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民黨王牌軍“十八軍”曆任軍長

國民黨王牌軍“十八軍”曆任軍長

十八軍是國民黨的王牌軍,這支軍隊成名于軍閥混戰時期,在圍剿紅軍時獲得壯大,在日日作戰中做了不少的貢獻,最後在淮海一戰中覆沒。今天就來說手十八軍的曆任軍長。

國民黨王牌軍“十八軍”曆任軍長

第一任:陳誠

陳誠是是十八軍的首任軍長。1922年,陳誠随鄧演達奔赴廣東參加革命,1926年廣東出師北伐,他在二十一師嚴重師長部下當團長,周至柔為團參謀長。1927年國共分裂,武漢七一五事變發生,鄧演達出國。嚴重也辭職,臨走時保舉陳誠升任師長。他當了師長後,部隊駐滬甯鐵路線一帶,不久,即遇到鎮江、龍潭的戰役(打孫傳芳渡江反攻南京的部隊)。他因患胃病,坐轎上前線督戰,後來有人把這件事向何應欽反映,被免去師長職務。

1928年蔣介石複職,由于陳誠系浙江籍的青年軍官,被選拔為南京總司令部警衛司令。1930年,閻、馮對蔣的中原大戰失敗。陳誠因對吉鴻昌軍作戰有功,升為十八軍軍長,駐武漢。1934年春,陳誠辭去軍長兼職,由羅卓英繼任軍長。

國民黨王牌軍“十八軍”曆任軍長

第二任:羅卓英

羅卓英,1896年3月19日生,字尤青,廣東大埔人。1937年,淞滬會戰中,參加寶山、羅店、浏河一帶的防守。1938年9月,任武漢衛戍總司令,為保衛武漢加強各方面的管理。1939年9月,指揮第十九集團軍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1940年2月,升任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仍兼十九集團軍總司令。1941年,參加上高會戰,取得了以劣勝優的輝煌勝利。 1942年4月,被任命為援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 1961年11月6日,因病逝于台北。

國民黨王牌軍“十八軍”曆任軍長

第三任:黃維

1904年2月28日生,号悟我,江西貴溪人。1937年,奉命赴德國深造,因抗日戰争爆發,被提前召回國。1937年9月下旬,接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職,率部參加淞滬抗戰。1938年,升調第十八軍軍長,參加了武漢會戰。1940年,調任第五十四軍軍長,從廣西入廣南、富甯等滇越邊境抗擊日軍入侵。1989年3月20日,病逝于北京。

國民黨王牌軍“十八軍”曆任軍長

第四任彭善

1939年1月下達有關部隊編制體制的調整指令,2個月後,第18軍軍長黃維調任中央軍校第6分校主任。軍長由彭善接任。不過,此時彭善仍在湖北老家為父親守孝,再過了2個月,也就是到了1939年5月,他回到部隊,正式上任第18軍軍長。

淞滬戰場上,在寶山、羅店、浏河一線的防守作戰中,面對日寇3個師團的猛攻,羅店3次失守,第11師與敵人反複争奪,損失慘重;關鍵時刻,師長彭善不顧副師長方天、參謀長梅春華等人的勸阻,脫去軍大衣,腰間别上雙槍,手裡端起一架德制機關槍,親自上陣,帶領敢死隊勇猛沖殺,兩次奪回陣地。

與日寇反複厮殺,這支精銳部隊幾乎打殘。晚上,趁着黑夜敵機不便行動之機,王耀武率領第51師摸到羅店,悄悄換下了已經不成建制的第11師殘部。當羅店一線的戰鬥愈發白熱化後,第11師在彭善的率領下,再次走進淞滬戰場,繼續與日寇展開浴血奮戰,殺敵無數,建立了極大的功勳。1959年退役後移居美國。2000年2月14日,彭善病逝于中國台北。

國民黨王牌軍“十八軍”曆任軍長

第五任:方天

1940年12月,彭善離開軍長崗位後,繼任者是方天。方天,名仁高,别号天一、天逸,1902年出生,江西省贛縣人,早年就讀于贛州省立第4中學,後考入黃埔軍校第2期學習。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軍,曆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按照傳統,擔任軍長的人選都是當過第11師主官的,當時時任第94軍第185師師長的方天,僅出任過第11師的副師長。是以,方天當上18軍的軍長之後,内部的很多人不服氣他,導緻他的很多指令沒辦法貫徹。

軍長方天因鄂西會戰立了功,高升一級,調往滇西遠征軍之第20集團軍擔任副總司令兼第54軍軍長,遺缺由同樣在此戰中榮膺青天白日勳章的第18軍副軍長羅廣文接任。為此,羅廣文就成為第18軍的第6任軍長。羅廣文一升任軍長,其副軍長的職位就成就了胡琏。

國民黨王牌軍“十八軍”曆任軍長

第六任:羅廣文

羅廣文,重慶忠縣人,曾任國軍第18軍第六任軍長,為國府陳誠嫡系土木系内曾任該職唯一主動起義的将領。羅廣文早年與胡琏同為黃埔四期同學,後留學日本,1930年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官,1935年任國軍第98師團長,1937年升任參謀長,後曆任整編第18師師長、第18軍軍長、第87軍軍長等職。

1949年12月在四川率部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行列,1954年任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任山東省林業廳廳長。1956年因病逝世,終年51歲。

國民黨王牌軍“十八軍”曆任軍長

第七任:胡琏

常德會戰之後,十八軍遵照以往的慣例,對十八軍的人事和編制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胡琏接任第18軍軍長,成為該軍的第7任軍長。由此,進入了胡琏時代。胡琏的血性、膽略及其軍事謀略,将會給這支部隊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在以後的雪峰山戰役中建立了不小的功勳。

資料來源《第十八軍抗戰風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