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豆瓣評分一度高達8.6,但看過的人少得可憐!今天分享會就為大家帶來這部高品質的小衆戰争電影——《芬妮的旅程》!這部電影向你诠釋什麼叫——好的戰争片!既不遊離于事實之外、不困囿于偏見之中,也不淩駕于群眾之上。如海塞所言:“不為戰争和毀滅效勞,而為和平與諒解服務。”可謂是冷門佳片的代表,戰争迷都收藏起來!

故事改編自《芬妮的回憶錄》,講述了二戰時期,一群勇敢的猶太孩子們逃離納粹納粹的魔爪的故事,并且自此他們再也沒見過自己的父母。
自古以來,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一直散落于歐洲各地,備受各國人們排斥。
二戰時期,歐洲反猶主義浪潮達到了無以複加的極端,希特勒進行猶太人大屠殺。從1941年到1945年期間,約有600萬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德國納粹黨人在其占領地區抓捕猶太人,把他們送進猶太人集中營進行種族滅絕。逃出來的猶太人有的去了中立國瑞士,有的去了俄羅斯、美國等地,還有一部分來到了中國上海。
反納粹題材向來是不缺好電影的。導演們對于這段極端殘酷血腥的曆史的表達往往帶有十分冷靜肅穆的審視,旨在通過真實且戲劇性的故事對戰争的血腥與戰争中人性的黑暗進行揭露。
看完之後,震撼有餘且痛感深長。綿長深刻的痛意其實就是很多人對二戰電影又愛又恨的原因。
與二戰有關的電影很多,最出名的恐怕是好萊塢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的《辛德勒的名單》。
但《芬妮的旅程》則是最特殊的一部二戰電影,整部電影采用的是兒童視角的叙事方式。
很難想象,一群孩子在戰争中驚心動魄的逃亡,能在導演蘿拉·多爾倫的奇妙視角之下變為一場充滿生命體驗的嬉鬧旅程。
雖然沒有傳統二戰電影深邃的痛感,卻也叫人由衷為這首震天撼地的生命贊歌而感動落淚。
故事發生在1943年法國維希政府時期,許多非政府組織持續開展着“兒童運輸”救援行動,将這些孩子偷偷運送到英國、瑞士、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影片中十三歲的芬妮帶領着二十八名猶太兒童就是為了躲避納粹與維希政府的追捕,從法國南部小城跨越八十公裡逃往瑞士,不得不與他們信任的成年人分開。在這些兒童中,最大的不過十三歲,最小的隻有四歲。
這一群猶太孩子踏上了一條一切靠自己的逃亡之旅。
影片真實刻畫了二戰時期猶太人中最脆弱的兒童的處境,這群猶太兒童們面對着成年人都不知所措的艱險逃亡,展現出了許多成年人都很難擁有的美好品質,令人無比動容。
說到兒童視角的二戰電影,很多人可能會想起《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我認為它與《芬妮的旅程》的最主要差別就在于:前者是戰争中的童真目光,後者是童真眼裡的戰争。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說到底它是一部揭示殘酷戰争中童真被毀滅的電影,影片的重心還是放在了戰争的殘酷上,而《芬妮的旅程》另辟蹊徑,更多的展現的是兒童在戰争中充沛純粹的生命力量。
戰争的無情,讓最小的孩子也學會了僞裝、躲藏,為了生存下去,他們被迫成熟起來,甚至于小小的身軀中蘊生出與命運抗争的力量。
雖然一路上曆盡曲折,影片卻以其張弛有度的節奏讓觀衆能在從容之中覺察到有根弦在暗暗地拉緊。
本片女主角的原型——猶太人芬妮·班·艾米。從1938年到1944年,二戰期間,這個猶太人兒童保護組織一共拯救了數千名孩童。
《芬妮的旅程》的意義就是讓更多人看到了這類人做出的偉大貢獻。
身處“和平年代”,電影将已經化為無形的殘害與隐去的暴行重新暴露在衆人面前,适時地擔起敲響警鐘的重任。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芬妮的旅程》2016
導演: 蘿拉·多爾倫
編劇: 芬妮·班·艾米
主演: 萊奧尼·西索德
豆瓣 8.6 IMDb 8.4
觀看完整影片↓↓
魔掌下的流亡:豆瓣8.6,真實事件改編!堪稱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