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現身儋州灣!重新整理海南鳥類新記錄

新海南用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2日消息(記者 譚琦)高挑的腳、尖長的喙、暗紅色的羽毛在陽光下呈現金屬般的光澤……這隻獨自在儋州灣悠閑漫步的彩鹮被儋州灣護鳥隊隊長陳正平的鏡頭捕捉到。經海南觀鳥會記錄中心核實,此次監測到的彩鹮是海南鳥類的新記錄。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現身儋州灣!重新整理海南鳥類新記錄

彩鹮(中)。儋州灣護鳥隊 陳正平 攝

12月8日9時33分,陳正平正在泮山村農田濕地進行日常的巡護,隻見在白鹭群中立着一隻與衆不同的鳥,經過專家的确認這隻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人們一度認為彩鹮已經在中國絕迹了。”拍攝到彩鹮,陳正平的心情很激動。據介紹,彩鹮系鹈形目鹮科鳥類,是朱鹮的近親,體型修長,長長的嘴巴像一把彎刀,因羽色會随着光照角度發生變化而得名,主要以水生昆蟲、魚蝦、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在今年2月釋出更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彩鹮調整為國家一級。

彩鹮在全球分布頗廣,但在我國極為罕見,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無人在野外記錄過它們。直至2009年1月,2隻彩鹮在成都驚喜現身,此後人們陸續在河北、雲南、新疆、内蒙古等多個省份發現彩鹳的蹤迹。據不完全統計,從2009年至2020年間,全國僅有14次彩鹮監測記錄。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現身儋州灣!重新整理海南鳥類新記錄

彩鹮。儋州灣護鳥隊 陳正平/攝

從2019年9月至今,護鳥隊已經在儋州灣共監測到鳥類191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5種。今年以來,儋州灣已監測到白琵鹭、鳳頭麥雞、大杓鹬、紫翅椋鳥、彩鹮、中華攀雀6種鳥類。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所長盧剛認為,此次彩鹮在儋州灣現身,對海南及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生态環境變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義。

近年來,得益于海南生态環境的不斷改善,為鳥類營造了适合的生境,越來越多的候鳥在遷飛途中都會在海南“歇腳”。海南位于東亞——澳洲候鳥遷飛路線中點位置,是遷飛候鳥重要的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例如瀕危鳥類勺嘴鹬、黑臉琵鹭等每年會來海南停留越冬。據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最近發表的《海南島鳥類名錄注釋》一文中統計,海南島記錄過452種野生鳥類。海南候鳥種類的豐富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觀鳥愛好者前來拍攝,也讓越來越多的鳥類新紀錄被重新整理,海南鳥類監測記錄不斷突破。

來源: 南海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