他依舊努力作戰、努力拼搏,很快在三路圍攻的戰役中立下奇功,這次功績讓他恢複了原來的黨籍,也得到了36團政委的職務。

1933年,陳海松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與革命覺悟升任了紅25師政委,成為了自己老上司許世友的上司,這才發生了開頭讓許世友不敢相信的一幕。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許世友的部下,後來居然成了他的上級

别看陳海松年紀不大,在指揮作戰方面卻很有想法,他從不會躲在後方指揮部,而是在前線親臨指揮,即使重傷血流不止也不肯離開戰場,這份血性讓一向輕狂的許世友對他極為認可,兩人并肩作戰,勇猛無前,将紅25師訓練成一支戰無不勝的功勳隊伍。

除了指揮作戰,陳海松在軍隊管理上也很有建樹,在閑暇時他經常與戰士們聊天談心,從不會以一個上司的身份去居高臨下,而是以平等戰友的身份與他們交流來往,時不時還會和他們一起玩鬧,關心每個戰士的身心健康。

他的平易近人将整個部隊牢牢地凝聚在了一起,每個戰士互敬互愛,讓部隊的戰鬥力有了顯著提升。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許世友的部下,後來居然成了他的上級

在部隊管理上,陳海松始終寬以待人,但對自己他一直都是嚴于限制,即使身居高位他也從來不會放棄學習,每天閑暇時間都會看書,增進自己的知識。

而且,他還會拿着軍事書籍請教一些老同志,從來不會因為地位之差輕視别人,不恥下問方能成才。

然而這樣一位才能德行兼備的天才将領卻沒能看見新中國成立的那天。

1936年,紅軍部隊派遣兩萬人組成了西路軍,渡過黃河準備西征開疆拓土,陳海松當時就在西路軍中,因為甯夏戰役沒有打上,他按照指令跟着部隊順着河西走廊向新疆進發。

然而,河西走廊危機四伏,裝備精良、熟知地形的馬家軍給他們來了一計當頭棒喝,兩萬人的隊伍被圍堵截殺,最後隻剩下3000人突圍了出去。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許世友的部下,後來居然成了他的上級

陳海松指揮紅九軍掩護他們突圍,戰鬥結束後紅九軍已經彈盡糧絕、筋疲力盡,無奈之下,陳海松決定在梨園堡一帶駐紮休息,等部隊休整一會之後再迅速離開。

可是隊伍還沒休整多久,敵人就追趕了上來,由于時間過于緊迫,陳海松隻來得及讓機關幹部先行撤離,自己則帶着警衛排與敵人血戰。

縱使陳海松有天才之能,也無法讓敵人大軍瞬間消失,是以他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堅持再堅持,讓機關幹部有充足的時間撤離到安全的位置。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許世友的部下,後來居然成了他的上級

戰鬥進行到關鍵時刻,陳海松打算去至高地觀察一下戰況,友善下一步的戰術制定,然而敵人的火力太猛了,他剛剛爬上土坡,就被敵人的機槍掃射身中數彈,當場身亡。

當時留在原地阻擊敵人的隊伍幾乎全部陣亡,隻有一個傷兵勉強逃離,回去向上級上司描述了當時戰況的慘烈。

抗日戰争時,朱德開會的時候還會經常提起陳海松,誇贊他是紅四軍最年輕有為的軍事天才,如果他沒有陣亡,此時必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陳海松的犧牲是黨和國家的損失,也是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忘記的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