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作者:行攝者心之蘭

鋤經别墅,顧名思義,應跟耕田有關,門兩側的對聯“半畝硯田餘菽粟,數椽瓦屋課桑麻”也證明了這一點,隻不過,這座作為别業、别館、别墅使用的建築不僅僅是主人閑暇勞作之所,還是百多年前的一所職業教育訓練學校,是學習耕作、種植技藝的啟蒙理論和實踐教育場所,現布置成“農具展示館”,也算是物盡其用吧。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門口有一對聯,隻是不太清楚了,後面細看,原來挂裡面去了,就是屋内金色的字。對聯為:半畝硯田餘菽粟,數椽瓦屋課桑麻。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上聯:在這不是很寬敞的“鋤經别墅”裡讀書,一旦“學而優則仕”,一旦中舉考進士做了官,就什麼東西都有了,稻谷錢糧,美酒佳肴,高官厚祿,應有盡有。這是“書有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的另一種說法。

下聯:在這數間不是很起眼的“鋤經别墅”裡讀書,是屬于腦力勞動;這腦力勞動要是勞動得好啊(指讀書做了官),也就相當于從事桑麻一樣的體力勞動了。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對于這“别墅”,大家看了都會不禁疑問,别墅不是現如今城市裡有錢人家的專利嗎?不是舶來品嗎?國家不是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修建獨棟别墅了嗎?怎麼在幾百年前就出現在這僻壤鄉村?

其實,别墅源于我國,在中國古已有之,古代稱别業、别館。指住宅之外用來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二居所而非第一居所。溯其來源用途,大的有帝王的行宮,将相的府邸(培田“都阃府”算其一),小的有富商巨賈,地主鄉紳的山莊、莊園等。在此須說明的是培田人務實而不奢華,這“鋤經别墅”另辟蹊徑,卻是一所先前的“職業教育學院”,是學習耕作、種植技藝的啟蒙理論和實踐教育場所。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這大門口卵石鋪地是培田古民居的标配。圖案各異,心思不同。鋤經别墅門口似乎隻是一個半圓形沒有什麼特别的圖案,屬于心思簡單型的。這畢竟隻是一座樣闆房,不是針對某一家人家的,是以也沒法細化圖案。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都阃府,又叫“世德堂”,據《培田族譜. 世德堂記》記載,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是五亭公吳昌風過世後,由他的後代為他建得“飨堂”,是以又叫“五亭公祠”。它之是以又會命名為“都阃府”,是因為五亭公的三子吳拔桢1898年從北京調到山東青州當了一名“都司銜”的守備,為展現家族的榮耀,外大門的門額上就刻上了“都阃府”幾個字。都阃,指帶兵在外的将軍,也指都司銜的武官。清代的“都司”,比守備大一級,是正四品武官。都阃府,指的是都司的府第。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都阃府原建築富麗堂皇,是培田最重要的傳統民居建築之一,于1994年慘遭劫難,被一場大火燒毀,僅存殘垣斷壁,廢墟一片。火燒都阃府,出現了一個“培田的圓明園”,是五亭公家族之殇,更是整個培田之殇。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站在遺址前,看着院前地上用石塊拼制而成的松鶴延年圖案,就可以想像當年都阃府原建築有多麼的富麗堂皇,隻可惜留給後人的隻是這斷壁殘瓦。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都阃府面積不大,卻是培田最為華麗的建築。三進三開間合院,另加單側橫屋,是祠屋合一的建築,既是飨堂,又是住宅。結構形式同培田其他民居,用料考究,雕梁畫棟,透窗灰塑,石砌門樓華表,施工極為精細,且很有文化品位。現殘存的前庭院用各式河卵石精鋪而成的“鶴鹿同春圖”,活靈活現,來此參觀者無不稱頌不已。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此屋原為培田村最華麗之建,1951年征為長汀縣第十五區政府所在地。1954年遷至曹坊後,即變為培田鄉辦公地點。嗣後成為培田大隊及培田醫療站使用,繼而成為培田村委會所在地。至1994年秋竟然被歹人放火焚燒,僅剩“都阃府”之門闾及龍紋華表,似乎在悲憤中怒斥歹人之惡,有識之人無不歎息,稱此毀墟為“培田之圓明園”。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石砌門樓華表,施工極為精細,培田獨一無二。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我們所看到的是門口旗杆石上的那條五爪盤龍,見證着當年主人身份的高貴。據說,一般民居建築裝飾物的龍都隻能是三爪,五爪是要禦批的。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都阃府遺迹警示錄:都阃府,乃清光緒年間四品禦前值殿侍衛、青州守備、诰封武功将軍吳拔桢府第。落成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焚毀于1994年10月15日(農曆)。從碩果僅存之龍紋旌表、龍鳳門樓、凝結四位名家心血之漢白玉碑、鹿鶴同春之雨坪圖案等即可窺見其昔日之輝煌。然目睹眼前之破敗蒼涼,凡有血性者,必興萬千感慨:黑暗之舊中國,戰火頻仍,匪患橫行,無論有價無價,俱處朝難保夕之危機,而此一古居竟得苟全,雖屬萬幸,其實萬般僥幸也。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177)——培田古村(十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