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作者:桥本看日本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桥本隆则

本文是头条号《桥本看日本》的独家文章,今日头条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转载侵犯今日头条版权权益,将受到法律追诉。欢迎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

70年前,当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之后,东西方的冷战局面已经形成。为什么要发动冷战,美国与苏联本来就是二战的同盟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有过一个秘密的计划,在同盟国击败德国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与苏联决战,利用美国在军事装备,物资上的优势彻底解决问题,当两大国两败俱伤之后,英国趁机重振雄风再次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但是,美苏两国的战争并没有发生,原因是二战中欧洲各国也是遭受了空前的打击,除了美国之外,其余的国家已经没有再次进行战争的能力,欧洲需要重建。苏联也是一样,在经过大清洗,卫国战争,国家实力被大大地削弱,于是双方就放弃了“热战”,用“冷战”来代替对抗,进行国家间的竞争。所以拜登总统提出的所谓“竞争”就是冷战。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冷战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柏林墙,这是赫鲁晓夫为了防止西方集团挖走东德的人力,就采取的一种自我封闭的措施。东方集团不再对西方开放,建立独自的经济圈,这就是经济互助会,而西方的国家在美国的指示下也建立经济圈,经济发展就需要人,人员的流动要有经济条件作为基础。苏联的经济从50年代起,逐步落后于西方,到了80年代,美国率先挑起“星球大战”的宇宙竞争,最终军事竞争在没有经济支援下,苏联崩溃,美国彻底赢得竞争的胜利,也就是冷战的胜利,取代苏联在东欧的影响。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美国能够击败苏联,最主要就是经济上战胜苏联,冷战后期,苏联物资短缺,民众的不满动摇了社会的基础。当时戈尔巴乔夫就是想对华缓和关系,与中国合作缓和经济矛盾。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他这样做。最终苏联解体,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直就是坚持开放,积极地推动经济发展,到了2000年前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更加突飞猛进。到2020年,GDP已经接近美国的70%,超过日本的数倍。美国发现过去与苏联的竞争仅仅是军事上的竞争,而中国的出现,不仅仅有军事上的竞争,更多的是经济上的竞争,所以从特朗普前总统开始,就认为要击败中国,就是阻止中国经济发展,要阻止中国经济发展,就要与中国脱钩,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这样中国在军事与经济上的影响可以消除,这就是“脱钩论”的理论基础。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美国在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围堵中国,目的就是要那些在中国的外国企业遭遇困难,逼迫这些企业离开中国,日本媒体从去年4月开始就不断报道日本企业转移生产基地的消息,日本前首相安倍呼吁日本企业离开中国回日本生产。但是时间过去一年(2021年6月4日),从日本进口看,从中国进口的比例上升,而日本经济产业省对企业的调查,未来日本企业如果扩大生产的话,会去哪一个国家?选择中国还是第一位。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笔者很多朋友用美国特斯拉的例子告诉笔者,美国企业要与中国脱钩,美国企业要离开。因为特斯拉提前3年还清贷款,但是把原来计划扩大再生产的计划冻结,据说这是因为美中关系的理由。笔者认为特斯拉冻结与“脱钩”无关,而是对扩大再生产有疑虑,因为当年,特斯拉在中国投资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美中贸易战,如果特斯拉美国生产的汽车,到中国就要多交25%的税。目前电动车竞争激烈,已经拥有30万的产量,再要扩30万,碰到谁都要认真想想,但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是成本最低,最畅销的特斯拉汽车,因此说到“脱钩”,除非马斯克不想造汽车了,应该不会撤。同样的道理,苹果手机也是这样,富士康已经把IPAD MacBook工厂搬到越南与印度,这个消息在日本引发很大的关注,其实富士康为了降低成本早就想这样干了,但是东南亚,印度工厂的效益不高的问题,已经迫使富士康暂停装移,甚至转移回中国,转移出去是为了赚钱,赚不到钱,效率还慢,只能回来。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2020年,安倍政权在特朗普政权的支持下,率先喊出鼓励“脱钩”,要求日本企业回到日本,日本甚至还愿意提供补贴。当时安倍首相提到,中国因疫情封闭,汽车零部件不能出口,影响到日本汽车生产,对日本零部件供应有负面影响,鼓励日本企业回到日本,或者去东南亚各国,日本大约准备大约22亿美元资金支持。

时间过去了一年多,日本的零部件供应链战略如何?目前日本从海外进口的货物中,来自中国的比例上升。美中贸易摩擦前的2017年,日本进口货物中中国大约占25%,2018年开始贸易摩擦,日本进口货物中,中国比例几乎没有改变。2020年3月,因为疫情的影响,这个比例大约下降到15%左右,这就是安倍前首相要日本企业与中国“脱钩”的时刻。到了2020年11月以后,日本进口货物中,来自中国的货物大约30%。其中,日本反复强调要减少的来自中国的汽车零部件数量一点没有少。(2020年,1,5。6月减少)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要与中国“脱钩”的说法在特朗普前总统发动美中贸易战前就有,当时的理由是中国工资上升了,美国与日本制造商在中国生产的优势在减少,离开中国,去劳动本低的国家成为一种生产成本的选择,而不是意识形态的选择。一年前,笔者就提到,安倍前首相的“脱钩”不会有结果,当时的理由如下:

1) 生产性不仅仅是成本,还有生产的积蓄,产业体系齐全,可以保证正常的供给,到目前能够替代中国的国家没有

2)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没有改变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2020年,在世界大国中,中国是最早恢复生产,最早控制疫情,实现了正增长,中国到目前,是连续20年的正增长,这就是世界经济强国的最好证明。至少未来5年内,中国经济保持中高位增长的可能性一直存在。就算美中激烈对立,但中国市场是全世界各大公司期待的重要市场。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美中商会等在中国进行调查,就算美国不断出各种对华关税追加措施,但是美国与日本企业希望扩大在华贸易的愿望没有减退。40%的企业希望扩大目前的商业范围,19%的企业希望维持目前的商业状况,如果投资的首选,中国接近50%,越南40%,美国40%。今后3年有可能开展业务的国家,中国是超越印度,排在第一位。笔者还发现,除了美国,日本企业,德国企业也是持相同的看法,其中97%的企业回答,没有从中国撤离的计划。剩下3%的企业回答,其中2%的企业说撤退计划没有,但有过考虑,1%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不得不撤退的理由。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如果把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前10位的行政区进行排名,GDP国内生产总值依次如下:加州,德州,纽约,广东,江苏,佛州,山东,东京,伊利诺斯州,浙江,而原来的四小龙中的三个,香江,台湾,以及新加坡都是华人圈。中国近代工业化已经超越了日本,所以日本不应该选边,而是把鸡蛋放在两边才是符合日本最大的利益。但是,日本病魔内有这样,安倍等人认为美国肯定会获胜,所以迫不及待地露出峥嵘。为什么会这样的结果,包括安倍前首相在内,也包括拜登总统在内,并不理解中国。最近《朝日新闻》记者参观了广州车展,对中国电动车(碳中和技术)的发展已经用惊愕来形容,日本难以想象的事情在中国发生,认为不亲眼看到,不亲身经历不知道中国的“力量”。

美国的恫吓不能阻吓住日本美国以及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由此可以知晓美国还是想回到冷战时刻,用意识形态来阻断中国与外部的联系。但是美国忘记了,当年美国与苏联的冷战,是苏联被动迎战筑起高墙抵抗美国。而现在面对中国的经济冲击,美国被动迎战,用关税壁垒应对,这就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美国的冷战不但不能阻吓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并且这个趋势越来越大,结果就是美国需要重新选择新的战略,否则失败的更加惨。

原名:日本记者在中国调查惊愕中国真正实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