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位于食物鍊頂端嗎?美媒:看你吃什麼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2月6日發表題為《人類位于食物鍊頂端嗎?》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這取決于你對獵食者的定義。

獅子、灰狼和大白鲨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頂級獵食者。它們的飲食幾乎全部是肉類,除了偶爾罕見情形,這些動物沒有天然獵食者——除了人類。那麼,如果我們是頂級獵食者的獵食者,那意味着人類位于食物鍊的頂端嗎?

答案取決于你如何定義“獵食者”,即你獵殺動物是為了食用,還是僅僅停留于獵殺其他動物;還有,你是指的史前人類還是現代人類。

看你吃什麼

法國海洋開發研究所海洋生态學家西爾萬·博諾莫說,在生态學或是在研究所學生物之間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中,人類在食物鍊中的位置并非基于哪些動物是不是吃掉我們,也不是基于我們獵殺哪些動物。相反,他告訴趣味科學網站:“它完全基于你吃什麼。”根據這個定義,答案是否定的:人類不是頂級獵食者,因為我們不吃我們獵殺的任何動物。

博諾莫及其同僚開始确定人類在食物鍊上的位置,也稱作其(在生态系統中的)營養級。科學家通常将營養級分為1至5個級别。植物及其他基本生産者(利用陽光獲得能量)為1級,食草動物為2級。與此同時,位于3級的物種隻吃食草動物,而4級物種隻吃3級食肉動物,以此類推。從多個營養級擷取食物的物種,比如雜食動物,則根據它們所食用的平均營養級加1,然後取平均分。比如,一種50%吃植物和50%吃食草動物的動物,其為2.5級雜食動物。

法國海洋開發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使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關于全球人類食品消費方面的統計資料,給我們食用的每一種食物配置設定一個營養級。根據研究小組發表在《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2013年的一項研究報告,他們發現,人類日常熱量來源中平均80%來自植物,20%來自肉類和魚類。這樣算下來,我們的平均營養級為2.21,介于鳳尾魚與豬之間。但是,人類的營養級在世界各地存在差别。比如,2009年,布隆迪人的飲食中植物占比為96.7%,這個國家的人口的營養級為2.04。與此同時,同一年,冰島人的飲食中大約一半是肉類,營養級為2.57。

當然,人類對其他動物的威脅遠遠大于鳳尾魚和豬。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對其他物種的壓力令我們成為“超級獵食者”(研究報告的作者創造出來的一個術語,用于指代人類獵殺其他物種的速度)。在2015年發表在《科學》周刊上的一篇報告中,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科學家将人類獵手和捕魚者的活動與其他陸地及海洋獵食者的活動進行了對比。他們發現,人類獵殺成年獵物的速度是其他獵食者的14倍。

食物鍊下滑

博諾莫說:“如果你把我們對野生動物的影響規模考慮在内,那是多麼巨大。”不過,博諾莫不認同人類是超級獵食者的評估,按照他的解讀,超級獵食者與“頂級獵食者”混為一體。在生态學裡,獵食者有具體的定義:它們食用獵殺的動物。博諾莫在電子郵件中寫道:“我認為這篇文章會引起誤解:把獵殺與獵食(獵殺并食用)混為一談。”

通常,我們獵殺野生動物,但是不吃它們。比如,獅子數量減少,主要原因是栖息地喪失以及與人類的沖突,人類不希望獅子威脅到自己或家畜。與此同時,根據《魚類與漁業》雜志201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海洋捕漁者會将總捕撈量中10%至20%的附帶捕獲量扔掉。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指出,這些意外捕獲的魚類常常會受傷或死掉。

曆史上,我們食用的動物與我們獵殺的動物之間或許沒有多大差别。

研究人員認為,在大約200萬年的時間裡,直到1.2萬年前最後一個冰川時代結束之前,人類可能都是頂級獵食者,主要食用肉類。2021年發表在《美國生物人類學雜志》上的論文提出,人類與食肉動物的生理相似度大于食草動物,比如擁有高度酸性的胃可分解複雜的蛋白質并殺死有害細菌,以及高體脂能夠幫助食肉動物在下一次大型獵殺活動來臨之前度過一段節食期。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有些變化可能導緻人類在食物鍊上的位置下滑。主要變化就是大型動物消失,比如長毛象。長毛象消失前後,人類開始發展出能夠幫助他們消化更多植物的技術,比如加工谷物的石器。

但是,即使我們曾經是嚴重依賴肉類的頂級獵食者,那也并不意味着現代人類應當在營養級上的位置要上升。研究人員告訴趣味科學網站,過去我們是食肉動物,現在我們位于食物鍊的頂端;不過,我們對肉類的熱愛完全與更新世的食肉曆史相關。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