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QQ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們的音樂社群暗戰

QQ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們的音樂社群暗戰

配圖來自Canva近年來,為了增強平台的使用者粘性,線上音樂平台紛紛打造自己的音樂社群。QQ音樂最新改版就上線了“撲通”社群,以音樂、明星、影視綜藝、生活等多個興趣領域搭建小組,促進使用者間的交流,通過增強平台的社交屬性來提升平台的使用者粘性。 除了QQ音樂,還有以“雲村”突出重圍的網易雲音樂,上新“音樂圈”的蝦米音樂,打造“圈子”的酷狗音樂……,音樂社群成為了音樂平台們競逐的新戰場。從音樂版權到音樂社群,随着競争中心的轉移,如今的音樂平台已不隻是單純的聽歌工具軟體,而是一個可評論、可分享的小型社交平台。 目前,音樂平台上的社交行為主要集中在音樂社群闆塊,除此之外,各家平台還普遍上線了直播、視訊、聽書等闆塊,通過内容多元化來豐富平台的社交内容。 網易雲音樂:雲圈取勝

 從以動态和評論互動為主的同好交流圈子來看,網易雲音樂平台表現出的使用者粘性最強。網易雲音樂由于在音樂社交領域出發更早,通過熱評出圈,是以其打造的社交圈子對使用者有更好的把握,也有更強的吸引力。 比如,網易雲音樂的雲圈會配置煩惱投遞、玩音樂、匿名信箱等功能,讓雲圈之間形成差異化,增強使用者對雲圈的歸屬感。而篩選雲圈精華的做法也能進一步帶動成員積極參與讨論,其表現出來的使用者粘性相比其他音樂平台的圈子要高。 這主要展現在圈子的成員數量上,網易雲音樂的熱門雲圈圈友人數可達百萬;QQ音樂上的撲通小組次之,人氣最高的小組成員有二十萬左右;而酷狗音樂隻有部分圈子粉絲達到一萬以上,有的小衆圈子裡面不到一百人。 雖然網易雲音樂的雲圈人氣更高些,但它和其它音樂平台的圈子普遍都缺少可持續讨論的熱點話題,而且使用者圍繞在音樂方面的交流深度不足,這也導緻圈子裡的社交品質普遍不高。如果想要進一步增加圈子的使用者粘性,還需要較大的投入去精細化營運。 比如,可以投放更多優質、有深度的解說内容,并将其打造為熱點話題,激發使用者互動積極性,微網誌熱搜就可以作為打造熱點話題的參考。 蝦米音樂:“房間”更勝一籌

 而在以小範圍交流為主的實時互動“房間”中,音樂選擇更出色、核心人物也更具特色的蝦米音樂在人氣值上則更勝一籌。 蝦米音樂的趴間主要是以粉絲、音樂風格、音樂人、電台這四個核心話題建構,通過播放精選音樂調動使用者實時互動,類似于網易雲音樂的唱聊、酷狗音樂的K房、QQ音樂的撲通房間,但實時人氣相對較高。 蝦米音樂的熱門趴可達到10萬+的人氣,而QQ音樂上當日發表新專輯的林俊傑,其撲通房間的人氣值也隻有3.2萬;另外網易雲音樂的唱聊區,同一時段排在前面的“房間”人氣隻有一二十人;酷狗音樂的K房人氣值同樣不高。 通過對比,發現人氣值的差異主要與房間管理人員和交流内容相關,而蝦米音樂趴間人氣值最高的原因在于其核心互動人物的凝聚力更強。 QQ音樂的撲通房間由平台官方營運,熱門撲通小組下才會有撲通房間,這讓房間内的互動較難進行。以歌手的撲通房間為例,其房間裡主要播放歌手的作品,缺乏核心人物帶領,互動性較低。 但是以使用者為房主的平台也存在差異。雖然蝦米的趴間趴主、網易雲音樂唱聊和酷狗音樂的K房房主都是平台使用者,會進行實時互動,但蝦米音樂的熱門趴主在選歌、營造氛圍等方面做得更好,能吸引更多粉絲,聚集更多人氣。 可以看出,蝦米音樂沒有圈子,是以替代性地将趴間放在了音樂社群版塊下,這也使得它的趴間要比其它平台的房間在整體布局中更重要,也更吸引眼球。 而且其它平台的撲通房間、唱聊、K房等房間門檻低,聊天内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吸引力,管理不好的話一定程度上還會拉低平台的調性。相比而言,趴間以精心選擇、分類的音樂為媒介建立的溝通,更有吸引力。 總體而言,房間位置、聊天内容和核心人物都會影響到使用者對“房間”的使用體驗,這些也是房間人氣值存在差異的重要因素。 多元化内容生态各有千秋

 而在通過内容賦能社交方面,各家平台都有自己特有的設定,讓自身的社交内容更加多元化。 比如,網易雲音樂上線了聲之劇場、因樂交友、親子頻道等内容;QQ音樂與藝術展、藝術對談等形式跨界合作;蝦米音樂上線“番你街”,通過設計各類音樂店鋪打造音樂街區;酷狗音樂還支援使用者“我要唱”、鬥歌等行為。 從各個音樂平台的布局,可以看出他們在社交内容打造上的側重點各不相同。 網易雲音樂的社交内容覆寫範圍廣,傾向于打造成一個閱聽人更多的音樂社交平台;QQ音樂、酷狗音樂側重于打造以音樂為入口的綜合娛樂性質社交平台;而蝦米音樂平台上的社交内容,焦點還是在音樂。 從所屬背景來看,它們身後都有網際網路頭部企業的身影,背後的巨頭會給這些平台們帶來不同程度的内容生态支援,也會給它們的内容設定帶來不同的影響。 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QQ音樂都屬于騰訊系,騰訊系音樂平台在音樂版權方面具有絕對實力,是以其在後期會發揮出不可小視的競争力。但其目前在使用者營運方面還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是以在音樂社群上表現出的使用者粘性,相比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來說要稍微弱一些。 網易雲音樂深耕“音樂社交”多年,有很可觀的使用者留存,但受制于音樂版權的短闆,網易雲音樂隻能另辟蹊徑,将有道課程、遊戲等内容做為平台内容的補充。另外網易雲音樂的經濟壓力使得平台内有不少付費内容,這使得這些闆塊在使用者中的影響有限。 蝦米音樂屬于阿裡大文娛體系中,而阿裡文娛的音樂内容生态相比騰訊系和網易系來說尚存在一些短闆。是以蝦米音樂的内容生态要單薄得多,但它圍繞“音樂”所做的設計要更深入、更有特色,也能吸引特定的使用者群體。 總的來說,各家平台的内容生态各有所長。騰訊系産品長在内容版權,網易雲音樂長在社交經驗,而蝦米的優勢在于其對音樂體驗的專注打磨。 音樂社群:未來依然不斷有新來者闖入 除了這些頭部音樂平台之外,還有很多新來者不斷在入局音樂社群。比如,位元組跳動的音樂榜,阿裡的唱鴨、鲸鳴,以及華為的Sound X白金版音箱。 但這些新入局者卻因為種種原因紛紛折戟,音樂幫今年以來尚無消息,鲸鳴是阿裡宣布關停的第一款産品,華為的音箱産品也杳無音訊。是以目前來看,音樂社群競争的種子号選手還是那些頭部線上音樂平台,因為它們有足夠的内容和使用者,發展社交的基礎足夠牢靠。 而受到巨頭的影響,這些音樂平台各有不同的優勢,這也導緻他們在發展音樂社交時表現出了不同的側重點。不論是音娛綜合、更大範圍的社交,還是專心音樂,每種傾向都會有一定的閱聽人和市場。 很難說哪家平台最後會赢得更多使用者的青睐,畢竟它們的音樂社交之路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想象力有待發揮。 文/劉曠公衆号,ID: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