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件帶款唐代白瓷

唐代随着政治、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春節的習俗與功能在唐代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驅邪祈願的祭祀活動轉向團圓喜慶的節慶活動,過春節的重點由祭神轉向了娛人。

元為始,旦為晨,元旦為一歲之首,新年第一天,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正是描寫了朝堂上元日的景象。唐朝皇帝在元日要舉行朝會之禮,這是一個莊嚴盛大的儀式。皇帝不僅要接受各地文武官員的盛大朝賀,而且要接受來自遠方少數民族和附屬國首領、使臣的奉禮恭賀,并将柏葉、屠蘇酒等物賜給群臣,以示同賀新年。之後,朝堂大殿筵席紛陳,歌舞升平,預祝新年國運亨通。

兩件帶款唐代白瓷
兩件帶款唐代白瓷

▌[唐]定窯“官”字款白釉五尖瓣盤

1985年西安火燒壁窖藏出土

1985年,西安北郊火燒壁出土一批定窯白瓷,造型多以金銀器為藍本,有三尖瓣盤、五尖瓣盤、五寬瓣盤、五雙脊瓣盤等,制作工藝極為考究,代表了晚唐定窯瓷器的最高水準。該地屬唐代長安城安定坊遺址,是官宦聚居之地,此窖藏中的寶物很可能是他們為躲避唐末戰亂而埋入地下。這批定窯瓷器曾被部分學者認為是五代至北宋初産品,但近年通過與唐末錢寬墓出土瓷器、唐五代長安城建置曆史等資料比較,更傾向火燒壁窖藏為晚唐時代。

精緻細膩的上等白瓷是專門供唐朝皇室和貴族使用的。這組瓷器上的“官”字款,不是“官窯”的代名詞,而是指定燒機關。唐宋時期,與“官”字有關的機構有兩個。一個是“太官令”,專管皇帝的飲食;另一個是“甄官署”,既要負責供應宮廷用瓷,又要承擔燒造皇帝賜給大臣喪葬用的明器。這批窖藏出土的碗、盤的胎很薄,瓷化程度高,圈足底經過刀削,有的外壁有輪廓整修痕迹,器物底部的“官”字款均是在施釉未燒前刻上的。造型上以花口和多瓣口盤碗最具特色,器形大方,制作精巧。

兩件帶款唐代白瓷
兩件帶款唐代白瓷

▌[唐]邢窯“盈”字款白釉帶蓋執壺及托盤

2002年在西安南郊唐青龍寺遺址出土

2002年在西安南郊唐青龍寺遺址水井内,出土了一組精美的邢窯白釉瓷器。這是青龍寺遺址範圍内第二次出土這種“盈”字款瓷器,而像這種“盈”字款帶蓋白瓷執壺與托盤成組出土還是首次,其學術價值彌足珍貴。

“盈”字代表了唐代的“大盈庫”,“大盈庫”在《新唐書》《舊唐書》中均有記載,是唐朝宮廷的儲藏機構。這組新發現的“盈”字款白瓷帶蓋執壺及托盤,無疑為唐代皇家大盈庫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本文節選自2019年4期《收藏》雜志《透過文物看唐人如何過春節》一文,更多内容請關注當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