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大女兒不顧父母反對,嫁給窮小子陳紀恩,結局很悲慘
自古以來,男女的婚姻就講究門當戶對,雖然這種想法被現代人诟病,但是很多時候門當戶對并不是狹隘的門戶之見,而是隐藏在身後的思想差距,民國孔家大小姐孔令儀就吃了這個虧。
孔令儀出身豪門,又出落得娴靜大方,自然老早就有人為她說媒。但孔祥熙夫婦對孔令儀的婚事管得很嚴。他們首先考慮的是“門當戶對”,希望與别的豪門結親以加強家族的勢力,或者與手握軍權的實力派聯姻來填補孔家在軍事領域的空白。但這位性格溫順的孔大小姐并不遵從“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是要“自己找婆家”。這樣一來,她的婚姻問題就在家庭裡掀起了波瀾。
最初,宋美齡曾找過宋霭齡,說國民黨的進階将領中,就屬胡宗南年輕而且是單身,和胡聯姻還算是郎才女貌。宋霭齡把美齡的意思說了以後,孔令儀不願意。她見過胡宗南,覺得他是一介武夫,缺少溫情浪漫,她可不願意為了虛名而犧牲自己的青春。
後來又有人給她介紹衛立煌,衛立煌的妻子得病去世,也是孤身一人。雖然年紀大了點,但是陸軍上将,也是蔣介石的寵将。孔令儀還是不願意,她總覺得嫁給那樣的人就像去做小老婆,年紀相差一二十歲怎會有共同語言呢?
兩次拒婚使孔祥熙和宋霭齡明白了女兒的心,原來她不想找個老頭子,而想找一個年輕的英俊小生。

恰巧這時國民黨建立的空軍裡出了個“英雄”,一下子又勾起了孔祥熙夫婦的女婿夢。大軍閥韓複渠手下有一個師長叫孫桐萱,孫桐萱有個四弟孫桐崗在德國學習飛行。孫桐崗學成後突發奇想,想獨自駕機從德國飛回中國,創造一個飛行紀錄。在得到準許後,孫桐崗一人駕駛一架德國教練機從柏林起飛,飛越地中海、印度洋,最後安全在南京降落,當時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孫桐崗當時隻有三十幾歲,少年得志。
孔祥熙剛從德國通路回來,有心當航空部長,是以對孫桐崗極為賞識,在家裡吃飯時大加吹捧。當時财政部參事李毓萬在孔祥熙手下做事,碰巧和孫桐崗的哥哥孫桐萱是結拜兄弟,聽說了此事後就想從中牽線,想給孫桐崗和孔令儀做媒。孔祥熙本來就對孫桐崗頗有好感,就同意讓李航萬從中操合。但是被孔令儀拒絕。孔祥熙雖然覺得惱火,但也無可奈何。
世界上最說不清的恐怕就是愛情。在旁人看來,好像是天生的一對,可他們在一起時卻沒有感覺;而在旁人看來好像根本不可能的兩個人,卻往往能奇迹般的産生愛情。孔令儀也是這樣。
從陸軍上将到名牌大學的博士生,從大戶人家的公子到腰纏萬貫的實業家,她一個也沒看中,卻在一個酒吧的舞會上認識了一個年輕的大學生,并且一見鐘情。
小夥子名叫陳紀恩,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學生,父親是上海一家舞廳樂隊的指揮。孔祥熙夫婦知道後堅決反對,認為門不當戶不對。但是孔令儀堅持自己的決定,并且要同陳繼恩一道赴美留學。孔祥熙夫婦知道無法阻止孔令儀與陳紀恩的戀情,也隻有默許了。
不久,陳紀恩被孔祥熙任命為國民黨中央銀行業務局的副局長。随後,又被公派美國,成為中央銀行在美國辦事處的業務代理。孔祥熙、宋德齡這樣安排可謂煞費苦心。不知底細的人以為孔令儀找了個門當戶對的大官。在輿論上面子上都過得去。但一般人又見不到這個女婿,因為孔家已經宣布,孔令儀和陳紀恩的婚禮将在美國舉行。孔令儀如願以償,和心愛的戀人去了美國。宋霭齡要财政部直接稅署署長高秉坊的妻子率領财政部婦女工作隊,連夜為孔令儀制作嫁妝。一個星期後八個大樟木箱子的嫁妝被送到重慶的珊瑚壩機場,孔祥熙包了一架專機,将這八箱嫁妝送到美國。不料這架專機起飛不久便墜毀了,八大箱嫁妝連同那架飛機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孔祥熙夫婦又叫人趕制了六箱送到美國,了卻了一樁心願。
那時正是1943年,抗戰進入最困難的時期。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新聞媒體對國民黨上層的腐敗醜行不斷有所披露。就在運送嫁妝的飛機失事後不久,長沙《大公報》就以“談孔小姐飛美結婚”為題作了評論,評論中指出:
“孔令儀乘飛機赴美的花費,可以使2000名災民一年有吃有穿,還可以使他們維持簡單再生産。如果把孔令儀的全部花費加起來,可以救濟萬人以上的難民。如果把财政部兩次為孔令儀制作嫁妝的人力用來趕制前線将土的服裝,大約供應兩個師的被服不成問題。如果用這筆款子建一所大學,那麼在決定了校長之後,隻需聘任教授,出示招生廣告就夠了。”
《大公報》對孔祥熙嫁女事件的押擊,引起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強烈不滿。試想在那個多數人饑寒交迫,前方将士衣食無着的情況下,孔祥熙夫婦為女兒趕制嫁妝,不僅耗費财政部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将所耗全部計在财政部的賬上。如此明目張膽地貪贓枉法,怎能不令人憤慨!社會人士紛紛對孔祥熙進行指責,這成為孔家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這樣盛大的婚禮并沒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兩個人結婚後,不同的思想觀念導緻很多的争吵,陳紀恩在外面還有了情人,這讓孔令儀心碎不已,在一次争吵中,孔令儀流産了,這段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門當戶對并不僅是偏見,這都是長輩們在一代代教訓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還是有幾分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