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時待命,與病毒近距離接觸——記錄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守護者”

“沒事,别害怕,現在多數都是輕症,過不了多久就能出院。”一次填寫轉運交接單時,曹樂安慰一名20多歲的女孩。當時,夜幕籠罩下的哈爾濱氣溫逼近零下10攝氏度。曹樂是哈爾濱市急救中心總務科副科長。在這一輪哈爾濱疫情中,他和另外幾名司機,将新冠肺炎确診患者和核酸檢測陽性病例轉運至定點醫院。

随時待命,與病毒近距離接觸——記錄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守護者”

12月10日,曹樂在運送完一例病患後與醫院合影。(受訪者供圖)12月2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發生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哈爾濱市急救中心黨委書記蔣勝說,疫情發生後,急救中心第一時間成立了應急專班,6個小組20多名“急救人”在隔離飯店、救治醫院與社群之間往返奔波。“現有一名确診病例,需要轉運到定點醫院進行治療……”接到指令後立刻行動,是曹樂的工作日常。穿好二級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口罩、手套,再次檢查是否“武裝到位”後,曹樂立馬開着負壓急救車出發。與确診患者共處密閉空間,在危險面前逆行而上……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大樓前的智語“急在分秒之間、救在生死邊緣”,是“急救人”的工作寫照。

随時待命,與病毒近距離接觸——記錄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守護者”

12月5日,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從業人員對負壓救護車進行消毒。(受訪者供圖)“嗡嗡嗡……”連日來,孫鵬手機裡的消息和電話不斷。作為哈爾濱市急救中心應急辦主任,孫鵬的職責是在接到相關轉運資訊後,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裡進行轉運協調,保證在15至20分鐘内出車。“最多的時候應急專班裡6輛車同時轉運病例,要厘清楚每輛車接哪個病例,并準确報送資訊。”孫鵬說,現在對于他來說,最敏感的一樣東西就是手機,“有時候半夜剛睡着,手機又響起,現在微信一響就會醒。”

随時待命,與病毒近距離接觸——記錄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守護者”

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從業人員合影(資料照片)。(受訪者供圖)哈爾濱市急救中心感染科承擔着急救車輛的清洗消毒工作。“急救車的安全,是醫療防護的第一道屏障。隻有救護車消毒徹底了,才能保證患者和急救人員的安全。”感染科從業人員何芳說,每一輛急救車完成任務後,都要由急救中心洗消人員進行清洗消毒。在轉運車上與“急救人”近距離接觸的,不僅有前往醫院救治的确診病例,也有出院的治愈患者。“雖然不是我們治愈的,但看到自己送過的患者被治好,真的挺欣慰。”曹樂說。

随時待命,與病毒近距離接觸——記錄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守護者”

12月5日,哈爾濱市急救中心從業人員對負壓急救車進行消毒。(受訪者供圖)按照工作安排,每個人封閉工作14天後,需要在隔離地集中隔離7天、再居家隔離7天,才算完成一輪工作周期。“再過幾天,這一輪工作就結束了。”曹樂盼着能和家人重聚、見到自己的孩子。“戴上口罩,是為了讓更多人摘下口罩。”曹樂說。

來源:新華社用戶端

記者:陳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