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圖漢武大帝
之前講過韓安國,這次展開多講一點~
01
韓安國年輕時,學習《韓非子》及其雜家學說,雖然未能成為顯赫的法家名人,但能夠通過此進入仕途,可謂其學識淵博超于常人。
他起初侍奉于梁王劉武,擔任過中大夫一職。
這梁王劉武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漢景帝同母的嫡親弟弟,深得窦太後的寵信。
劉武本人也是能文能武,不僅封地在各諸侯王中最廣大最富庶,他本人對中央朝廷也可以說是忠心耿耿。
是以當發生了“七國之亂”之時,劉武的梁國成為了捍衛長安朝廷的最後的防線。
也是因為這場動亂,讓韓安國得以出人頭地,他與梁王帳下的名将張羽,一攻一守,活生生在睢陽城拖垮了吳楚叛軍,也是以成為了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之一。
這可以算是韓安國在曆史舞台上的嶄露頭角。
因為平定動亂有功,梁王劉武的心裡開始出現了變化,尤其是仗着窦太後的寵信,劉武對皇位繼承人的位置産生了想法。
這不知不覺展現在他平時的出行之中,其出行儀仗甚至與天子差不多。
到了這個地步,不要說漢景帝心裡不舒服,就是窦太後都覺得有點太過分了,是以梁王派入長安的使者都受到了太後的嚴厲斥責,眼看着梁王和中央朝廷的沖突大有爆發之勢…
02
要說韓安國這個人了不起,他不僅會打仗,還很會遊說。
他通過梁王的同母姐姐館陶長公主向太後傳話。
一再表明當七國之亂時,梁王如何晝夜難眠,擔心太後和景帝的安危,在前線奮勇殺敵,隻為保得太後和景帝的安全。
如今車仗有些隆重,也是希望天下人都能看到太後和景帝對他的喜愛,絕沒有半點僭越之心,請太後和景帝不要抓住梁王某些行為上的細節斥責他。
他的話讓太後轉怒為喜,同時這些話傳到景帝的耳中,也讓景帝心中得以釋懷,并且更加寵愛梁王。
韓安國由此在太後和景帝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是以有機會與中央朝廷建立了聯系,這為他日後由地方到中央的仕途之路做好了鋪墊。
03
人有風光時,自然也會有低潮的階段。
後來韓安國犯下了一些錯誤,被投入監獄,獄吏田甲用極其惡劣的語言侮辱他,說他已經如死灰一般了。
他很平靜地對田甲說:“你難道就不曉得,死灰也會複燃嗎?”
田甲輕蔑地說,就算死灰複燃了,一泡尿再澆滅它。
隻是世事就是如此無常。
後來,韓安國被任命為梁國内史,這讓田甲感覺大禍臨頭,吓得逃之夭夭,韓安國雖然逼着他回來,但是沒有難為他,相反還算友好地對待他,其大将之風盡顯無遺。
這和李廣锱铢必較,報複殺死當初為難他的守門官比起來,确實難得。
04
梁王複獲寵信,最終還是不知收斂,不僅依然觊觎皇位繼承權。
甚至還采納了近臣公孫詭和羊勝的馊主意,派刺客入京殺害反對的大臣,尤其是名臣袁盎是以遇害,極大的震怒了景帝。
景帝派人到梁國捉拿公孫詭和羊勝,梁王卻在此刻使起了小性子,窩藏了他們不許朝廷的人捉拿。
這一行為極大的激化了景帝和梁王之間的沖突。
韓安國此時趕往梁王宮内,好言勸慰梁王:
漢高祖與太上皇的關系、皇上與臨江王之間的關系,遠比您和皇上的關系更親吧?
可高祖曾說,持劍打天下的是他,是以即使太上皇也不能過問朝政;
臨江王曾經貴為太子,也因為母妃的行為不當,被皇上貶斥。
您如果再這樣一意孤行,其下場隻會更慘!
皇上現在是因為太後的原因才沒有對大王動幹戈,一旦太後不在了,您勢必就追悔莫及了。
這番肺腑之言終于讓梁王如夢初醒,公孫詭和羊勝自殺謝罪,景帝也暫時饒了梁王。
韓安國此行再度化解了梁王與景帝之間的沖突,功不可沒。
梁王此後心思郁悶,英年早逝。
韓安國也因偶犯小錯被罷官,閑居在家。
05
韓安國第二次崛起,得益于外戚田蚡。
漢武帝即位之後,作為舅舅的田蚡獲得重用,擔任了太尉執掌大權。
韓安國向田蚡獻上重金,田蚡在王太後和武帝面前力薦,也因為韓安國此前的才華已經獲得了武帝的注意,韓安國被重新起用。
他剛出山不久,就與大行王恢合作平定了閩越之亂,再度展現出其不凡的軍事才華。
之後田蚡出任了丞相,韓安國也晉升為了禦史大夫,一下子步入了“三公”的行列之中。
從戰場到内廷,從地方到中央,韓安國展現出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漢武帝是什麼人?
是一代雄主,是不甘心被匈奴欺淩的千秋一帝。
可是在即位之初,在軍事上,漢朝确實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匈奴對抗。
可皇上想打,下面的人随聲附和。
韓安國在這件事上卻沒有人雲亦雲,仍然從大局上為武帝分析,目前仍然要以和親為主。
他為武帝分析:
匈奴以騎兵為主,戰略都是遊擊形式,我們追擊他們,算不上擷取他們的土地。
我們去追擊他們,隻能說是以我們的短處去碰觸對方的長處,沒有任何益處。
考慮當下,還是應當以和親為主。
武帝權衡目前利弊,同意了韓安國的主張。
田蚡去世之後,韓安國代行丞相的事務。
漢武帝本有意将其提拔為丞相,怎料在這關鍵時刻,韓安國意外摔傷了腿,跛腳得很厲害,也是以再度被免職幾個月養病。
06
韓安國第三次被起用,擔任了衛尉一職,隻不過這個時候的他,更多的是發揮餘熱了。
因為此時的漢朝主要國策就是對匈奴的宣戰,依靠衛青、霍去病等年輕将領的強勢崛起。
漢武帝一改以往對匈奴作戰的保守,開始在西域大肆打擊匈奴的軍事力量,而對匈奴主張較為保守的韓安國,不再成為漢武帝的倚重。
但這位曆仕兩帝一王的名臣,依然被漢武帝任命為材官将軍,在漁陽、右北平一帶駐守抵禦匈奴在這一帶的進攻。
在全國一片打擊匈奴的強烈聲勢之下,韓安國難得地還能保留一份冷靜,上書武帝希望能夠在匈奴退軍之時能夠有效地實施屯田之策,不然仗沒打完,莊稼也荒蕪了,得不償失。
可惜這份中肯的期盼,漢武帝直到晚年才意識到,讓人不勝唏噓。
07
“為人多大略,智足以當世取合,而出於忠厚焉。貪嗜於财。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
——《史記·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術家之流,不能創制垂則,而能遭變用權,權智有餘,公正不足,是謂智意,陳平、韓安國是也。”
——劉邵
韓安國,漢高祖以來第一個從平民努力到三公的人,牛皮程度可以想象~
漢武帝朝外戚窦家和王家鬥的那麼厲害,核心窦嬰和田蚡都出事,他一看衛青要上位,馬上全身而退。
這種智慧是真正的長者。
之後,領兵駐防,被匈奴所欺侮,損失傷亡很多,内心覺得非嘗谘愧。
希望能夠回到朝廷,卻更被調往東邊駐守,。
元朔二年(前127),失意而悶悶不樂的韓安國,生病吐血,抑郁而亡。
最後:
本文配圖裡的韓安國演員孫飛虎在2014年已然去逝。
他是位實力派的大牛。
還演過曾國藩,巧合的是韓安國與曾國藩在晚年遇到一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