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中國古刺客之風骨

作者:聶迅

中國古代的比較出名的刺客有聶政、要離、豫讓、荊轲和高漸離等人,在此文中我将詳解他們的故事與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的感悟。

要離篇:

阖闾派專諸用魚腸劍刺殺吳王僚,成功篡位。吳王僚之子慶忌為報殺父之仇,煽起暴亂,于是阖闾又派出刺客要離刺殺慶忌。要離怕慶忌不信任他,于是讓阖闾将自己妻兒殺死,焚燒棄屍于鬧市,又将自己的右臂斬下,十分慘絕人寰。終于得到信任,投靠在慶忌太子的陣營。

在一次海戰中站在船頭上的慶忌被一陣強風吹過,要離抓住機會直接用短矛捅進了慶忌的胸口。身受重傷的慶忌此刻才醒悟要離斷臂的真正目的。慶忌先是十分震怒,好一會後大笑着對他說:“天下居然有像你這樣的勇士,竟然能用這種苦肉計來刺殺我啊!”慶忌身邊的衛士沖上來要把要離碎屍萬段,慶忌擺了擺手說:“這個人是天下少有的勇士,我們怎麼可以在一天之内殺死天下兩個勇士呢!”慶忌傷勢太重,漸覺不支,他深知自己不能支撐多久了,就對他左右的衛士說:“你們不要殺死要離,可以放他回吳國,以表彰他對主人的忠誠。”随後死去了。

要離回國後,吳王阖闾親自迎接,并且要重重賞賜要離。要離不願接受封賞,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發财,而是為了吳國的百姓生活安甯,免受戰亂之苦。我對不起妻女,對不起慶忌對我的信任,無法苟活于世。”說完,要離拔劍自刎。

淺談中國古刺客之風骨

首先要離的目的是救國,使百姓免于戰亂,我不知道這個目的是真實的還是後來者美化的。我們還要知道慶忌可是公認的天下第一勇士,而要離隻是一個瘦弱的小個子,還是一個殘障人士,我們無從知道他是哪裡來的勇氣與自信,但他畢竟做到了。他為了國人的性命竟然連自己的妻女都可殺死,簡直是為電車難題回了一個極為殘忍的答案。讓我們不禁想問,要離到底是一枚棋子還是一個英雄?

以我的視角來看應當先愛具體的人,再談愛國吧。人應當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後才是某家人,某國人,連最在乎你的人都可以抛棄,你還愛什麼國呢?何況難道殺了慶忌戰火便不會再起了?當然這隻是我以一個和平年代的視角去妄加評判的,如果真的戰亂,以三命換數十萬命恐怕是無需猶豫的。但也要視情況嚴重性而定,如果我是要離,我不去的話就會爆發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樣慘無人道的屠殺,那我可能會跟妻子說一段郭靖對被綁在高台郭襄說的話:“你是大吳的好女子,慷慨就義,不可害怕。夫君今日救你不得,日後定當殺了這萬惡的慶忌,為你報仇。懂得了麼?”

倘若夫妻一心,也不能說是絕不可能犧牲的。若妻子要顧全小家呢,恐怕也唯有自盡一條路了。且不說君王不要你活,便是君王要你活,又怎能過得去良心的譴責?不由得讓我想到了雁門關自刎的蕭峰,前對不起漢人,後對不起契丹,該當如何呢?隻有一死了之才謝罪吧。其實死不死結局也是一樣,也不會有多少人去批判,隻是内心的掙紮也同樣會将他逼瘋吧。

慶忌臨死前發現被背叛,竟對手下說出放走要離的話來,說實話我是有些震驚的。這是何等的胸襟?慶忌背負着為父報仇的大志,卻被一個小小的刺客斷送了前程,竟然還能笑着饒了他。在現在這個利益至上的社會,上級對下屬的關系往往隻有利用和等價交換,無從談起什麼仁義道德。但是在要離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什麼是君的氣度,什麼是臣的堅守。古人的風度,确是我們今人應當學習的。

聶政篇:

濮陽嚴仲子侍奉韓哀侯為臣,因與韓相俠累之間有怨仇,嚴仲子怕俠累殺他,便逃亡遊行各國,物色能夠替他報複俠累仇恨的人。到了齊國,齊國人有人告訴他,說聶政是個勇敢之士。于是嚴仲子到聶家來拜訪求見,經過好幾次的交涉被拒。有一次他備了酒食,親自送到聶政母親面前。等到大家喝到盡興時,嚴仲子又捧出黃金一百镒,上前孝敬聶政的母親。聶政再三辭謝,言道:“我母親尚在人世,姐姐尚未出嫁,是不敢就此死去的。”

嚴仲子說:“我之是以送上這百镒黃金,隻是聽聞您的義氣,來跟足下交個朋友,難道還敢有别的請求希望嗎?”嚴仲子再三謙讓,聶政仍是拒絕,隻好離去。

過了很久,聶政的母親去世,聶政在守孝後主動找到嚴仲子,說道:“你對我的情誼我是感動的,但之前母親在世我不可冒險,現在請告訴我你的仇人是誰吧。”嚴仲子告訴他是南韓宰相俠累,聶政辭别了他。以一己之力沖入宰相府,殺了十數人,一刀結果了俠累。随後将自己用刀毀容,剜掉自己的眼睛,将自己的腸子劃開,随後才死去。

聶政的姐姐聽說有人刺殺了南韓的宰相,卻不知道兇手到底是誰,南韓人懸賞千金,叫人們辨認,聶政的姐姐預感是自己的弟弟。于是動身前往南韓的都城,來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聶政,就趴在屍體上痛哭,極為哀傷,說:“這就是我的弟弟聶政啊。”街上的行人們都說:“這個人殘酷地殺害我國宰相,君王懸賞千金詢查他的姓名,夫人沒聽說嗎?怎麼敢來認屍啊?”她回答他們說:“我聽說了。可是聶政是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豬販肉的人中間,是因為老母健在,我還沒有出嫁。老母享盡天年去逝後,我已嫁人,嚴仲子從窮困低賤的處境中把我弟弟挑選出來結交他,恩情深厚,我弟弟還能怎麼辦呢!勇士本來應該替知己的人犧牲性命,如今因為我還活在世上的緣故,重重地自行毀壞面容軀體,使人不能辨認,以免牽連别人,我怎麼能害怕殺身之禍,永遠埋沒弟弟的名聲呢!”這整個街市上的人都大為震驚。她悲痛高喊三聲“天哪”,終于因為過度哀傷而死在聶政身旁。

淺談中國古刺客之風骨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嵇康将會回想起學會彈廣陵散的那個遙遠的夜晚。

《廣陵散》原名《聶政刺韓傀曲》,有傳聞說這是幽靈教給嵇康的曲子。是嵇康被處死之前,在三千為他求情的學士之前彈奏的最後一首曲子,并歎道:“廣陵散今日絕矣。”據說這首曲也是古琴中唯一一首具有殺伐之氣的曲子。嵇康是個什麼人呢?無心參政、厭惡庸俗、不愛洗頭,最愛飲酒愛吸寒食散的浪子。寫的一手好文章,字帖也是自成一派,音樂上的造詣也不用多說,但最要命的是他嫉惡如仇且直言不諱,最讨厭虛僞的道義,如此成了執政者的眼中釘。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為什麼他選擇的是這首曲子呢?在魯迅的魏晉風度一文中有解析,嵇康最厭惡的就是禮教變成執政者的工具,但他其實是禮教最忠誠的踐行者,結果他的罪名被虛僞的掌權者定為“不孝”,是多麼的諷刺。在這一刻,我想他是非常憤怒的,明明背叛禮教的是你們,以此來奴役天下百姓,到頭卻來給我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我今天雖死,也要告訴你們我嵇康才是真正的願意為道義獻身的人!我才是聶政的同道中人!然後便彈奏起了廣陵散,一曲過後消散于風中。

聶政是将中國的孝與義揮發的最為完整的人。為錢當刺客?不行。為朋友兩肋插刀?可以。我死無所謂,但是我要盡孝到母親去世才敢去死。我為了義氣去刺殺韓傀也行,但我死了也不能讓人知道我的身份,以防南韓人向我姐姐複仇。

這樣的品德莫說如今不複存在了,就是放在古代也是絕世罕見了,最讓我撼動的是他在殺了韓傀後的一系列操作,比起來日本武士道的所謂剖腹自盡,實則是走個形式,最後讓介錯人結束痛苦的方式,就像是在過家家。這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才能做到的啊!武俠小說尚且不敢這麼寫,實在是令我驚懼、敬畏。他這麼血性也就罷了,他的姐姐也是個猛士啊,在明知相認必死的情況下,還是義無反顧的告訴了世人真相,不忍弟弟承受死後也被侮辱的慘狀,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尋常女人怎會有如此勇氣?聶家滿門忠烈!他們的忠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感動!

豫讓篇:

豫讓最初是範氏家臣,後又給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無聞。 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後,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間關系很密切,智伯對他很尊重。後來智伯被趙襄子所殺,把他的頭蓋骨漆成飲具。

豫讓逃到山裡,思念智伯的好處,發誓要為智伯報仇,行刺趙襄子。于是,他更名改姓,僞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後被趙襄子逮捕。被審問時,他直言不諱地說:"欲為智伯報仇!"侍衛要殺掉他。襄子說:"他是義士,我謹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況且智伯死後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士啊。"最後還是把他放走了。

過了不久,豫讓為便于行事,順利實作報仇的意圖,不惜把漆塗在身上,使皮膚爛得像癞瘡,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成嘶啞,他喬裝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認,沿街讨飯。就連他的妻子也不認識他了。路上遇見他的朋友,辨認出來,說:"你不是豫讓嗎?"回答說:"是我。"朋友流着眼淚說:"憑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趙襄子,襄子一定會親近寵愛您。親近寵愛您,您再幹您所想幹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嗎!"豫讓說:"托身侍奉人家以後,又要殺掉他,這是懷着異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選擇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困難的,可是我之是以選擇這樣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後世的那些懷着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他認為那樣做有悖君臣大義。

豫讓摸準了趙襄子要出來的時間和路線。在趙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橋(即豫讓橋),趙襄子過橋的時候,馬突然受驚,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讓。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趙襄子責問豫讓:"您不是曾經侍奉過範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消滅了,而您不替他們報仇,反而托身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經死了,您為什麼單單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呢?"豫讓說:"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衆人遇我,我故衆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趙襄子十動然拒,下令讓兵士把他圍住。

豫讓知道生還無望,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了,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征性地刺殺。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

淺談中國古刺客之風骨

大史書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在《鑄劍》中,幹将莫邪之子眉間尺碰上一名黑衣人,黑衣人要幫他複仇,眉間尺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義士。”“唉,孩子,你再不要提這些受了污辱的名稱。”他嚴冷地說,“仗義,同情,那些東西,先前曾經幹淨過,現在卻都成了放鬼債的資本。我的心裡全沒有你所謂的那些。我隻不過要給你報仇!”

在《倚天屠龍記》中的峨眉派丁敏君捉住了彭瑩玉,逼問白龜壽下落時。彭和尚誓死不說,丁敏君将他一隻眼睛剜了下來,問他到底說不說,彭和尚哈哈大笑,丁敏君問你這是何苦呢?彭瑩玉凜然道:“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說了,你也不會明白。”

魯仲連勸魏國不要助秦國攻打趙國,講清了其中的利弊,于是魏國退兵了。得知此事趙國國君下令要給魯仲連封賞,魯仲連謝絕了,說我又不是生意人,我是因為想做才做的。從此二人再沒相見。

私以為這些人和豫讓的精神是一脈相傳的。豫讓的主人已經死了,于理上他完全沒理由幫他報仇,但他不僅要報,而且要用殺父之仇般的用心良苦來報。為什麼?“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沒有那麼多利益的取舍,我就是為了我的道義為了我所堅持的東西,為此我願意付出我自己的生命。古代的這些俠士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幹什麼的目标都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出于自己的本心。

現代的人們做事,往往隻關心那三室一廳,雖然無可奈何,但卻太過冷冰。整個社會都被資本異化,人與人之間就像是工具和工具的相處,就說我吧住了五年都不知道鄰居是誰,人的安逸本性和資本的貪婪本性造成了巨大的割裂感和疏離感。要不說資本主義是毒瘤呢,它改變了人類,讓人變得自私自利,讓人變得沒有人情味,讓人生變成了一條無聊的跑道。

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