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習近平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主要收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學者、兼及港澳台地區和海外華人學者的原創名著,涵蓋文學、曆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社會學和文藝理論等衆多學科。

叢書選目遵循優中選精的原則,所收須為立意高遠、見解獨到,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專著或論文集;須經曆時間的積澱,具有定評,且側重于首次出版十年以上的著作;須在當時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并至今仍富于生命力。

自1897年始創起,本館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己任,近年又确立了“服務教育,引領學術,擔當文化,激動潮流”的出版宗旨,繼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系統出版“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後,近期又有“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等大型學術經典叢書陸續推出,“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為又一重要接續,冀彼此間互相輝映,促成域外經典、中華現代與當代經典的聚首,全景式展示世界學術發展的整體脈絡。尤其寄望于這套叢書的出版,不僅僅服務于當下學術,更成為引領未來學術的基礎,并讓經典激發思想,激蕩社會,推動文明滾滾向前。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已出版的59種著作(文末附書目)。

1.《探尋中國趣味——中國古代文學之曆史文化思考》

郭英德 著

本書針對中國古代文學進行了别開生面的深入研究,從審美趣味、文體特性、叙事觀念、文化心态、文學教育等多個視角,由内而外地鋪陳開來,揭示出古代文學中别具一格的中國趣味,使讀者在新鮮的閱讀體驗中進行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

書中撷取作者近三十年文學研究的精華,充分展示出“問題—文獻—曆史—理論”四位一體、依次遞進的研究範式,以及“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學術理念。上迄先秦下至明清,既有傳奇戲曲,也有詩文小說,既有宏觀的理論辨析,又有微觀的文本研究,在一次次拓展研究視角的過程中,不斷延展曆史思考的深度。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

傅剛 著

本書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史作為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态過程來考察,依照詩歌發展的規律重新确定各文學現象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考察作家在文學史中的作用和地位。書中對一些重要的文學史上有争議的文學現象和理論問題,作了全新的解釋和判斷。

本書名為詩歌史論,是一種新的寫作嘗試,試圖在弄清文學史事實的基礎上立論,同時又站在當代學者思考立場上以論帶史,故以史實為主,以論為綱,力求還原魏晉南北朝這一特定曆史時期是個發展的實貌。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3.《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

唐力行 著

商人的活動遍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本書正是從商人與近世社會互相作用這一廣闊視野,考察商人在近世變革時代的特有功能。

作者從近代商人群體的形成、商人的地域分布、各具特色的經營活動及其方式、商人的社會生活與心态、商人與都市文化、都市社會經濟的變遷及近世商人自身的變遷等各個側面詳述精析,指出在中國特有社會結構下,商人始終處于兩難境地,至今難以走出近世社會的怪圈。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4.《缺席與斷裂:有關失範的社會學研究》

渠敬東 著

如果說社會學這個傳統的許多重要概念,如整合、團結、功能、分化等,都不免濃厚的社會救治的味道的話,那麼有一個概念可能是個例外,這就是失範。塗爾幹簡明地揭示了這個概念對于社會學家的悖謬:失範意味着“社會在個體身上的不充分在場”和“社會的缺席”。

作者對于社會學理論不能面對困境的這一根本的“困境”有着深刻的了解,是以選擇從“失範”概念入手來重構社會學面對“社會的缺席”,甚至“斷裂”時刻的理論可能性。

另外,本書是出于對"失範現象"之命運的"關懷",是一份研究性綱領,其寫作在各種思想和各種思想風格之間來回跳躍和遊移,不限于某種特定的或既定的說法。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5.《拜占庭帝國史》

陳志強 著

全書采用通史與專題史相結合的方法,按王朝成立時間順序,分别介紹了君士坦丁時代、查士丁尼時代、伊拉克略時代、毀壞聖像時代、馬其頓王朝的統治、帝國衰落與十字軍運動、尼西亞流亡政府、拜占庭末代王朝與滅亡等,進而較為全面闡釋了拜占庭帝國的産生、發展及主要特色。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6.《唐詩流變論要》

葛曉音 著

本書從曆次詩歌革新的背景思潮、儒學玄學思想的影響、文人行為方式和觀念取向的演變等多種視角,對南朝至盛唐詩歌發展的若幹外部原因提出了新穎獨到的見解;同時結合詩歌體式内部規律的探讨,着重研究了初盛唐五言古詩、新體詩、歌行、五七言律、絕句等各種詩體的發展規律。力求緊扣這段詩歌史上的若幹關鍵節點為一些重要文學現象尋找最貼近曆史的解釋,反映了作者對唐詩流變前因後果的多種思考角度。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7.《奮進的曆程:中國基督教的本色化》

段琦 著

外來的宗教要在本地生根,必須與當地的社會文化相适應,否則必然被淘汰。對于中國基督教來說,“本色化”就是跟随時代調整自己,以适應中國的客觀現實。

近代基督教傳入中國,在與中國社會及文化的碰撞及融合中走過曲折的道路,最終找到了基督教本色化的正确途徑,即跟随時代,調整自己,以适應中國社會與文化的客觀現實。

本書在彙集整理大量第一手可貴資料的基礎上,客觀、公允地分析了百年來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的程序,總結其經驗教訓,并進行了不少有益的理論思考。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8.《政府管制經濟學導論》

王俊豪 著

政府管制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本書分析了政府管制這種特殊公共産品的需求與供給、成本與收益;從總體上闡述了經濟性管制與社會性管制、政府管制過程、資訊不對稱下的政府管制理論和政府管制俘虜理論等政府管制的基本原理;

深入地讨論了自然壟斷理論、投資管制理論、價格水準與價格結構管制理論、進入管制理論和自然壟斷産業的競争理論;并以電信、電力和自來水供應這三個自然壟斷産業為例,較為詳細地讨論了上述管制理論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問題。

本書還在探讨外部性理論和資訊不對稱理論的基礎上,讨論了政府對環境和産品品質的管制問題。最後,本書對中國放松經濟性管制與加強社會性管制這兩大發展趨勢作了預期,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思路。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9.《道德失範研究:基于制度正義視角》

高兆明 著

本書以人類文明曆史程序為背景,立足于中國現代化建設實際,從多學科交叉的角度,在“倫理”-“道德”人理論架構中,以制度公正為切入點、制度有效供給為基本分析方法,從宏觀的角度研究道德失範問題。所關注的焦點不是制度公正的具體内容,而是提示制度公正建設對于克服社會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範現象的意義。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10.《理性化及其限制:韋伯思想引論》

蘇國勳 著

該書較為詳細地介紹了韋伯的生平和當代“韋伯熱”興起的原因,詳盡地介紹了韋伯的宗教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思想,更對韋伯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進行了評述。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11.《邏輯的觀念》

王路 著

本書從“邏輯”這個名稱的不同含義、不同邏輯教材的不同内容和不同邏輯史著作的不同内容出發,尋找其中共同的東西,探讨其内在機制。

作者圍繞着邏輯的“必然地得出”的基本思想,論述了邏輯這門科學的性質,分析論證了歸納邏輯和辯證邏輯是不是邏輯的問題;論述了邏輯和哲學的關系,指出邏輯對于本世界分析哲學和語言哲學的重要作用,以及邏輯對于我們了解西方哲學的必要性。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12.《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

鄧曉芒 著

作者立足于一個全新的視角,對黑格爾辯證法進行了曆史淵源的追溯和邏輯結構的分析,指出它由兩個不可分割的本質要素構成,即作為内在動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為反思形式的邏各斯精神。

通過與中國哲學的比較,深入分析了黑格爾哲學中這兩大精神的運作方式及互相關系,闡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爾哲學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三者統一的體系特征,展示了黑格爾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内在聯系和差異。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13.《柏拉圖詩學和藝術思想研究》(修訂版)

陳中梅 著

本書分作十章,分别從本體論、認識論、神學、心魂學以及政治與道德的角度切入,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柏拉圖縱深寬廣、内涵豐富的詩學思想,客觀評估了其理論價值和深遠影響。

本書還就詩與技巧、詩與哲學的“結合”等議題展開了有深度的讨論,研究并解析了柏拉圖關于音樂、舞蹈、繪畫、雕塑的諸多精彩論述。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14.《研究》

韓林合 著

本書利用維特根斯坦所有的第一手資料以及大量的二手研究資料,嚴謹、深入地探讨了《邏輯哲學論》的主要思想,特别是細緻地研究了其中最為困難的幾大問題。

這本書以區區幾萬字的篇幅、格言警句式的語言,構造了一個嚴密的哲學系統,對幾乎所有根本的哲學問題作出了自己的解答,但也是以它深奧難解。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15.《海德格爾哲學概論》

陳嘉映 著

本書讨論了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所呈示的一些關鍵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時間、真理、藝術、語言以及存在之作為曆史等。整體上展現了海德格爾以《存在與時間》為代表的哲學思考路徑:從存在者出發追問存在本身,從“是于世中”出發反思傳統認識論,從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緒出發領悟人的生存本質,人“在情緒中現身,在籌劃中領悟,在語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開存在本身”。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16.《古代中國與世界》

劉家和 著

本書是著名史學家劉家和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收錄了劉先生自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撰寫的論文共20篇,涉及社會經濟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中外古史比較研究等,對古代世界主要文明地區的社會階層與社會結構問題、中西思想文化的深層結構問題,以及古代文明發展的統一性與多樣性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17.《鄉鎮治理與政府制度化(修訂版)》

趙樹凱 著

本書從多個側面展開對鄉鎮政權的考察分析,包括鄉鎮政府組織、鄉鎮政府财政、鄉鎮政府權力問責、鄉鎮政府與上級政府的關系、鄉鎮政府與基層社會的關系等等。作者從不同問題入手,力圖動态地考察鄉鎮政府的實際活動,特别是政府與制度環境的互動。在此基礎上,以具體考察作為切入點,從政策設計、學術研究兩方面總結鄉鎮政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從鄉鎮政權的機構沿革、财政困局與債務危機、權力格局與問責體系、政府内部控制系統、公共服務與沖突控制等五個方面透視鄉鎮運作的實際狀況,展示“低制度化”運作的具體邏輯;并嘗試性讨論鄉鎮政權的出路和制度化的建設方向。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18.《日本佛教史》

楊曾文 著

本書是中國第一部日本佛教通史專著,結合日本社會曆史背景對佛教在日本的初傳、民族化過程及其對日本曆次文化的深遠影響作了系統的考察,對在日本佛教和傳統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台宗、真言宗、淨土宗、真宗、臨濟宗、曹洞宗、日蓮宗等宗派和日本近現代的佛教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重視闡釋中日兩國佛教親緣關系和介紹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曆代重要佛教制度,并且論述日本原有的神道教與佛教互相影響、吸收的關系等。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19.《現象學及其效應:胡塞爾與當代德國哲學》

倪梁康 著

《現象學及其效應——胡塞爾與當代德國哲學》是中山大學哲學系倪梁康教授的代表作。此項研究是對現象學運動這個本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哲學思潮的一個批判性的回顧。這個研究課題沒有限制在由德國哲學家埃德蒙德 胡塞爾随《邏輯研究》兩卷本的發表(1900/01)而開創的哲學思潮本身之上,而且也擴充到由現象學運動對本世紀西方精神生活所産生的強烈影響之上。該項研究在發表後受到葉秀山、夏基松、劉放桐等西方哲學界著名專家學者的好評,并在學術研究中得到較多的關注和引用。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0.《比較法學導論》

米健 著

本書從曆史文化傳統,社會時代背景,人類社會的共性,各民族國家法律的共同與差異及其曆史文化的深層次原因的層面與高度,全面、系統、概括地闡釋當今世界幾個主要法律體系或家族的生成、演變、及發展,并指出其各自的特征和獨特價值,最後提出人類社會法律發展的共同方面和世界共同法産生形成的可能性與必然性。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1.《刑法的基本立場(修訂版)》

張明楷 著

本書以學派之争為線索對中國的刑事立法與刑法理論進行分析與研究。本書既解釋了現行刑法的基本立場,也闡釋了作者在刑法上的基本立場,如堅持客觀主義立場、主張實質解釋論和結果無價值論、肯定以心理責任論為前提的規範責任論、提倡共同犯罪之行為共同說,以及并合主義等。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2.《代議制度比較研究(修訂版)》

周葉中 著

本書用較大篇幅對代議制度與選舉制度、代議制度與國家機構、代議制度與政黨制度、代議制度與利益集團等問題進行研究,明晰了代議制度存在和發展的社會曆史條件,并總結出代議制度産生、發展及其運作的規律。

本書建立了代議制度研究的理論體系,為代議制度領域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礎,并對比較憲法學的完善和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時至今日,對代議制度的基本理論、制度建構及其實際運作進行比較研究,在新時期的中國政治發展和革命中,依然具有相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3.《邏輯·語言·計算:馬希文文選》

馬希文 著

本書收集了馬希文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數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語言學方面的重要論文二十餘篇以及一部專著,反映了他在多個領域所做的開創性、先驅性及前瞻性的貢獻,蘊含着深邃獨到、極富創新的學術思想,對當今資訊技術的發展及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有重要啟發,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4.《法治秩序的建構(增補版)》

季衛東 著

作者通過一系列叙事和诠釋,确立了新程式主義的建構法學立場,把中國社會特有的多層多樣性、關系網絡性、局部與整體的同構性、互動性都嵌入改革機制的了解和頂層設計之中;在此基礎上提供了一個關于法治秩序生成、塑形、改造、規劃的複眼式動态分析架構,觀點新穎并富有挑戰性,卻又不失穩健的衡量。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5.《德國文學史(修訂版)》

範大燦 主編

《德國文學史(修訂版)》迄今為止中國日耳曼學研究的扛鼎之作。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6.《西歐封建經濟形态研究》

馬克壵 著

本書是作者三十餘年勤奮治學的結晶,代表著述之一。書中主要考察了西歐封建社會的一些經濟形态,包括莊園、農奴制、城市和農村公社等,逐一闡釋了它們的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研究了它們的發展變化以及在社會中的地位。作者根據世界主要國家、民族的曆史,綜合比較出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共同特征,揭示了世界曆史發展的統一性。“其中許多論斷在我國世界中世紀史學領域中是發前人所未發或不敢發的。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7.《周期波動與結構變動》

馬建堂 著

周期波動與結構變動是經濟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國内外經濟學界大體上是對兩者孤立地加以研究的。本書于20世紀80年代首次對兩者之間的關系做了開拓性的研究,着重考察了各類經濟周期中産業結構變動的規律及周期波動影響結構變動的内在機制,并結合我國實際,分析了我國經濟周期波動的特殊原因和機制,以及在此周期性波動中産業結構變動的特征,确立了相應的周期-結構對策,為實作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産業結構的合理調整提出了重要建議。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8.《價值學說史(修訂版)》

何煉成 著

本書全面論述了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學說的淵源及發展。全書共分為五篇:中國古近代思想家的價格理論,西歐古近代思想家的價格觀和價值觀,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勞動價值理論,西方近代各流派的價值理論,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價值理論。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29.《經濟轉軌理論大綱(修訂版)》

呂炜 著

這是一本以經濟轉軌過程特别是中國經濟轉軌過程為研究對象的專著,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連續演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轉軌實踐的比較、各種學術觀點與政策措施的交鋒結合起來,旨在探索真正以轉軌國家實踐為研究對象和體系的轉軌經濟學。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30.《徽州社會文化史探微――新發現的16至20世紀民間檔案文書研究》

王振忠 著

本書是國内第一部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研究徽州文書的著作。本書将徽州文書的研究對象從以往對狹義文書(即契約)的研究轉向全方位民間文獻的探讨,力圖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拓展徽州文書研究的視野。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引領學術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