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台湾人张汝京为国产芯片创业五次,为国产芯片制造呕心沥血

作者:一楼观察

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如今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但是宇宙探索我们加快脚步儿,芯片制造却举步维艰。前段时间美国一纸禁令,就让芯片制造陷入瓶颈,那么我国火箭都能飞上天,一个小小的芯片为何能难倒数十亿中国人民呢?芯片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为何有好坏优劣之分呢?所谓芯片,就是将可以运算或储存等功能的电路放置在一块儿极小的硅片上。一个完整的芯片诞生需要经过三个步骤,依次为设计,制造和封装,其中任何一个步骤都将影响芯片的最终效果。

一个台湾人张汝京为国产芯片创业五次,为国产芯片制造呕心沥血

国难思良将,当美国制裁,华为等高新企业扼住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咽喉,使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他在半导体产业沉浮42年五次再创业,每一次从头再来,都是一段精彩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印证着他的拳拳爱国心。

一个台湾人张汝京为国产芯片创业五次,为国产芯片制造呕心沥血

中国半导体教父张汝京是90年代世界芯片界里的风向标,他到哪里建厂,哪里就是下一个芯片市场的孵化地儿。在他手中诞生的为芯片痴狂的欢乐场中,当时足有13亿人口的中国像透明人一样安静。尽管这场狂欢的带动者,曾经也是一个中国人。1997年坚持要回中国的张汝京在一句Mr Zhang怕不是疯了中试图尽全力将技术落后的中国拖拽进尖端芯片技术的赛道,可他却在20年间遭到台湾省以及台积电的无数打压偷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位曾心怀理想的73岁老人如今认输了吗?曾积极响应了美国对华为限制新规的台积电,在张汝京归国的20年里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个台湾人张汝京为国产芯片创业五次,为国产芯片制造呕心沥血

芯片之父张汝京的造芯之路,曾经多次被台积电四处围堵,到现在产品优良率高达90%,大陆芯片迎来新之助,他凭一己之力,把落后的中国拽进最尖端技术的芯片,他舍弃全部身家,从美国到中国台湾再到内地,一次次被状告驱逐,打落牙齿或血吞。他就是张汝京,一个深深拽着中国半导体往前赶的人。1948年张汝京在南京出生,四年后随父母迁居台湾。1970年他毕业于台湾大学,后获得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77年他加入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并成为建厂高手。他去哪里建厂,哪里就变成锌片热土,然而回国建厂的种子早就在他心中种下。1997年,张汝京执意辞职回国,并在中国台湾成立了十大公司,仅用三年,将是大发展成为中国台湾仅次于台积电、联电的第三大芯片工厂,属于台湾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其地位已经威胁到台积电,张忠谋自然不会放任其生长。2000年,张忠谋突然出手,秘密联络是打其他股东,以50亿美元高价收购世达,张汝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又一次成为张忠谋手下。面对如此羞辱,张汝京一气之下毅然决然地离职。为了远离张忠谋这样的阴谋家,张汝京还说,公司不要了,股票不要了,钱也不要了。一路北上,张汝京自然是不,甘心师大被收购。几个月后,张汝京带上一家老小,包括90岁的老母亲离开了台湾省。台芯片巨人张如今再次宣布放弃台户籍,全部迁居上海,由于张汝。因为人和善以及技术上的过瘾,不少的一些员工也跟着离开了台积电,一起追随张汝京到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我们急需张汝京这样的高端人才,听说中芯国际想要落户上海,并张开双臂欢迎,并向张汝京抛出橄榄枝,给予了政策上的优惠,公司前五年免税,后五年减半,土地几乎免租。

一个台湾人张汝京为国产芯片创业五次,为国产芯片制造呕心沥血

张永晶把目光投向了上海,准备建设晶圆厂。但晶圆厂耗资巨大,一条最普通的八寸生产线就要花费10亿美金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张汝京扮演开拓者的角色。在资金方面,张汝京利用它积攒的资源和口碑,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筹到了10亿美金。在人才方面,除了一直追随张勇军的100多位海外同事,300多位台湾同胞也随他落足上海。为了表明决心,张汝京把太太和孩子,甚至90岁的老母亲都迁去上海。张汝京身上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也激励同事们面对挑战,奋发勇为。资金和人才问题解决后,技术和设备是见长面对最大的问题。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签署了瓦森纳协定,该协定限制先进材料、器件、军品等各种商品或技术对外出口,中国就是被禁用的国家之一。即便中国出高价购买技术,美国也会出面干涉,阻断原本有可能达成的交易。为了能买到先进设备和技术,张汝京寻遍五大教会为其人格背书,并再三承诺,中芯国际的产品只用于商业融资,不用于金融等领域,这才拿到了美国的出口许可证。

一个台湾人张汝京为国产芯片创业五次,为国产芯片制造呕心沥血

只是没想到最直接向张汝京亮剑的不是美国,而是家乡台湾省。2002年,海峡那边来了一份通知,命令张汝京六个月内从大陆撤资,否则将定期交付1500万台币。张汝京没有回应,接着就是针对张汝京的正式公告,十年内不许踏足。台湾一部撤掉其台籍身份对其公司进行过融资的台湾企业,如果不撤资,也将受到株连。没了身份和资金,张汝京也应当到底。几年内靠一流供货速度压低的价格,接连争取到了不少国际大单,一场由台积电主导的围剿行动悄然展开。先是公司一个高层研发和管理人员毁约离开,随后中芯国际被指认技术抄袭,内部员工的认罪书被呈上,那是从台积电跳槽到中心的员工所写,没有丝毫退路,对方给出的路,市中心要么被台积电收购,要么打官司身败名裂,再要么就是张汝京从此不碰芯片与电子行业,张汝京被逼入死角。在此之前,中芯国际已经上市并占领大片市场,可如今张汝京定下重心,所有坏名声从公布被收购到离开一手创办的公司,台积电只给了他七天时间便将中心收入囊中,并大放厥词。从此,我们手握大陆芯片的半壁江山。张汝京曾经的副手成了中心新的领导人,换人后不到一年,与华为合作的中心员工人手一部,搭载了自家研发的14纳米芯片的荣耀手机。时至今日,中芯国际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世界第四的芯片制造商。张汝京是拉扯着内地芯片产业往前跑的第一人,他放弃了人生前几十年,在美国的荣耀与地位,放弃了在台湾省的一切来到内地。可接下来的20多年里,他始终在跌倒,但没有这个似乎被标榜失败者的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不会发展至今天这样,百花胜放。

一个台湾人张汝京为国产芯片创业五次,为国产芯片制造呕心沥血

2014年66岁的张汝京再次创业,上海鑫盛是一家专注于芯片成本最大的材料硅的企业。2018年,古稀之年的张汝京以芯恩集成电路公司将芯片制造业的设计、制造、封测三个最重要的环节集结在了一起。时至今日,它依旧在为古琦中国内地芯片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而奋进。从2018年的中兴危机,到2019年的华为国际业务大多被强制下线,再到华为大公主事件,中国人醒悟,掐住芯片供应,就能掐住中国电子发展的步伐。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才凭着一口不服输的气开始没日没夜地研发,不少公司比如华为开始发起天才少年计划。张汝京曾说过,芯片之战就是人才之战,在20多年前,他也是归国华人中的高精尖人才。当一个行业兴起时,需要一批不求名利,且能够始终坚持的强者带领在发展路途中。他们除了要克服技术与设备,甚至海外限制的困难,还要防备同行企业的打压手段。张汝京是有着很大实力的人,但他的对手太强大,当时真正朝着一个目标前进的伙伴又太少。先行者不一定能得到时代的鲜花与掌声,但他们在前行路上无愧于心的同时,也为后继者开拓了宽阔的道路。

一个台湾人张汝京为国产芯片创业五次,为国产芯片制造呕心沥血

他的信仰,中国人不能输,要让后代活得好点。离开中芯国际的章,如今仍在中国芯片的前线战场上奔跑,先后在上海、青岛、青岛新工作。曾有人评价他没有一件像样的西装,但却有着中国半导体的宏大梦想。这个人不是为了赚钱,这是最令人钦佩的。在大陆建了一家中国芯片厂,虽然他离开了,但中芯国际经历了最黑暗的时刻,却在夹缝中幸存下来。所以有人问我,中国芯片之路还会远吗?我笑着说,在14亿,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芯片制造是没有问题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