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莺在歌唱,因為愛

作者:森山見喜
夜莺在歌唱,因為愛

舊年看電影《芬妮的旅程》,講述1943年的法國,一群猶太兒童踏上了一條自救的逃亡之旅的故事。影片結束時,熒幕上芬妮以及獲救兒童的原型出境的那一刻,我忽然淚流不止,心中湧起無數複雜的感情。二戰帶來的傷痛,似乎深入到了我們的基因血脈中,一旦提及,總有無數的情緒同上湧上來。因而一翻開《夜莺》,便無法停下,最終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了小說。

夜莺在歌唱,因為愛

漢娜無疑是一名講故事的高手,戰争題材中的故事,殘酷戰場上的熱血畫面固然令人動容難忘,然而生活中的那些小細節也讓人不易放下。《夜莺》中沒有講述正面戰場,而是通過普通人的生活軌迹,默默地講述着戰争對一代人人生命運的影響。

薇安和伊莎貝爾,注定是相愛相殺的一對姐妹。如果沒有戰争,薇安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和主婦,和安托萬養育孩子,度過平靜幸福的一生,畢竟她的園圃足以讓她耗費一大半的精力,沉浸在播種與收獲的田園生活中。而伊莎貝爾,很可能是每個時代都有的流浪少女,敢于嘗試各種新生活,冒險是人生的主題之一。如果沒有戰争,她們已經有了裂縫的親情可能讓她們一生的命運軌迹很難再有交集。然而恰恰是戰争,被卷入戰争的她們,走上了自由選擇或是被迫選擇的人生道路。

伊莎貝爾的一生,是果敢壯烈的一生,好比那鋼刀切蘿蔔,清脆得擲地有聲,毫不拖泥帶水。她帶領英國飛行員攀越比利牛斯山,十九歲的少女說出“夜莺在歌唱”,多麼令人動容;後來在集中營那樣艱難的生存條件下,也依靠頑強的意志創造了生命的奇迹。

薇安的一生,則是溫柔深沉的一生。她忍辱負重的那些年,被自己的女兒誤解的那一刻,也隻不過說:“因為媽媽,是要保護女兒的”。她冒着生命危險,保護了十九名猶太兒童,是人性自然而然的做法,也确實是人性最偉大光輝的時刻。

如果要為伊莎貝爾和薇安頒發勳章,我想她們都該得到最高榮譽。在戰争中,并不是“讓女人走開”,而是每一個普通的群眾,都被卷入到戰争中參與戰鬥,讀《夜莺》,會不由得想起我們的祖輩父輩,在二戰的東方戰場上,同樣用血肉之軀在與邪惡鬥争,書中的饑寒交迫、妻離子散、物資緊缺,我們同樣經曆過。而在戰争中,女性同樣在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不可磨滅的作用!

讀《夜莺》,我不願把它當做一本普通的描寫親情或是愛情或是戰争的小說。它是一本關于愛的小說。在人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中,無論是外界環境的改變抑或是自己内心的渴望,我們總會經曆各種各樣的選擇,每一種選擇,會有不同的價值取向,甚至有是非曲直,但如果有愛,這個選擇一定不會讓人後悔。一如《夜莺》中穿插每一章開端部分的那個男孩,“我 的兒子”,讀完整個故事,大家便會這個兒子的來曆,關于愛的感受,一定會韻味無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