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春夏秋冬”與“嬰兒潮”效應的猜想

作者:茅草有根

經濟周期“春夏秋冬”的邏輯梳理:1、複蘇期:生産力逐漸恢複,就業增多,經濟漸漸恢複;由于嚴冬剛過,謹慎心理普遍存在,消費者信心仍未恢複。(表現為GDP增幅上升、CPI增幅下降);2、過熱期:經濟快速增長,就業大幅增加,普遍開始負債擴大生産,收入增加;消費者信心恢複,消費熱情高漲。出于對未來的看好,開始出現負債消費。(表現為GDP增幅上升、CPI增幅上升);3、滞脹期:由于過度債務問題,産能過剩問題,經濟出現泡沫,泡沫開始逐漸破滅。開始出現工廠倒閉。但由于人們在過熱期手裡仍積累了不少資金,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仍未改變,消費仍保持較高水準。(表現為GDP增幅下降、CPI增幅上升);4、衰退期:生産力下滑,由于債務問題大量工廠倒閉,失業增多;消費熱情嚴重下降,開始重視節約,物價下滑。(表現為GDP增幅下降、CPI增幅下降)。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似乎經濟周期跟人口最高值(“嬰兒潮”)的成長軌迹相關性非常大,這個也不難了解,供給側需要人口貢獻生産力,需求側需要人口貢獻消費。作為“嬰兒潮”的一員,貌似有這樣的經曆:我們參加工作時就是複蘇期(人口紅利來了),我們開始成為工作骨幹就是過熱期(生産力上去了,消費也上去了),我們現在這個狀态就是滞脹期(生産熱情下降,消費熱情還滿高),哈哈哈。我們退休時會進入衰退期嗎?(生産力下降,消費熱情也轉化為存養老錢)。這個倒也不一定哈,因為社會在發展,到那個時候的勞動生産率一定會因人工智能、網際網路+等得到大幅提升。而且國家也放開了三胎政策,我們還是要充滿希望面向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