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美南京·人物】匠心逐夢!他和他的“卓越匠心團”

作者:金陵微雨花

在中聖集團

一支80多人組成的

“卓越匠心團”

成為閃耀我市高端制造闆塊

傳承工匠精神的紅色班組

【極美南京·人物】匠心逐夢!他和他的“卓越匠心團”

“卓越匠心團”由中聖科技黨委、工會、中聖裝備制造公司聯合成立。

在科技創新一線,他們用不服輸的勁頭,在重點項目中攻堅克難;

在今年疫情期間,他們挺身而出保障南京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應急供氧工程,扛起社會擔當。

今年,該團榮獲江甯區“勞工先鋒号”“先進職工之家”等榮譽稱号。

戳視訊

一起認識将工業産品

做成藝術品的“巧裁縫”

⬇️

視訊加載中...

“卓越匠心團”的團長蔣建平是土生土長南京江甯人,今年40歲,為中聖集團裝備制造公司江甯基地氩弧焊班班組長。雖然歲數不大,但同僚們都愛喊他“老蔣”。

【極美南京·人物】匠心逐夢!他和他的“卓越匠心團”

蔣建平(左一)

一副面罩、一把焊槍,“老蔣”已經在中聖幹了15個年頭。2014年,公司接到我國首個國産化LNG液化天然氣氣化器項目——海南ORV氣化器裝置的焊接制造任務,就是蔣建平帶領同僚們克服重重挑戰,實作了國内氣化裝備焊接技術上的突破。

“這些年中國制造業不斷邁向高端,我們成立卓越匠心團,初心就是讓一線勞工‘紅’起來,通過黨建助推企業發展,提升産業隊伍素質。”蔣建平說。

【極美南京·人物】匠心逐夢!他和他的“卓越匠心團”

為了弘揚工匠精神,“卓越匠心團”搭建了以技師聘任制、導師制、師徒制等為主線的“傳幫帶“體制,營造出比學趕超的氛圍。年輕人進工廠中的房間後,師傅們對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焊工字典裡沒有“差不多”!

“LNG液化天然氣氣化裝備,要将零下160多攝氏度的液體,變到零攝氏度以上的氣體,氣體瞬間膨脹1400多倍,這對氣化裝備的焊接工藝提出嚴苛挑戰。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設中,要面臨的往往是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的環境,對石化裝備的制造要求極高,我們的産品容不得一絲一毫馬虎。”蔣建平說。

【極美南京·人物】匠心逐夢!他和他的“卓越匠心團”

“卓越匠心團”作為中聖“高端制造”的先鋒隊,先後出色地完成巴斯夫、殼牌、陶氏化學等國際客戶,以及LNG液化天然氣核心成套裝備、太陽能多晶矽核心成套裝備、PTA核心成套裝備等多項重大裝備國産化焊接制造任務,産品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中國高端裝備出口新記錄。

蔣建平一方面肩負着對工廠中的房間青年技工的技術教育訓練帶教重任,另一方面更是承擔着一線工廠中的房間黨工陣地建設責任,帶領産業勞工聽黨話、跟黨走,把團隊打造成中聖産業勞工紅色先鋒标杆。

今年8月3日,中聖集團接到南京公共醫療衛生中心應急供氧工程建設的緊急任務,中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宏新親自帶隊,以蔣建平為首的“卓越匠心團”20多名精湛焊工火速支援抗疫一線。

【極美南京·人物】匠心逐夢!他和他的“卓越匠心團”

“卓越匠心團”部分成員。企業供圖

這是一場“速度戰”。當天下午6點管材裝置到位,施工任務是氧氣必須在晚上12點前通氣。團隊20多人迅速分為7個小組,默契配合,高效施工。赤日炎炎的夏季,戶外草叢間蚊蟲齊飛,大夥兒身穿厚厚的防護服,在6個小時内“飛一般”鋪設完成400米的管線,每一個人都在和體力透支做鬥争。

“社會需要我們,這時候更要展現‘卓越匠心團’的責任擔當!”團隊在施工現場的話語擲地有聲

這也是一場“心理戰”。55歲的崔廣田,帶着20歲出頭的徒弟任志軍、巴方玉在南京公共醫療衛生中心駐紮了近1個月,每天“三班倒“24小時巡查氧氣壓力表、管道等裝置。由于疫情防護需要,三人分别住在三間病房,工作中不能産生交集。白天到黑夜,氧氣管道沿線都會出現他們孤獨又堅定的身影。

“我女兒在濟南當醫生,習慣每周都要視訊。住進南京公共醫療衛生中心,怕家人擔心,我不敢開視訊,但最後還是在女兒的逼問下‘暴露了’。我和家人說,雖然我不是黨員,但是作為‘卓越匠心團’裡的老師傅,還是要以黨員的标準要求自己,不辜負團隊的信任,家人最後也都很了解支援。“崔廣田說。

“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傳授,還有精神的延續。”蔣建平說:“希望工匠精神滲透到班組最基層,每個人都能在焊花四濺中舞出産業勞工的絢麗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