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河排污口一頭連着河流、一頭連着陸地污染源,是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後一道閘口,關系到水生态環境穩定改善,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的關鍵戰役。寶山區作為上海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區,敢于比學趕超,勇于先行先試,排查整治取得階段性工作成效,形成可複制、可推廣、可借鑒的查、測、溯、治模式,為全市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積累經驗。
比有目标
領先全市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寶山區生态環境局堅決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牽頭會同寶山區水務局、區交通委、區農業農村委等部門及相關街鎮齊心協力、鼓足幹勁、攻堅克難,全市率先試點開展長江沿岸兩公裡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并在全區河道穩步推進。
截至目前,全市率先全面完成寶山區953條河道近1萬個排口排查工作,同步完成長江沿岸兩公裡1118個入河排污口和市、區管主幹河段及考核斷面河段2000餘個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基本完成鎮、村級河道8400餘個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在此基礎上,分類型分步驟推進溯源發現問題整治,已完成長江沿岸兩公裡119個排口整治,正在“一口一策”推進其他排口整治,工作進度全市領先。
學以緻用
多層次多形式學習提升工作成效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試點啟動後,工作基礎十分薄弱,既缺少技術規範指南,也沒有現成的工作經驗。寶山區生态環境局邊學邊幹、邊幹邊學,不斷摸索工作經驗,提升工作品質。
“即刻學”,跟進學習掌握國家和上海市層面陸續出台的工作指導意見,快速銜接國家和上海市要求。
“專家學”:向生态環境、水務、建設等行業專家學習,熟悉工業、農業、市政、建設等各行各業入河排口設定特點、管網建設養護情況、排水特性。
“教育訓練學”:組織多層次多形式教育訓練學習,開展溯源技術專題教育訓練、排口排查APP現場教學教育訓練等。
“交流學”:建立微信群及時溝通交流部門間碰到的問題,開展區與區之間的工作方法經驗交流。
趕有舉措
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經驗
建立多元關聯機制。制定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條條關聯、條塊關聯,形成工作合力;整合入河排污口相關資料,會審溯源資訊,加強行業監管指導整治;調動寶武集團、華能電廠、上海城投、上港集團等大型企業主動性,自主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
多措查清污染來源。用好“科技+人工”,積極探索“空、天、地、水”一體化體系,徹查入河排污口。通過人工現場踏勘、人随船走、無人船搭載側掃聲呐、無人機近地航測等手段,做到橋下水下、隐蔽地區有口皆查。
■■■■■
對入河排污口、旱天排水排口全面采樣監測,抽測雨水口,為溯源整治提供技術支撐,做到有水皆測。
利用地理資訊分析技術鎖定現場溯源調查範圍,采用潛望鏡、管道機器人、管道内窺鏡、示蹤劑和探地雷達等技術查清污染來源,做到逐口溯源。
探索精細管理機制。依托全區生态環境資料中心平台,建構入河排口資訊化管理平台,全面整合區域内各類入河排口、河岸帶狀況、水系分布、排污管網等資訊,建立所有河道入河排口“一口一檔”“一河一檔”“一街鎮一檔”資料庫,探索建立責任明晰、設定合理、規範管理的排污口長效精細管理機制。編制《寶山區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實施技術指南》,為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提供寶山經驗。
超有實效
更高标準打好碧水保衛戰
通過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動寶鋼股份、華能電廠等大型企業主動探索治水新技術,積極實施廢水綜合利用、深度處理零排放;推動一批中小企業對标先進,實作水污染治理設施更新換代;推動相關街鎮積極探索種植業排口生态治理方式,試點水源地河道水生态修複治理,提升生态清潔小流域建設水準;推動全區水環境基礎設施持續建設,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今年1-10月,寶山區“3+15”國市考斷面中15個斷面達到Ⅲ類水質,為曆史最好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