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台灣人張汝京為國産晶片創業五次,為國産晶片制造嘔心瀝血

作者:一樓觀察

嫦娥五号天問一号,如今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但是宇宙探索我們加快腳步兒,晶片制造卻舉步維艱。前段時間美國一紙禁令,就讓晶片制造陷入瓶頸,那麼我國火箭都能飛上天,一個小小的晶片為何能難倒數十億中國人民呢?晶片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呢?為何有好壞優劣之分呢?所謂晶片,就是将可以運算或儲存等功能的電路放置在一塊兒極小的矽片上。一個完整的晶片誕生需要經過三個步驟,依次為設計,制造和封裝,其中任何一個步驟都将影響晶片的最終效果。

一個台灣人張汝京為國産晶片創業五次,為國産晶片制造嘔心瀝血

國難思良将,當美國制裁,華為等高新企業扼住我國晶片産業發展的咽喉,使我們就會想起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他在半導體産業沉浮42年五次再創業,每一次從頭再來,都是一段精彩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印證着他的拳拳愛國心。

一個台灣人張汝京為國産晶片創業五次,為國産晶片制造嘔心瀝血

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是90年代世界晶片界裡的風向标,他到哪裡建廠,哪裡就是下一個晶片市場的孵化地兒。在他手中誕生的為晶片癡狂的歡樂場中,當時足有13億人口的中國像透明人一樣安靜。盡管這場狂歡的帶動者,曾經也是一個中國人。1997年堅持要回中國的張汝京在一句Mr Zhang怕不是瘋了中試圖盡全力将技術落後的中國拖拽進尖端晶片技術的賽道,可他卻在20年間遭到台灣省以及台積電的無數打壓偷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位曾心懷理想的73歲老人如今認輸了嗎?曾積極響應了美國對華為限制新規的台積電,在張汝京歸國的20年裡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一個台灣人張汝京為國産晶片創業五次,為國産晶片制造嘔心瀝血

晶片之父張汝京的造芯之路,曾經多次被台積電四處圍堵,到現在産品優良率高達90%,大陸晶片迎來新之助,他憑一己之力,把落後的中國拽進最尖端技術的晶片,他舍棄全部身家,從美國到中國台灣再到内地,一次次被狀告驅逐,打落牙齒或血吞。他就是張汝京,一個深深拽着中國半導體往前趕的人。1948年張汝京在南京出生,四年後随父母遷居台灣。1970年他畢業于台灣大學,後獲得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1977年他加入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并成為建廠高手。他去哪裡建廠,哪裡就變成鋅片熱土,然而回國建廠的種子早就在他心中種下。1997年,張汝京執意辭職回國,并在中國台灣成立了十大公司,僅用三年,将是大發展成為中國台灣僅次于台積電、聯電的第三大晶片工廠,屬于台灣第三大半導體公司,其地位已經威脅到台積電,張忠謀自然不會放任其生長。2000年,張忠謀突然出手,秘密聯絡是打其他股東,以50億美元高價收購世達,張汝京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又一次成為張忠謀手下。面對如此羞辱,張汝京一氣之下毅然決然地離職。為了遠離張忠謀這樣的陰謀家,張汝京還說,公司不要了,股票不要了,錢也不要了。一路北上,張汝京自然是不,甘心師大被收購。幾個月後,張汝京帶上一家老小,包括90歲的老母親離開了台灣省。台晶片巨人張如今再次宣布放棄台戶籍,全部遷居上海,由于張汝。因為人和善以及技術上的過瘾,不少的一些員工也跟着離開了台積電,一起追随張汝京到上海創辦了中芯國際。我們急需張汝京這樣的高端人才,聽說中芯國際想要落戶上海,并張開雙臂歡迎,并向張汝京抛出橄榄枝,給予了政策上的優惠,公司前五年免稅,後五年減半,土地幾乎免租。

一個台灣人張汝京為國産晶片創業五次,為國産晶片制造嘔心瀝血

張永晶把目光投向了上海,準備建設晶圓廠。但晶圓廠耗資巨大,一條最普通的八寸生産線就要花費10億美金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張汝京扮演開拓者的角色。在資金方面,張汝京利用它積攢的資源和口碑,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籌到了10億美金。在人才方面,除了一直追随張勇軍的100多位海外同僚,300多位台灣同胞也随他落足上海。為了表明決心,張汝京把太太和孩子,甚至90歲的老母親都遷去上海。張汝京身上的使命感和家國情懷也激勵同僚們面對挑戰,奮發勇為。資金和人才問題解決後,技術和裝置是見長面對最大的問題。冷戰結束後,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國家簽署了瓦森納協定,該協定限制先進材料、器件、軍品等各種商品或技術對外出口,中國就是被禁用的國家之一。即便中國出高價購買技術,美國也會出面幹涉,阻斷原本有可能達成的交易。為了能買到先進裝置和技術,張汝京尋遍五大教會為其人格背書,并再三承諾,中芯國際的産品隻用于商業融資,不用于金融等領域,這才拿到了美國的出口許可證。

一個台灣人張汝京為國産晶片創業五次,為國産晶片制造嘔心瀝血

隻是沒想到最直接向張汝京亮劍的不是美國,而是家鄉台灣省。2002年,海峽那邊來了一份通知,指令張汝京六個月内從大陸撤資,否則将定期傳遞1500萬台币。張汝京沒有回應,接着就是針對張汝京的正式公告,十年内不許踏足。台灣一部撤掉其台籍身份對其公司進行過融資的台灣企業,如果不撤資,也将受到株連。沒了身份和資金,張汝京也應當到底。幾年内靠一流供貨速度壓低的價格,接連争取到了不少國際大單,一場由台積電主導的圍剿行動悄然展開。先是公司一個高層研發和管理人員毀約離開,随後中芯國際被指認技術抄襲,内部員工的認罪書被呈上,那是從台積電跳槽到中心的員工所寫,沒有絲毫退路,對方給出的路,市中心要麼被台積電收購,要麼打官司身敗名裂,再要麼就是張汝京從此不碰晶片與電子行業,張汝京被逼入死角。在此之前,中芯國際已經上市并占領大片市場,可如今張汝京定下重心,所有壞名聲從公布被收購到離開一手創辦的公司,台積電隻給了他七天時間便将中心收入囊中,并大放厥詞。從此,我們手握大陸晶片的半壁江山。張汝京曾經的副手成了中心新的上司人,換人後不到一年,與華為合作的中心員勞工手一部,搭載了自家研發的14納米晶片的榮耀手機。時至今日,中芯國際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世界第四的晶片制造商。張汝京是拉扯着内地晶片産業往前跑的第一人,他放棄了人生前幾十年,在美國的榮耀與地位,放棄了在台灣省的一切來到内地。可接下來的20多年裡,他始終在跌倒,但沒有這個似乎被标榜失敗者的人,中國的半導體産業不會發展至今天這樣,百花勝放。

一個台灣人張汝京為國産晶片創業五次,為國産晶片制造嘔心瀝血

2014年66歲的張汝京再次創業,上海鑫盛是一家專注于晶片成本最大的材料矽的企業。2018年,古稀之年的張汝京以芯恩內建電路公司将晶片制造業的設計、制造、封測三個最重要的環節集結在了一起。時至今日,它依舊在為古琦中國内地晶片産業鍊中的薄弱環節而奮進。從2018年的中興危機,到2019年的華為國際業務大多被強制下線,再到華為大公主事件,中國人醒悟,掐住晶片供應,就能掐住中國電子發展的步伐。于是,越來越多的人才憑着一口不服輸的氣開始沒日沒夜地研發,不少公司比如華為開始發起天才少年計劃。張汝京曾說過,晶片之戰就是人才之戰,在20多年前,他也是歸國華人中的高精尖人才。當一個行業興起時,需要一批不求名利,且能夠始終堅持的強者帶領在發展路途中。他們除了要克服技術與裝置,甚至海外限制的困難,還要防備同行企業的打壓手段。張汝京是有着很大實力的人,但他的對手太強大,當時真正朝着一個目标前進的夥伴又太少。先行者不一定能得到時代的鮮花與掌聲,但他們在前行路上無愧于心的同時,也為後繼者開拓了寬闊的道路。

一個台灣人張汝京為國産晶片創業五次,為國産晶片制造嘔心瀝血

他的信仰,中國人不能輸,要讓後代活得好點。離開中芯國際的章,如今仍在中國晶片的前線戰場上奔跑,先後在上海、青島、青島新工作。曾有人評價他沒有一件像樣的西裝,但卻有着中國半導體的宏大夢想。這個人不是為了賺錢,這是最令人欽佩的。在大陸建了一家中國晶片廠,雖然他離開了,但中芯國際經曆了最黑暗的時刻,卻在夾縫中幸存下來。是以有人問我,中國晶片之路還會遠嗎?我笑着說,在14億,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晶片制造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