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年畫、年曆畫到月曆

從年畫、年曆畫到月曆

關蕙農繪月份牌畫。 原刊澳門臨時海島市政局《鎏金歲月》(省港澳老月份牌畫)

從年畫、年曆畫到月曆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發行、潘達微編排的《名畫月曆》頁面。

從年畫、年曆畫到月曆

1909年,馮潤芝作。 原刊澳門市政廳《歲月留痕》(月份牌)。

從年畫、年曆畫到月曆

高劍僧繪《美人玩月圖》。

從年畫、年曆畫到月曆

1918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月曆。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

□ 黃大德

月份牌畫從年畫演變而來

中國的年畫,由門神演變而成,其起源甚早。《禮記·喪服大記》注中有“君釋榮,禮門神”之說;東漢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亦有“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之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的記載。據傳神荼與郁壘常立于東海度朔山桃樹下,每見害人之鬼,即用葦索捆綁以飼虎,桃樹上又有金雞報曉,故最早的門畫上,也有畫上雞與虎的。

明代前後,門神變成秦叔寶、胡敬德,據說是一次唐太宗生病,夜聞門外鬼魅呼号,後得開國大将秦、胡二臣在宮門外守衛,唐太宗便一夜安甯。于是命畫師畫二人之像懸于宮門兩邊,從此便不再鬧鬼了。于是秦、胡便成為門畫的主角,怒發沖冠,全副披挂,仗劍執锏,其意亦在驅邪鎮魔。随着印刷術的發明,南宋初年,出現了木版年畫,到了明代,蘇州的桃花塢、山東的濰縣及天津的楊柳青便大量生産年畫,從此年畫徹底擺脫了宗教題材,轉向了民間,風格也為之一變,它們大都構圖豐富,色彩豔麗,富裝飾性,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而其内容,多取材于戲曲、小說、民間傳說、神話、美女及鄉土生活,亦有以民間流行的吉祥語(如“長壽延年”“五谷豐登”“平安大吉”等)及成語典故為主題的,主要是寓喜慶吉祥、驅兇避邪之意。成為我國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品種。每逢過年,家家戶戶必備之張貼,以示喜慶。不過,當時并無“年畫”一詞,直到光緒二十九年(1849年),李光庭著《鄉言解頤》中,列出了“年畫”一條:“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然如《孝順圖》《莊稼忙》,令小兒看之,為之解說,未嘗非養正之一端也。”

據說,月份牌最早在光緒九年(1883年)出現在上海。至于月份牌年畫的出現,則又在稍後了。當時的外國洋行在新年之際,喜将月份牌作為禮品派送客戶,實為作廣告宣傳之用。但洋行印的,都是西洋古典名畫,中國人自然不甚喜歡。于是便有了中國自己風格的月份牌年畫。鄭逸梅在《年畫話舊》中說中國月份牌畫之始創者是上海的周慕橋,多畫三國戲劇人物。随後是徐詠青,畫風景居多。但形成風格者為鄭曼陀。而在廣東,人們把關蕙農稱之為月份牌畫的鼻祖。其實這些說法并不準确。

誰是“月份牌畫大王”?

據筆者在澳門市政廳先後出版的《歲月留痕》(月份牌,1994年)、澳門藝術博物館《摩登戒體》(民國仕女廣告畫,2009年)、澳門臨時海島市政局2001年出版的《鎏金歲月》(省港澳老月份牌畫,2001年)三本圖冊所見,1901年就有屈臣氏大藥房繪的年曆畫,署以“作者不詳”。經馮潤芝的兒子馮戒聞确認,此畫出自馮潤芝學生陳少齋手。緊接着的幾幅,都是馮潤芝所作。

承馮戒聞先生告知:馮潤芝先習西畫,後習國畫,私淑錢慧安。為生活計,每到年關,便為屈臣氏、兩儀軒等商行繪制月份牌畫。他所繪的題材,完全因應中國傳統習俗和審美習慣,以年畫的形式,采用福、祿、壽,榮、華、富、貴,家、和、萬、事、興,樂、善、吉、祥,益、康、甯、瑞等吉祥喜慶的文字為主體,以中國傳統的筆墨嵌入如南山進士、十八羅漢、八仙過海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色彩金碧輝煌,極盡華麗,充滿中國的傳統特色,洋溢着賀歲的喜慶氣氛,因而深受廠家和群衆的歡迎。

至于關蕙農,1905年才拜馮潤芝為師,得其法後,自立門戶。關蕙農早年受聘于《南華早報》,後來自行創辦亞洲石印局,承印各大公司的商品海報, 1908年亞細亞火油公司繪古裝月份牌畫,初以古裝人物題材為主打,自上海鄭曼陀的月份牌傳入後,他無論從畫題到人物、衣着、表情、造型也開始往“鴛鴦蝴蝶派”鄭的風格靠攏了。這一時期的中國月份牌畫,根本沒有自己的風格可言。據說,關蕙農為雷寶星電機織造所繪的《孝婦乳姑圖》問世後,便有廣東月份牌畫“大王”的美譽。

依我看來,“大王”的稱号應讓給馮潤芝。

中國月曆的始祖

“月曆”始于何時?沒有考究。至于我國的月曆的起源,從史料來看,最早應該在1917年。在1916年12月27日的《華字日報》上有一則廣告:

《換取美術品者須知》:

“啟者:敝公司疊承愛國諸君實力維持,感且不朽。爰于地球、喜雀煙包内加印字據,積換美術品以酬厚誼,經登報端。現花開日日常如意一種(即日份号每日一頁者),業已印妥,即日可來發行所或各代理處換取。此項日份号,每日皆有美術裝點,與别不同,且于商号最為适用。其有欲換月份牌及美術畫者,則請于由是日起,将積得煙包内字據按照規定數目先交回敝發行所或代理處,換回水印憑券,以便印妥時再到換取,以分次第,而兔臨時檢數繁難也。尚祈亮察。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謹啟。民國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一個月後,該報有了後續跟進上述廣告之安排:

“敝公司本年月份牌前經疊電催促,頃接上海承印處來電,工程忙迫,計期舊曆正月初間,方能印備等語,似此遲緩,緻各界人士望穿秋水,實抱歉。惟美人畫(無月份者)及月曆号業已寄到,随時均可攜券到換,其有欲換月份者,則請少待為荷,此布”

此“日份号”即“月曆”。隻不過當時并未有“月曆”之名。但該年的月曆已不存,惟見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所藏1918年《中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戊午年月日圖記》。該月曆逢星期六仍保留彩印美人月份牌畫(這大概是因為高劍父兄弟創辦審美書館開始便推出千餘款美人月份牌畫,改變了社會審美時尚的緣故),其餘的都是國畫。作者能理出名字的有鄧爾雅及其夫人陳淑靈,兒子小爾疋,蔡哲夫、張傾城夫婦,譚雲波,黃鼎,尹笛雲,譚雲波,尹如天,馮潤芝、馮少芝,馮開泰,尹其仁,王竹虛,潘和,馬君武等。共117頁,從文物角度言,極為珍貴。

南洋煙草公司的月曆持續出了多少年呢?不得而知。筆者藏有1928年該公司出版的月曆,作者有潘達微、潘緻中、黃少梅、黃般若、黃兼白(詠臯)、張谷雛、盧振寰、羅海空(佛性、佛)、李壽庵等。每日一畫,題詞皆署平廣(廖平子),現存166頁。

這兩份月曆,透露了許多資訊。

一是從1915年廣告中使用“日份牌号”的令人難以了解的詞彙,說明當時“月曆”的概念尚未出現,可視南洋煙草公司為首創。

二是兩本月曆都是南洋煙草公司出品的,而當時的廠長是潘達微。1918年那本的作者是他昔日辦《時事畫報》老友及其夫人或子女。應該是處于創新的嘗試階段。1928年本的作者全為國畫會會員,也是潘達微的一衆畫友。

三是1928年本一改十年前逢周六是美人畫的舊例,全部是國畫。這無疑是在上海對準“歐美新派”火力全開的回響。

四是國畫會的成立初衷:是在舉國“士多鄙夷國學,畫學日就衰微”之際,提出“研究國畫,振興美術為宗旨”,以“發揚國光”。為此,國畫會已有創辦國畫學校的計劃,這不排除是為他們計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據陸丹林回憶:“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間,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發行的《名畫月曆》(案頭月曆),都是潘達微精心編排的,其中大部分作品都由他親自動筆,署名冷殘,許多詩人名士都為其題畫。月曆發行之後,被認為是學畫者的很好的範本,大受海内外人士的歡迎。”黃苗子回憶黃般若時也談道:“記得在潘達微先生主持的南洋煙草公司廣告月曆本上,每日有一幅線描國畫,每掀開幾頁,便有一幅黃般若畫的梅花、翠鳥或佛像人物。那時佩服和羨慕,充塞了我這個毛頭小子的心靈。”

這“範本”說,可視為潘達微及國畫會同人繪制月曆的一大動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