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子文的4次辭職中,兩次真兩次假,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宋子文的4次辭職中,兩次真兩次假,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宋子文自1928年初出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長,至1933年10月最終辭去這一職務,為期6年。在南京政府中,除孔祥熙外,他是任期最長的财政部長。 但在這6年時間裡,宋子文的财政部長不是一貫制的,中間有過4次辭職,或真或假,或長或短,原因不盡相同,頗耐人尋味。

宋子文的4次辭職中,兩次真兩次假,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宋子文第一次提出辭職是1929年8月6日。1929年8月1日,國民黨軍政要員在南京召開第二次編遣會議。會前曾計劃将軍隊減至60萬人,但會上又增至80萬人,實際上蔣、馮、閻各派系誰也不肯削減自己的軍隊。

在此情況下,宋子文以編遣會議後軍費仍不能壓縮,預算不能實行,财政困難無法應付為由,自上海電南京政府辭職。宋子文曾為南京政府籌措不少軍費,是以他的辭職政府不同意,8月7日,蔣介石抵上海挽留宋子文。9日,南京政府下令挽留宋。宋子文本來就不是真心辭職,隻不過是想用軍費的問題給各派系施壓,得到想要的效果後,他就複任了。

宋子文的4次辭職中,兩次真兩次假,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宋子文第二次辭職是1931年12月20日,是真辭職。這次辭職,是配合蔣介石下野的一個行動。此前,國民黨已經分裂為南京與廣州兩個政府,九一八事變後,在上海召開的“和平統一會議”上,甯粵雙方達成一項妥協性協定,改組南京政府,實作甯粵統一。但粵方堅持蔣介石下野,才去南京。

在此情況下,蔣介石于12月15日通電下野,辭去國民政府主席等本兼各職。為了表示同蔣介石共進退,宋子文于12月20日向國民政府呈請辭行政院副院長及财政部長本兼各職。 當時接替宋子文的是孫科和黃海梁兩人,不過他倆沒有宋子文的手腕很快就下台了。1932年1月30日,南京政府又命宋子文為行政院副院長兼财政部部長。不久,蔣介石也重新上台,重新合作。

宋子文的4次辭職中,兩次真兩次假,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宋子文第三次辭職是1932年6月4日。這次辭職是因“剿共”軍費問題引起的。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後,蔣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認為共産黨是比日軍更危險的敵人。1932年夏,當中國同日本戰争的危險一平息,蔣介石就準備了浩大的軍費,并發動大規模的戰役進行剿共。 宋子文對此不同意,他認為抗日比“剿共”更為重要,兩人在籌措剿共軍費上發生沖突。後來宋子文因要調動19軍去福建,宋子文和19路軍總指揮陳銘樞相繼辭職隐居上海,此舉是想改變蔣介石的态度。

宋子文辭職後第3天,蔣介石、汪精衛及其他國民黨要員在南京會商,決計複電慰留,勸其“以國家大局為重,繼續負責維持”。宋子文雖一再辭職,但仍願意妥協。6月7日,汪精衛等赴滬挽留宋子文,宋子文因為不是想真心辭職,是以留下很多口風。7月7日,在上海協商達成了妥協方案,軍費從每月1300萬元增加到1500萬元,比蔣原來要求的1800萬元減少300萬元。宋子文同意複職。

宋子文的4次辭職中,兩次真兩次假,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宋子文第四次辭職是1933年10月。1933年夏,宋子文出訪歐美回國後不久,請辭财政部長及行政院副院長之職。10月29日,國民黨中政會決議,準宋子文辭财政部長職,由孔祥熙接任。同日,國民黨中常會決議,準宋辭行政院副院長職,也由孔祥熙接任,但保留宋的全國經濟委員會常委職,并選宋為國府委員。

有一種說法是宋子文出國期間,蔣介石突破了他的預算,而且把這筆錢都花在最近一次“剿共”軍事行動上。宋子文回國後對此非常惱火,急急忙忙去見蔣介石。這次會見終于引起了轟動一時的争吵,最後蔣打了宋子文一記耳光。宋子文為此辭去職務,由孔祥熙接替他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财政部部長。

宋子文的4次辭職中,兩次真兩次假,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事實上,宋子文辭職主要是由于同蔣介石的政見分歧引起的。蔣介石在同汪精衛等商量後,決定進一步尋求向日本妥協,但是宋子文等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反對和日本暧昧,沖突實在無法調解,宋子文的辭職也在情理之中。

宋子文這4次辭職說明了一個問題,他與蔣介石既相依靠,又相抵觸。蔣介石下野時,他也跟着下台,說明他是與蔣介石共進退的。但是當蔣介石對日本人妥協,對共産黨實行大規模軍事“圍剿”時,宋子文又持不同意見,因而最終辭職。而且應該看到,宋子文的對日态度是動搖的,這隻是因為他代表的是英、美在華利益,是以在沖突的國際事務中,他表現了一些抗日的積極性。

資料來源《宋子文全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