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故事:主 仆 情(一)

作者:小友哥的徒弟

也不知道具體是哪朝哪代了,在山下的一個小村落裡,逃荒要飯來了一個懷抱嬰兒的女子,女子背着一個藍布兜兜看起二十歲左右的樣子雖說很清秀可面黃肌瘦的,女人說她叫李翠兒因為家裡遭了洪水房屋都被水沖走了,家裡的人也都找不到了,她是一路逃荒要飯走到了這裡。村裡有戶無兒無女的張老夫妻收留了她們,雖說這個村子的人不富裕,可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這個偏遠的小山村是難得的平靜,村裡人大多依靠村子周邊的幾畝薄田維持着生活,農閑的時候也進山打幾隻野兔或者打幾捆柴挑到二十多裡外的鎮子上換一些日用品,日子雖然清苦,但也不至于挨餓受凍。這對母子住下來後,女人勤勤懇懇的農忙的時候背着孩子和老兩口一塊下地幹活,地裡沒活的時候在家裡洗洗刷刷,孩子也很聽話不哭鬧的。自打這母子來了後,小院裡被這個女人收拾的是幹淨利落,屋裡更是打掃的沒一點浮土,張老頭老兩口看在眼裡打心眼裡是喜歡這對母子,雖說日子更緊綁了些可心裡還是非常高興,一晃半年多過去了在村長的撮合下,老兩口正式收這個女人為義女,小男孩也随了老漢的姓氏重新起名叫張盼,日子也過得越發有奔頭了,就這樣平平靜靜的過了兩年,張盼也經會走路了,張老頭老兩口也漸漸的老了,家裡裡裡外外都是翠兒張羅,老兩口一合計翠兒還年輕張盼也大了,想着托人給翠兒找個婆家,和翠兒一商量沒想到翠兒撲通跪在老兩口面前哭着說:“爹娘,女兒這一輩子誰也不嫁了,就守在爹娘身邊盡孝看着盼兒長大,請爹娘允許。”老兩口看着言辭懇切的翠兒,歎了口氣說:“孩子你還年輕,以後的日子還長着呢”可翠兒說什麼也不應允,老兩口總覺得翠兒有什麼心事,也就不再提這件事了。

轉眼之間又過了三年張老頭由于年歲大了冬季天氣又冷一場風寒就病倒了,幾副藥下去家裡就沒什麼錢了偏偏老太太在這個時候也倒下了,請郎中抓了幾副藥服下去也沒見怎麼好,翠兒看着家中躺在炕上的兩位老人無錢醫治病的是越發厲害了,猶豫了許久她像是下定決心似得把盼兒叫過來說明天娘要進城一趟,你在家裡好生照顧爺爺奶奶。

第二天一大早,翠兒早早做好了飯服侍兩位老人吃完了飯收拾妥當從藍布包袱裡拿了一樣東西告别老人就進城去了。直到晚上掌燈的時候翠兒才回到了家,手裡提溜着給老人買的藥還難得的買了隻有過年才能吃上的肉,老兩口忙問翠兒哪來的錢買藥啊,翠兒忙說:“爹娘隻管服藥治病養好身體,錢的事你們不用操心。”老兩口見問不出個是以然來也就不再問了,可是心老是放不下。在翠兒的精心照顧下老兩口的病終于好了。時光飛快,轉眼間又幾年過去了,盼兒也長成了個大小夥了,在學堂讀了幾年書的盼兒想着走出大山出去見見市面,掙錢回來孝敬爺爺奶奶和娘,可是翠兒死活不願意,盼兒問母親:“娘,你為啥不同意啊?”翠兒說:“娘不求你大富大貴,隻求你平平安安,娘這輩子活的就值了,死了也安心了。”盼兒老是覺得娘話裡有話,但也不再追問。翠兒沒事的時候總是盯着兒子看,像是要把兒子刻在腦子裡一樣,盼兒越長大就越覺的娘有心事,可是問娘總也不說。一晃盼兒到了十八歲,翠兒把兒子叫到身邊說:“兒啊,如今你已成年,也該去祭奠你的親生父親和母親認祖歸宗去了。”說完翠兒嗚嗚的大哭起來好像要把這十幾年的委屈都哭出來,哭完後翠兒把埋藏在心底的秘密一點一點的講了出來。

翠兒原來是離這個小山村一百多裡遠的永安府一戶姓李的大戶人家的丫鬟,翠兒在五歲的時候父母早亡差點餓死街頭,被外出燒香的李員外夫人看到了,看她可憐李夫人就把她帶回了府,李夫人也有一個女兒喚作月娘比翠兒大兩歲,李老爺和夫人都沒把翠兒當做丫鬟,吃穿用都和月娘小姐一樣,月娘更是把翠兒看做妹妹一樣,沒事的時候月娘就教翠兒認字一起學習女紅,翠兒在李府長到了十六歲,有一天府裡突然來了幾個騎着高頭大馬的外地人帶着很多貴重物品的外地人,李老爺看到來人後高興的把他們讓到了客廳,原來這是李老爺在年輕時給月娘定下的娃娃親,婆家是幾百裡開外的一位宋老将軍家,姑爺這次帶着聘禮來準備迎娶小姐了,互相交換了信物後迎娶時間就定在了下月初九,由于月娘婆家離着此地有五百多裡路是以為了不耽誤婚期花轎要提前幾天來迎娶月娘,臨上轎的前幾天李員外夫婦把翠兒叫到了房中問翠兒願不願意和小姐一起去,翠兒從小和一起小姐長大小姐又一直把她當成妹妹看待當然是願意,夫人說你去了小姐也有個伴過兩年再讓小姐幫你物色個好人家。就這樣翠兒和小姐就一起離開了李員外家前往五百裡外的長樂府花轎走了七天到了長樂府,這個地方可比她們的永安府大多了,街上人來人往的非常的繁華,把翠兒和小姐的眼都看花了,花轎停在了一處非常氣派的大宅院前,門前一堆丫鬟婆子早早就在那候着了,把小姐迎進去梳洗打扮了一番然後拜堂成了親,成親後由于路途遠也就沒有回門,回門就是結婚後三天閨女回娘家看看。就這樣姑爺小姐恩恩愛愛的過了幾個月,突然來了一道聖旨要小姐的公公挂帥出征,姑爺不舍得自己的妻子但不放心自己的父親就跟着父親一起前往邊境出戰,姑爺走後的一個多月小姐病了,宋老夫人趕緊差人請醫生給給小姐看病,醫生一診脈連說恭喜了老夫人,少夫人懷孕已兩月了,這可把宋夫人高興壞了,連忙叫人修書告訴遠在邊關的将軍。小姐懷孕即将要臨産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來說是老将軍父子叛國已被就地正法,宋老夫人驚聞噩耗立馬撒手人寰,碩大的宋府立馬沒了主心骨,老管家找到小姐跪在地上說我相信宋老爺不會叛國肯定是奸人所害,少夫人趁着夜黑趕緊逃吧隻有這樣才能為宋家保留一條血脈,如果是男孩長大了為爺爺伸冤,我已經為你準備好了行裝,趁着現在朝裡還沒聖旨來,等聖旨下來了就走不了了。管家為小姐和翠兒雇了一頂小轎兩人就離開了,小姐走後聖旨就下來了宋氏父子叛國株連九族,府裡一百多口子一個沒剩,翠兒和小姐就這樣僥幸的逃了出來,倆人一商量準備回小姐的娘家,可又怕朝廷派人到那去追殺小姐。一路的風餐露宿小姐有了臨産征兆由于害怕也沒敢住店就找了一個沒人住的窯洞住了下來,小姐就在窯洞裡生下了一個男孩,本以為在這能平安的住一段時間,可翠兒出去買東西的時候發現朝廷正派人四處搜查張貼的追捕令上面還有小姐的畫像,隻是不知為何沒有翠兒。吓得翠兒買完東西趕緊就跑回了窯洞,翠兒把在街上看到的告訴了小姐,小姐說沒有你就好,翠兒當時不明白這話的意思。沉思了一會小姐突然撲通一聲跪在翠兒面前,翠兒連忙也跪了下來說小姐有什麼事你盡管說,小姐說你答應我我才起來,翠兒說我的命都是老爺夫人給的無論什麼事我都答應你。小姐說天亮搜查的人就要搜到這裡了,你今天晚上把孩子帶走吧,翠兒要小姐一起走,小姐說抓不到我朝廷的人不會罷休的,一起走我們三人都活不了,隻有你帶着孩子才能保住老宋家的血脈。就這樣小姐把管家給的金銀細軟打好包讓翠兒揣在了懷裡,小姐說裡面有一枚玉佩上面刻着一個宋字是姑爺送給她的留着給孩子做個念想,别的東西以後過不下去了就拿出去賣了換點錢,孩子就托付給翠兒了,趁着天黑無人翠兒和孩子就離開了這裡,翠兒白天就找個沒人的地方躲起來看看沒有官兵才偷着出來給孩子找口奶吃,晚上沒人才開始走也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來到了現在的這個小村裡就遇到了好心的老張夫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