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繼《海岸村恰恰恰》後,最近又有一部雖平淡但很甜的新劇嶄露鋒芒。

剛播兩集就沖上豆瓣9分,勢頭甚是兇猛。

截至今日,微微掉到了8.8分,但還是,好高啊!

這就是: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乍眼一看:青春校園,優等生和差生談戀愛,十年之後。

三個關鍵詞,近乎可以将《那年,我們的夏天》的表層思路全數顯現。

但在糖精四溢的内卷市場下,卻成為了為數不多的薄荷糖:清涼,解膩,還舒爽。随着徐徐微風送來春天的傳話:青春的美好從未走遠。

想來,這便是《那年,我們的夏天》存在的特别吧。

哪怕依舊講着套路的故事,哪怕爛醉吐真言、哪怕車禍時刻英雄救美等戲份設計已經成為了被玩爛的梗,卻總有一些真誠與真實,在細微處低調打動。

更強的是,《那年,我們的夏天》和漫畫同步播出,漫畫會側重在高中時期的相處故事,而劇集則會以多重倒叙、插叙的結構将因果解構再建構,更聚焦于二人十年後的相遇。此番雙向的播出模式也帶來了雙重的甜寵暴擊。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故事相對比較簡單,如果去其精髓,隻概括熱搜要點,基本可以用“優等生十年後淪為乙方社畜小白領,為工作談合作發現對方大佬是自己曾經甩掉的戀人!”來粗暴概括。

2011年,學霸延秀和學渣崔雄被迫拍攝一個記錄高三學生為主題的紀錄片,二人互相看對方不順眼,延秀瞧不起崔雄的“沒用”,崔雄則不喜歡延秀的“以自我為中心”。二人吵架不斷,狀況四起。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制作人問二人你們覺得十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的?

延秀自信可以成為優秀的領袖,走向人生巅峰,而崔雄隻想過平靜生活,舒舒服服地别無所求。

二人共同的希望,就是十年後二人不要再有交集。

到這裡,能明顯看到是一個歡喜冤家的開局。看似沒有交集的兩人因為意外事件被破綁定在一起,在别扭裡沖突增生,沖突更新。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但若是過來人,就會姨母笑地看着隻有學生時代才有的清純甜蜜浪漫害羞的愛情花苞,感歎單純感情的美好,慨歎青春一去不複返。

是的,如同所有瑪麗蘇小說的狗血劇情,這一對明明三觀、目标、理想都簡直霄壤之别的“被拍主角”戀愛了。

在一些徐徐漸進的片段式相處下,我們看到了延秀每天不斷地問崔雄:

“如果你考不上大學、如果我去聯誼、如果我就這麼一病不起、如果我一旦要出國做交換生,如果我進入職場去了很遠的地方……,你會怎麼辦?”。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第一次,崔雄認真思考,真誠作答,反複強調自己會一直粘着她。

延秀聽到答案後開心地追問“你就這麼喜歡我麼?”,崔雄害羞地低着頭快速轉移話題,但表情上是滿臉的寵溺,而延秀聽不到答案後突然暴躁,逼問”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我“……

戀愛關系裡女孩和男孩的主動與被動,昭然若揭。

第二次,在圖書館裡等延秀下課的崔雄突然接到延秀的電話,當延秀看到崔雄對自己的在乎态度,肯定了崔雄對自己真心的喜歡,内心上得到了滿足,便挂了電話前去上課。

感情的第一道裂縫出現在女孩的“自我”性,似乎從沒有考慮過延秀的心情與情緒。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第三次,延秀再一次就不會發生的事情做強假設,崔雄點破延秀的企圖:延秀就是喜歡看崔雄痛苦的樣子。

而延秀卻很委屈:我隻是想聽他說出我要的答案啊。這裡的戀愛相處模式,幾乎囊括了近二十年瑪麗蘇偶像劇的精髓,也實打實地側寫出延秀和崔雄的依戀關系。

延秀在戀愛裡的不安全感來自于原生家庭的缺愛問題。截至目前,我們可以看到延秀自小與奶奶生活,似乎父母一直沒有出現在她的身邊。這種沒有得到過父母健康的愛的孩子,在成長中是孤獨的,對愛的渴望和汲取也是源源不斷的。

但這種超過社會平均門檻值的索求,會導緻她與他人的相處與交往,于根處是自卑的。這也是她不斷将沒有發生甚至不會發生的事情無限“如果”并追問答案的原因。害怕失去,是以一定要親口聽到别人的承諾。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少了什麼、沒有什麼,越發努力地用物質上和客體裡的優秀去彌補,用别人對自己的稱贊和誇耀來彌補内心的缺失。但實際上,對于他們而言,他們越被滿足,将越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天然缺失,骨子裡的自卑感亦越加積深。

她不願讓别人走進自己的世界,害怕與人交心,便用一副“我是第一我很優秀”的虛假泡泡将自己塑造成高冷的女強人形象,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這就是我沒有很多朋友的原因。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越沒有朋友,便越用高負荷地工作不斷将自己填滿,這種惡性循環讓延秀忘卻了與人要有連結的非正常社會屬性,也封印了她想要談戀愛的渴望和勇氣。在接連4次放相親對象鴿子後,延秀被相親對象狠狠地羞辱了一番。社會給了她一巴掌,她卻在酒裡一醉不醒。

在延秀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社會裡太多的群像縮影。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甲方乙方在水一方。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勝利,人這一生的勝利組屬性也非一朝一夕地選擇定奪。哪怕能在當下及時的滿足,并繼續積極向上地在自我需求上躍進,也隻是通向羅馬的大路之一。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崔雄的家庭和諧美滿。開小餐店的父母嘴上說着嫌棄實際卻用愛将崔雄滿滿包裹,沒說過什麼大道理,也從不用各種要求強加崔雄。崔雄五年前開始畫畫,成為了知名卻低調到從不露面的建築插畫家高午,但一直對家人保密,隻有最好的兩個朋友知道。

認為崔雄是混混街溜子的父母每天繼續讓崔雄搬着大白菜,但在知道崔雄又熬夜通宵作畫後又沒有逼他做任何。這種鄉間田野的生活方式,鏡像着崔雄對生活的悠然态度。而父母對崔雄對支援,也成為了崔雄有如此自我愈合強大内心的源動力。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崔雄的朋友們也很多,友誼關系可以維持許久,在十年後甚至發展到一起共事。他們會在崔雄憋在家裡不出門的時候拉他去健身,會幫助崔雄一起搬大白菜。和崔雄相處,顯然是舒服、不累、并輕松的。

他會用一種淡然、平靜、安甯去給你營造一個沒有壓力、絕對有安全感的相處氛圍。想來,這也是此前延秀會和他在一起的原因吧。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崔雄沒有想過一定要去成為什麼,做到什麼,看起來淡泊名利,無欲無求,這一定程度上也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了别人沒有的灑脫。崔雄是自帶吸引光圈的,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吸取别人的情緒,卻甚少有自己爆發的時候。

他像一個無限深淵的樹洞,有無窮無盡地包容與海涵。他的不争不搶,在一些人看來,會被打上“不上進不作為”“沒什麼本事”“混子遊民”的标簽。可十年後他的低調成名卻也彰顯了他非如此。相比較而言,崔雄是自信的。他的内心強大,對自我有清晰的認知,并可以不斷地在内心世界讓自己更加堅毅。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誠然,崔雄也不是絕對完美的。他會在和延秀分手後反複将潑水和撒鹽練習50次,會誤以為喜歡自己作品的當紅明星NJ是想要自己免費作畫。内心強大的後續副作用,也會一定程度上将了解外界的信号減弱、或切換成别的頻道。他做某一方面的幼稚,也在有主見能解決問題的延秀身上找到了依靠,或許這也是他願意一直粘着延秀的原因吧。

隻畫建築不畫人的堅守,和那番“隻有建築是不會像人和時間一樣改變、流走的“的說辭,其實也從另一次元展現了崔雄對延秀的在意。清醒的人,卻也往往最荒唐。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十年之後,二人因公再度重逢,前男女朋友的尴尬關系讓二人難以處之。可偏偏什麼都撞到一起了。因為紀錄片的爆紅,當初的制作人決定要重新拍攝二人十年後的生活。崔雄的好友金志雄如今是一名制作人PD,跟随的前輩便是當年拍攝紀錄片的制作人。此時,續集的任務落到了金志雄的身上,所有的人物在生活線和事業線,雙向彙聚。

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那年,我們的夏天》的精妙結構。如果沒有被拆解很碎又拼合得有懸念有留白的叙事感故事,想來千篇一律的青春愛情流水賬是不會有如此多人追捧的。

用十年為界限,将二人的時間次元拉開,其年代感的差異化也展現出《那年,我們的夏天》的用心良苦;以紀錄片的套拍模式,将二人的相知、相處在鏡頭裡放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借着假戲中戲的巧思,去緊扣紀錄片的名字:《逆行》。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十年之前,青春少年的他們對未來是滿腹向往的。

如同戲中《逆行》在十年後爆火,網友說在他們身上看到了青春的氣息,看到了時間的影子,覺得真實又有趣。

青春,對于個人來說,是有時效性的美好。但對于世界來說,是沒有保存期限的。崔雄的鹽系男友,讓人看到了校園時光所賦予的青澀可愛。延秀的聰明狡黠,也讓人在無數回憶裡找到了投射的對象。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十年之後,延秀成為了小小的領袖級組長,看起來實作了曾經的夢想,但實際上卻對自己的生活愈發失控。崔雄過上了看起來什麼都不做的生活,也算實作了曾經對自己的預測,可與延秀的分手卻一直成為他生活裡不自在的那根刺。

如果說,青春給所有人留下的客觀印象,是還不算太差的美好。

那麼,青春裡的愛情,則成為了美好裡為數不多的刻痕。如果收尾是好的,那麼刻痕就是兩條平行線的交織點。如果結局是不歡而散的,那麼刻痕就是一道怎麼也去不掉的疤。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愛情沒有模樣,可偏偏。每個經曆其中的人都有刻骨銘深的體會。愛情本沒有任何攻擊性武器,可一旦火力大開,便是遍體鱗傷。

《那年,我們的夏天》目前隻播到了兩集。在接下來的戲份中,最終因為延秀的宣傳專案是崔雄最崇拜的建築設計師做的,崔雄勉強答應與延秀合作。

紀錄片的續集也開始啟動,兩個互相别扭、曾發誓說老死不相往來的前戀人又在鏡頭前坐到了一起。

這段孽緣,将成為後續主線的主要推動力。

而更勁爆的是,女二NJ對崔雄愛屋及烏,從崔雄的畫上升到喜歡崔雄本人,認為他的笨拙姿态完美契合自己的口味。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即将要拍攝紀錄片的制作人金志雄一直暗戀延秀,此次拍攝也有些私人情感的夾揉,也成為了這段複雜微妙感情之旅的試金石。

一邊說套路,一邊又愛這劇到不行?

熟悉的配方與熟悉的味道下,《那年,我們的夏天》是否還能給出不一樣的口感?隻能說,希望這個已經被各大偶像劇用了二十餘年的四人組愛情交叉線的人物關系不要走向爛俗腐舊的路數。

希望《那年,我們的夏天》能繼續将青春的美好與初戀的澄澈延續下去,讓青春永不老。讓我們看到,這十年時光雖然逝去卻并沒有走遠。

這也是為何我們喜歡青春故事的原因吧。

有年少輕狂的沖動,有細膩敏感的感性,有颠沛流離的刺激,有瘋狂不畏懼的勇敢。

仿佛隻要青春還在,将還有數不完的夏天在等着我們。可以肆意揮霍,可以自由揮灑。

青春這一路,就是跌跌撞撞,沒有對錯。盡管童話,卻尤為珍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