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團長:火炮太重,這樣的地形運不上去!韓先楚:我自有妙計!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東北成為國共兩黨必争之地。奉上級指令,韓先楚率抗日軍政大學學員一大隊進入東北,參加建立東北根據地的鬥争。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韓先楚打出了威名,打得包括陳誠、杜聿明、廖耀湘等多位國軍名将叫苦不疊,被稱為“旋風司令”。

團長:火炮太重,這樣的地形運不上去!韓先楚:我自有妙計!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相應的,韓先楚改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三縱隊司令員。

1948年秋,具有決定意義的遼沈戰役打響了,此次戰役的意圖是要将東北之國民黨軍盡數消滅在關外,而錦州則是此次戰役的東北門戶。

團長:火炮太重,這樣的地形運不上去!韓先楚:我自有妙計!

韓先楚的三縱,接受的任務是和兄弟部隊一起主攻錦州城。

錦州有敵軍約10萬餘人,三年來,國民黨軍多次鞏固城防,錦州城外圍修建着複雜的工事。三縱主攻的正面有兩個制高點,形成敵城北的兩扇大門,不拿下這兩個制高點,解放軍很難突入錦州城。

團長:火炮太重,這樣的地形運不上去!韓先楚:我自有妙計!

第一個制高點是配水池,被敵人稱為“第二個凡爾登”;另一個制高點是“大疙瘩”。經過現場勘察,韓先楚指令20團1營攻配水池,24團3營攻“大疙瘩”。

經過一天的奮戰,戰果不明顯,敵我雙方仍是呈膠着狀态。韓先楚親自跑到20團指揮所,團長向韓先楚彙報:“敵人火力太強,我軍無法前進。”

團長:火炮太重,這樣的地形運不上去!韓先楚:我自有妙計!

“用火炮,用火炮打。”韓先楚一面觀察陣地前沿,一面果斷地下令。

“可是火炮太重,這樣的地形運不上去。”

韓先楚自有妙計:“把山炮拆開,挖暗道運上去!”

經過工兵營一整夜的時間,交通壕挖到距敵前沿陣地100多米的地方,山炮也運上去裝配起來,等待發射。

團長:火炮太重,這樣的地形運不上去!韓先楚:我自有妙計!

國民黨軍怎麼也想不到,解放軍能夠将山炮在這麼短時間内運到眼皮底下來。炮聲一響,國民黨軍立即潰不成軍,在解放軍的奮勇沖殺下,号稱“第二凡爾登”的配水池被拿下來了。

另一個制高點是“大疙瘩”。“大疙瘩”的背後有一條交通壕,不斷地有兵員和補給運上來。韓先楚指令一個連從側方迂回插進,切斷了交通壕。正面24團3營加緊攻擊,終于“大疙瘩”也拿下來了。

團長:火炮太重,這樣的地形運不上去!韓先楚:我自有妙計!

用山炮抵近射擊,韓先楚攻破敵人經營多年的城防工事,在攻克錦州的戰役中立下了大功。錦州的攻克,是解放軍掌握遼沈戰役主動權的标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