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作者:yuan的時光機

上篇我們說到棗二巷步道的慈孝文化園展現的是中國二十四孝的故事,那麼具體有哪些故事呢,本篇我們來共同領略中國傳統孝文化。

1、孝感動天

舜帝的父親、異母弟多次想加害于舜,但他卻依舊孝順父親,疼愛弟弟,這樣的孝行感動了天帝,最終舜被標明做帝位的繼承者,舜繼位後封父親為諸侯。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2、戲彩娛親

春秋時期楚國隐士老萊子孝順父母,為令父母開心,70歲高齡仍常穿着五色斑斓之衣,手持撥浪鼓像兒童一樣戲耍。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3、鹿乳奉親

春秋時期的郯子,由于父母需喝鹿乳來治療眼疾,他便身披鹿衣上山混進鹿群,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誤被獵人當成獵物,郯子遂說出事實,最終保住性命。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4、百裡負米

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路早年家境貧寒,自己以野菜為食,卻從百裡之外負米侍奉雙親。當父母去世後,他身居高官,雖享用着豐盛的食物,但他卻感慨自己無法在為父母負米,無法再孝順父母。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5、齧指痛心

曾子年少時清貧,有一天進山坎柴時,家裡來客母親不知所措,于是咬了自己的手指,曾子頓覺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趕忙傳回家中,禮待客人。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6、蘆衣順母

春秋時期魯國人闵損,常被繼母虐待,他隻能穿蘆花做的棉衣。某天闵損在趕車時因為寒冷打顫緻使繩子落地,遭到了父親的鞭打,于是蘆花便從破衣裡飛出,父親得知真相後打算休妻,卻被闵損制止,他甯願自己一人受凍也不願失去繼母後連累弟弟因沒有母親關愛一起受凍,繼母聽後悔恨不已,視他為己出。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7、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以仁孝為名,生母薄太後卧病不起長達三年,文帝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他要自己嘗過藥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8、拾葚異器

漢蔡順,十分孝順母親,王莽之亂時,母子拾桑葚充饑。他把黑色的桑葚留給母親,自己則吃紅色的桑葚。士兵憐憫他一片孝心,便贈他白米二鬥、牛蹄一個。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9、埋兒奉母

漢郭巨,因家境貧困,為節約糧食以便更好侍奉母親,他決定埋掉自己的兒子,在挖坑時卻忽然發現一壇黃金,兒子是以得救。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10、賣身葬父

董永為埋葬父親,将自己賣身為奴,路遇一女子結為夫妻,女子一個月内織錦三百匹為董永贖身。原來她為天帝之女,感歎董永一片孝心,特來相助董永還債。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11、刻木事親

漢丁蘭,自幼失去雙親,由于思念父母他将木刻的父母雕像供奉起來,事之如生。久而久之他的妻子對木像不再恭敬,她用針刺木像手指後,木像手指血流而出,眼含淚水,丁蘭知道實情後便休妻。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12、湧泉躍鯉

東漢姜詩娶妻龐氏,她常去六七裡之外取婆婆喜喝的江水,二人也會經常做婆婆愛吃的魚并邀請鄰居與婆婆共食。某日姜詩誤以為龐氏怠慢母親而将她逐出家門,龐氏依然辛苦紡紗孝敬婆婆,後龐氏被接回家中,就在那天院中突湧泉水,味如江水,且日躍雙鯉,從此以後龐氏便可不必遠走江邊就可侍奉婆婆了。

13、懷橘遺親

三國時期科學家陸績,在六歲時曾随父親拜見袁術,他将袁術給的橘子往懷裡藏了兩個,被袁術發現後遭到嘲笑。原來陸績是打算把橘子帶回去給母親品嘗。袁術見他年紀雖小但卻十分孝順母親頓覺十分驚奇。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14、扇枕溫衾

東漢黃香九歲喪母,對父親極為孝順,酷暑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為父親溫暖被褥。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15、行傭供母

東漢江革年少喪父,對母親非常孝順。戰亂時背着母親逃難屢次遇匪,賊人見江革孝順,便不忍殺他。他為供養母親去做傭工,自己甯願赤腳都會滿足母親所需。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16、聞雷泣墓

魏晉時期王裒其母在世時怕雷聲,每次雷雨天氣時他便跑到山中守在母親墳墓前,告訴母親不要害怕。

17、哭竹生筍

三國時期孟宗,因母親病重需服用鮮竹筍湯,但正逢冬天,孟宗無奈之下跑到竹林抱竹而泣,天地感念他一片孝心,頓時地上生出嫩筍,母親服用後大病痊愈。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18、卧冰求鯉

東晉王祥,早年喪母,繼母經常在父親面前說他壞話,父親也漸漸不喜歡他了。繼母生病後冬天想吃生鯉魚,他便解衣卧冰,冰竟然自行融化并躍出兩條鯉魚。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19、扼虎救父

晉楊香,十四歲時跟随父親到田間勞作,父親忽然被老虎叼走,為救父親,他不顧自身安危上前扼住老虎的咽喉,最終父子脫險。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20、恣蚊飽血

晉朝吳猛,家貧沒有蚊帳,為讓父母安睡,他夏夜時便坐在父母床前任蚊子叮咬自己而不驅趕。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21、嘗糞憂心

南齊庾黔婁父親病重,他為了知曉病情吉兇,便去嘗父親的糞便,并向北鬥星跪拜,願代父親死去。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22、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祖母唐夫人常用自己的乳汁侍奉年高無齒的婆婆,婆婆病重時召集一家老小,告誡子孫要孝順唐夫人。崔山南後雖做了高官,但還是謹遵教誨,十分孝順自己的祖母。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23、滌親溺器

宋代黃庭堅雖身份顯貴,但對母親卻十分孝順,每天晚上都會為母親洗夜壺。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24、棄官尋母

宋代朱壽昌,七歲時生母被嫡母妒忌不得已另嫁他人,母子五十年未相見。他做官後四處尋找母親,後決心棄官尋母,終于母子團聚。

走進山城步道之從前慢•棗二巷步道(二)——遊步道,學孝文化

在今天看來,有些孝道已經顯得迂腐和不合時宜,這就告訴我們在傳承孝文化的同時,要與時俱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那麼你有多久沒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了,又有多久沒有帶自己的父母出去玩了呢?至少現在該行動起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