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順治喊多爾衮皇父,皇父是指父親嗎?專家:孝莊下嫁并非不可能

順治喊多爾衮皇父,皇父是指父親嗎?專家:孝莊下嫁并非不可能

順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初八日,多爾衮以小皇帝名義瑜示院部諸大臣:“皇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勳勞,宜增加殊禮,以崇功德。及妃、世子應得封号,院部大臣集議具奏。”院部大臣經過商議,決定将“皇叔父攝政王”改稱“皇父攝政王”,往後凡進本章旨意,都書寫“皇父攝政王”。

“皇父攝政王”是一個奇怪的稱謂。多爾襲以親王攝政稱“皇父”,綜觀中國曆史,恒古未有。此稱呼一出,朝野駭異。當時北韓君臣有一段對話,反映了他們對這一稱呼的解讀。國王說:“清咨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大臣金自點答:“臣問于來使,則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雲。”大臣鄭太和接口道:“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以為太上矣。”國王道:“然則二帝矣!”由此可見,北韓國王對“皇父攝政王”的解讀,就是等同于皇帝。

順治喊多爾衮皇父,皇父是指父親嗎?專家:孝莊下嫁并非不可能

還有一種解讀,說“皇父”就是皇帝父親的意思。認為時年三十五虛齡的孝莊皇太後,下嫁給比她小兩歲的素來好色的小叔子多爾夜,或者說長期私通,保持着事實上的婚姻關系。孝莊皇太後是順治帝的生母,是以将“皇叔父“改為”皇父“,實際上就是表明多爾衮因為孝莊皇太後這層關系,成了順治小皇帝的父親,冠以”皇父“稱呼名副其實。

孝莊皇太後有沒有下嫁小叔子多爾襲,是著名的清宮疑案之一。持孝莊皇太後沒有下嫁多爾衮觀點者,認為皇帝稱多爾衮為“父”,實際上是皇上對臣下的尊稱,隻是沿用古代君主尊稱臣子為“尚父”、“仲父”的意思。

觀點與此截然相反者認為,按照漢族傳統倫理,“父”字神聖,絕不可以施于生身之父以外任何男人。古代确有生母未改嫁而稱他人為“父”者,譬如周文王稱姜子牙(呂望)為“尚父”,但其意為“可尊尚的父輩”,不是父親之意;齊桓公稱管仲為“仲父”,這裡“仲”是夷吾之字,“父”是事之如父的意思,也不是父親之意;秦始皇拜呂不韋為相國,号稱“仲父”,這裡“仲”是中的意思,“仲父”就是“次父”之意,相當于叔父,也不是父親之意。

順治喊多爾衮皇父,皇父是指父親嗎?專家:孝莊下嫁并非不可能

後世不少史學家經過嚴肅考證,認為孝莊皇太後下嫁并非不可能。對此,當今史學家周遠謙、趙世瑜兩位先生在所著書中歸納列舉了五個理由:首先,以北方少數民族的舊俗,兄娶弟媳、嫂嫁小叔,都是自然的事。就滿族來說,皇太極的女兒就先嫁了林丹汗之子額哲,額哲死後她又假其弟,這就是攝政期間事,是以有“下嫁”的習俗條件。其次,張煌言《張蒼水集》中有《建夷宮詞》,其中有這樣幾句:“上壽觞為合否槽,慈甯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據說就是詠此事的。張煌言是當時人,他的詩總該有所依據。

第三,第一曆史檔案館所藏順治五年(1648年)以後檔案的封皮上,就多有“皇父攝政王旨”的批紅字樣。第四,蔣良琪《東華錄》卷六記載,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己亥,福臨頒诏揭露多爾衮罪狀,其中有一條是:“又親到皇宮内院。”這是何意?随便亂闖禁宮,在傳統禮制來說是嚴禁的。關鍵是《清世祖實錄》卷五十三同條此處,卻删去了這一句,大有為尊者違之感。現存第一曆史檔案館的“削奪睿王母、妻封号诏”原件已是半殘,也給人留下一個很大的問号。

順治喊多爾衮皇父,皇父是指父親嗎?專家:孝莊下嫁并非不可能

第五,孝莊皇太後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死後,康熙帝未将其梓宮移駐關外,與清太宗合葬,而是把靈樞暫時停放在河北遵化東陵,直到三十六年後(雍正二年)才正式葬入東陵地宮,即昭西陵。這一異常舉動被懷疑是康熙皇帝漢化較深,對祖母下嫁小叔感到汗顔的緣故。此時已經十來歲的小皇帝,對于貴為皇太後的生母下緣叔父,肯定不會覺得是很風光的事,而會覺得很沒面子。正史《清世祖實錄》留存的含糊閃煉的隻言片語,以及其後正史對有關事件的删節,也說明順治帝及其子孫羞于提起莊皇太後下嫁小叔子之事。羞于提及,是覺得此事丢了皇家臉面。

基于此,順治口中的“皇父”很有可能就是父親的意思,而孝莊則嫁給多爾衮,隻是因為不光彩,是以沒被史書記載下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