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普月曆 | 平衡營養健康,一起來漲“碘”知識!

作者:蝌蚪五線譜

今天(5月15日)是全國第31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食鹽加碘防疾病,平衡營養健康行”。這個宣傳日不僅提醒我們認識碘在身體中的重要作用,還呼籲大家關注碘缺乏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科普月曆 | 平衡營養健康,一起來漲“碘”知識!

碘元素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智力元素”之稱。碘元素是合成甲狀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在維持機體健康的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科普月曆 | 平衡營養健康,一起來漲“碘”知識!

圖源:健康成都

促進生長發育

通過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協同作用,調控生長發育,促進發育期兒童身高、體重的增加,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和性發育。

參與大腦發育

在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從妊娠開始至出生後2歲),神經系統的發育依賴甲狀腺激素。碘缺乏會導緻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影響神經元分化與發育,使腦細胞數量減少,體積減小。

調節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對蛋白質、脂肪、糖的合成和分解代謝均有調控作用,維持新陳代謝和保持體溫。

對其他器官、系統功能的影響

甲狀腺激素是維持機體基礎活動的激素,對機體幾乎所有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

碘元素缺乏會怎樣?

碘在人體的含量僅有20至50毫克,但卻是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促進代謝過程、保持機體正常生長發育、保持神經系統功能和智力發育正常的健康保證。不同時期缺碘,都會給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

在母親懷孕時期,胎兒大腦發育開始需要碘元素,這時碘元素主要來自母體。如果孕婦碘營養供給不足,導緻胎兒碘元素缺乏,則會出現流産、早産、死産和先天畸形等情況。

嬰幼兒時期缺碘則會影響大腦正常發育,影響學習和認知能力,嚴重的造成克汀病、聽力障礙、智力損傷等。

科普月曆 | 平衡營養健康,一起來漲“碘”知識!

圖源:健康成都

成年人缺碘則會導緻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出現情緒、認知、心髒、肌肉和骨骼、代謝調控等異常,容易疲勞、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碘缺乏病是什麼?缺碘有哪些症狀?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它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以癡呆、矮小、聾、啞、癱瘓為主要臨床特征)和亞臨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為主要臨床特征)、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産、早産、死産和先天畸形等。

科普月曆 | 平衡營養健康,一起來漲“碘”知識!

圖源:網絡

頸部腫脹不适是缺碘最常見的症狀,被稱為“甲狀腺腫”。有些人還會出現吞咽困難,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刺激性咳嗽等症狀。

其次,體重不明原因增加也是碘缺乏的另一個迹象。如果身體内沒有足夠的碘來制造合成甲狀腺素,就會給身體發出信号,減少運動,吃得更多,儲存能量,燃燒更少的能量。是以,突然肥胖的朋友們一定要當心,切不可大意。

此外,乏力、嗜睡,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等表現,也是碘缺乏比較常見的症狀,當甲狀腺素水準較低時,身體不能像平時那樣産生足夠的能量,這就會導緻能量水準供給不足,讓人感覺疲勞和虛弱。

日常生活中如何補碘?

碘是人體必需元素,體内不能生成,需要從外環境擷取。大陸居民碘的主要來源是碘鹽、食物和飲水。

碘缺乏病是可以預防的,最簡便、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是食用碘鹽。 食用碘鹽不僅安全、有效、容易推廣,還符合微量、長期、生活化的補碘原則。當然,食用碘鹽補碘也不是越多越好,平時生活需要控制鹽的攝入,每天不應超過5克。

通過食用海産品來補充碘元素。海産品中含碘豐富,正常人可适當食用。對于孕婦或者哺乳期婦女、學齡前及學齡兒童等特需人群需碘量比一般人要大,建議碘特需人群可常吃些海帶、紫菜、海魚、海蜇、海苔等,可在不增加碘鹽的基礎上适當補充碘鹽。

科普月曆 | 平衡營養健康,一起來漲“碘”知識!

除此之外,一些對碘元素需求量大的人群,如育齡婦女、妊娠婦女和哺乳婦女等,可以口服碘油丸,服用含碘藥物及營養素補充劑、食用富碘食物等。

碘長期食用過量時,也會引起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造成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高碘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乳頭狀癌等疾病。是以,碘元素的補充要适量,過多過少都是不合适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