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憶】中國遠征軍戰士楊文凱講述抗戰經曆‖孫先成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記憶】中國遠征軍戰士楊文凱講述抗戰經曆‖孫先成

中國遠征軍戰士楊文凱講述抗戰經曆

孫先成

前不久,民革廣元市委辦公室主任謝梅芳、民革廣元市直屬二支部榮譽主委孫先成、民革廣元老黨員楊邦毅,在廣元老城中新商城住房樓拜訪了原廣元市電影公司退休幹部,中國遠征軍戰士楊文凱,聽他講述“為抗戰扛起槍”的故事。

當抗日戰争進行到1941年,國家危險、人心惶惶,“生死已到最後關頭”,國民政府号召知識青年到前線去參加抗日,在成都、重慶、昆明、漢中(那時西安已淪陷、貴陽危在旦夕)招收有知識的青年去學習軍事技能,掌握較先進的軍事機械,從國外向内地反攻,并且有大批的軍用物質屯集在印度,需要人員去掌握運輸。

【記憶】中國遠征軍戰士楊文凱講述抗戰經曆‖孫先成

在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滴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動員下,廣大知識青年(在校學生和社會上的知識青年)投筆從戎。這些知識青年遠征軍中,大學教育程度占5%,高中生占50%,社會青年占45%。“大家從軍去!”這是抗戰時期知識青年最響亮的口号,也是廣大知識青年踐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家衛國的具體行動。

在抗戰最艱難的歲月,廣元在成都求學的知識青年同全國青年一樣,“放下書本、背上槍炮、丢下職業、跨入軍營”,積極當“新青年”、做“新戰士”、報效“新國家”,報名加入遠征軍,出國抗戰。于是就在1942年、1943年先後招了五批知識青年去印度。這時緬北、滇西戰争很激烈,而且勝利在握,中印公路(又叫滇緬公路,最早叫史迪威公路)通車後,急待物資車輛運輸。

【記憶】中國遠征軍戰士楊文凱講述抗戰經曆‖孫先成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行軍途中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時我就讀于山西内遷的銘賢中學,時年17歲,高中一年級,學校老師大多是流亡内地的青年,他們的抗日情緒與熱忱是非常高昂的,投筆從戎,報效國家的心很迫切。在先後報名申請,經過體檢,五批中銘賢中學就有80餘人。我是第四批,于1943年9月離開學校,在成都集中,未經訓練即乘美國軍用飛機經過駝峰,翻越喜馬拉雅山3個小時後到達印度,經過洗澡、防疫注射、更換英國軍裝,上了汽車來到印度北部野人山區,營地就在森林區,有分到學辎重的、坦克的、炮兵和機械修理的。我們這部分人被分到學步兵。

我們營地附近是一所野戰醫院,住的病員有好幾個國家的,大都是前線負傷的,其中不少中國士兵,緬北滇西戰役中他們功不可沒。這時中印公路已打通,每天都是源源不斷的車輛和物資運往中國内地,殘酷的激烈戰争基本結束,我們每天除領取給養外,三五兩兩自己做飯,到醫院聽老兵擺戰鬥經曆。住在大山裡,周圍數十裡都無人煙,經常見到狼和野豬的蹤影,還曾被猴群襲擊、騷擾。

過了元旦,突然又把我們運回國,晚上抵昆明機場,我們就意識到這裡的戰争已結束,中印公路暢通無阻。

【記憶】中國遠征軍戰士楊文凱講述抗戰經曆‖孫先成

搭乘美軍DC-3運輸機的中國遠征軍士兵

回來再幹什麼?這時,我們才正式編入新六軍(廖耀湘任軍長),十四師教導營全部發了槍械,我的待遇是下士,在雲南沾益縣(今沾益區)開始進行步兵訓練,生活很枯燥。1945年6月,又乘飛機來到湖南芷江,仍然是每天的步兵操練。這時戰事已轉守為攻,在東南亞、太平洋以及國内随時都有捷報傳來。想到對日作戰遲早會結束,是不可抗拒的,國民黨要我們去打内戰,當炮灰太不值了,尋找機會早點離開會幸運的。那時思想情緒就有些波動了,戰争一旦停止,我們又幹什麼,訓練又不緊張,随時都可以上街去玩。因為是學生兵,生活仍脫離不了散漫,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機會終于來了,有一天在街上碰見先期參軍的同校同學,他們是學坦克的,現在開汽車從印度運送物資,問及願不願意回重慶,我就借此機會脫離部隊回到成都。晚上、街上爆竹與槍聲齊鳴,人聲沸騰,歡呼日本投降了。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儀式就在芷江舉行。我回家後就聯系學校,就讀于成都華西協中二年級,直至畢業。

這段曆史始終銘刻在記憶中。中國遠征軍的功績在抗日戰争中是不可忽略的,它的精神值得敬仰,它的作為值得稱頌。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孫先成(民革廣元直屬二支部榮譽主委,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電影家協會會員,廣元市作家協會會員)

供稿:廣元市利州區地方志編纂中心

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記憶】中國遠征軍戰士楊文凱講述抗戰經曆‖孫先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