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作者:橋本看日本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橋本隆則

本文是頭條号《橋本看日本》的獨家文章,今日頭條享有獨家版權,未經允許轉載侵犯今日頭條版權權益,将受到法律追訴。歡迎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70年前,當丘吉爾的“鐵幕”演說之後,東西方的冷戰局面已經形成。為什麼要發動冷戰,美國與蘇聯本來就是二戰的同盟國,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有過一個秘密的計劃,在同盟國擊敗德國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與蘇聯決戰,利用美國在軍事裝備,物資上的優勢徹底解決問題,當兩大國兩敗俱傷之後,英國趁機重振雄風再次成為世界的上司者。但是,美蘇兩國的戰争并沒有發生,原因是二戰中歐洲各國也是遭受了空前的打擊,除了美國之外,其餘的國家已經沒有再次進行戰争的能力,歐洲需要重建。蘇聯也是一樣,在經過大清洗,衛國戰争,國家實力被大大地削弱,于是雙方就放棄了“熱戰”,用“冷戰”來代替對抗,進行國家間的競争。是以拜登總統提出的所謂“競争”就是冷戰。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冷戰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柏林牆,這是赫魯曉夫為了防止西方集團挖走東德的人力,就采取的一種自我封閉的措施。東方集團不再對西方開放,建立獨自的經濟圈,這就是經濟互助會,而西方的國家在美國的訓示下也建立經濟圈,經濟發展就需要人,人員的流動要有經濟條件作為基礎。蘇聯的經濟從50年代起,逐漸落後于西方,到了80年代,美國率先挑起“星球大戰”的宇宙競争,最終軍事競争在沒有經濟支援下,蘇聯崩潰,美國徹底赢得競争的勝利,也就是冷戰的勝利,取代蘇聯在東歐的影響。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美國能夠擊敗蘇聯,最主要就是經濟上戰勝蘇聯,冷戰後期,蘇聯物資短缺,群眾的不滿動搖了社會的基礎。當時戈爾巴喬夫就是想對華緩和關系,與中國合作緩和經濟沖突。但是時間已經不允許他這樣做。最終蘇聯解體,徹底退出曆史的舞台。中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一直就是堅持開放,積極地推動經濟發展,到了2000年前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經濟更加突飛猛進。到2020年,GDP已經接近美國的70%,超過日本的數倍。美國發現過去與蘇聯的競争僅僅是軍事上的競争,而中國的出現,不僅僅有軍事上的競争,更多的是經濟上的競争,是以從特朗普前總統開始,就認為要擊敗中國,就是阻止中國經濟發展,要阻止中國經濟發展,就要與中國脫鈎,切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系,這樣中國在軍事與經濟上的影響可以消除,這就是“脫鈎論”的理論基礎。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美國在各個領域,全方位地圍堵中國,目的就是要那些在中國的外國企業遭遇困難,逼迫這些企業離開中國,日本媒體從去年4月開始就不斷報道日本企業轉移生産基地的消息,日本前首相安倍呼籲日本企業離開中國回日本生産。但是時間過去一年(2021年6月4日),從日本進口看,從中國進口的比例上升,而日本經濟産業省對企業的調查,未來日本企業如果擴大生産的話,會去哪一個國家?選擇中國還是第一位。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筆者很多朋友用美國特斯拉的例子告訴筆者,美國企業要與中國脫鈎,美國企業要離開。因為特斯拉提前3年還清貸款,但是把原來計劃擴大再生産的計劃當機,據說這是因為美中關系的理由。筆者認為特斯拉當機與“脫鈎”無關,而是對擴大再生産有疑慮,因為當年,特斯拉在中國投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美中貿易戰,如果特斯拉美國生産的汽車,到中國就要多交25%的稅。目前電動車競争激烈,已經擁有30萬的産量,再要擴30萬,碰到誰都要認真想想,但在中國生産的特斯拉汽車是成本最低,最暢銷的特斯拉汽車,是以說到“脫鈎”,除非馬斯克不想造汽車了,應該不會撤。同樣的道理,蘋果手機也是這樣,富士康已經把IPAD MacBook工廠搬到越南與印度,這個消息在日本引發很大的關注,其實富士康為了降低成本早就想這樣幹了,但是東南亞,印度工廠的效益不高的問題,已經迫使富士康暫停裝移,甚至轉移回中國,轉移出去是為了賺錢,賺不到錢,效率還慢,隻能回來。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2020年,安倍政權在特朗普政權的支援下,率先喊出鼓勵“脫鈎”,要求日本企業回到日本,日本甚至還願意提供補貼。當時安倍首相提到,中國因疫情封閉,汽車零部件不能出口,影響到日本汽車生産,對日本零部件供應有負面影響,鼓勵日本企業回到日本,或者去東南亞各國,日本大約準備大約22億美元資金支援。

時間過去了一年多,日本的零部件供應鍊戰略如何?目前日本從海外進口的貨物中,來自中國的比例上升。美中貿易摩擦前的2017年,日本進口貨物中中國大約占25%,2018年開始貿易摩擦,日本進口貨物中,中國比例幾乎沒有改變。2020年3月,因為疫情的影響,這個比例大約下降到15%左右,這就是安倍前首相要日本企業與中國“脫鈎”的時刻。到了2020年11月以後,日本進口貨物中,來自中國的貨物大約30%。其中,日本反複強調要減少的來自中國的汽車零部件數量一點沒有少。(2020年,1,5。6月減少)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要與中國“脫鈎”的說法在特朗普前總統發動美中貿易戰前就有,當時的理由是中國工資上升了,美國與日本制造商在中國生産的優勢在減少,離開中國,去勞動本低的國家成為一種生産成本的選擇,而不是意識形态的選擇。一年前,筆者就提到,安倍前首相的“脫鈎”不會有結果,當時的理由如下:

1) 生産性不僅僅是成本,還有生産的積蓄,産業體系齊全,可以保證正常的供給,到目前能夠替代中國的國家沒有

2) 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沒有改變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2020年,在世界大國中,中國是最早恢複生産,最早控制疫情,實作了正增長,中國到目前,是連續20年的正增長,這就是世界經濟強國的最好證明。至少未來5年内,中國經濟保持中高位增長的可能性一直存在。就算美中激烈對立,但中國市場是全世界各大公司期待的重要市場。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美中商會等在中國進行調查,就算美國不斷出各種對華關稅追加措施,但是美國與日本企業希望擴大在華貿易的願望沒有減退。40%的企業希望擴大目前的商業範圍,19%的企業希望維持目前的商業狀況,如果投資的首選,中國接近50%,越南40%,美國40%。今後3年有可能開展業務的國家,中國是超越印度,排在第一位。筆者還發現,除了美國,日本企業,德國企業也是持相同的看法,其中97%的企業回答,沒有從中國撤離的計劃。剩下3%的企業回答,其中2%的企業說撤退計劃沒有,但有過考慮,1%的企業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不得不撤退的理由。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如果把日本,美國以及中國前10位的行政區進行排名,GDP國内生産總值依次如下:加州,德州,紐約,廣東,江蘇,佛州,山東,東京,伊利諾斯州,浙江,而原來的四小龍中的三個,香江,台灣,以及新加坡都是華人圈。中國近代工業化已經超越了日本,是以日本不應該選邊,而是把雞蛋放在兩邊才是符合日本最大的利益。但是,日本病魔内有這樣,安倍等人認為美國肯定會獲勝,是以迫不及待地露出峥嵘。為什麼會這樣的結果,包括安倍前首相在内,也包括拜登總統在内,并不了解中國。最近《朝日新聞》記者參觀了廣州車展,對中國電動車(碳中和技術)的發展已經用驚愕來形容,日本難以想象的事情在中國發生,認為不親眼看到,不親身經曆不知道中國的“力量”。

美國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國以及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

由此可以知曉美國還是想回到冷戰時刻,用意識形态來阻斷中國與外部的聯系。但是美國忘記了,當年美國與蘇聯的冷戰,是蘇聯被動迎戰築起高牆抵抗美國。而現在面對中國的經濟沖擊,美國被動迎戰,用關稅壁壘應對,這就是主動與被動的差別,美國的冷戰不但不能阻吓企業在中國的生産,并且這個趨勢越來越大,結果就是美國需要重新選擇新的戰略,否則失敗的更加慘。

原名:日本記者在中國調查驚愕中國真正實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