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才缺口數千萬 揭秘國家認證“新職業”

作者:星星飛翔

近日,人社部等部門釋出網際網路營銷師國家職業技能标準,讓“帶貨主播成正式工種”沖上熱搜。其實,随着網際網路經濟、數字經濟、平台經濟的發展,包括網際網路營銷師在内,一批又一批新職業獲得國家“認證”。這些新職業都有哪些工作内容、薪資水準如何、是否有發展前景?

艾瑞咨詢釋出的《2021年線上新經濟背景下的新職業與新就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國家政策設計方面,職業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獲得提升,新職業将成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升低收入群體收入重要管道。通過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提升從業者能力與素養是人力資源開發和充分就業的前提,新職業人才服務市場未來可期。

疫情催化線上經濟發展 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和複雜多變國際形勢,我國采取了以創新推動增長的政策,通過采用新技術、新模式,創造新市場,線上新經濟逆勢增長。

一方面,疫情下遠端辦公、無接觸配送等新市場被開發出來,雖然随着疫情常态化發展相應需求減弱,但部分場景及習慣得以保留;此外,疫情也起到了高效催化劑的作用,大幅促進已有的線上經濟業态創新發展,如線上文娛、網絡直播、電商直播、線上生活服務等,很多執業活動可以不依賴特定的地理空間便可展開,為中小城市及村鎮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很多新興職業工作彈性化強,給勞動者提供了靈活就業及兼職機會。

多份公開研究報告顯示,線上新經濟催生了大量新職業人才需求和就業機會。例如,由公衆号、小程式、視訊号構成的微信生态,在2020年衍生就業機會3684萬個;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共有2097萬人通過抖音平台從事創作、直播、電商等工作而獲得收入,其中許多都是從事網際網路營銷師這樣的新職業。

新職業有政府“背書” 主要分布于新經濟領域

所謂“新職業”,是一個動态變化的概念,從廣義上泛指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應運而生并已經成熟發展起來的所有新興職業類型。從國家背書的角度來看,新職業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尚未收錄但已形成規模的職業,人社部釋出的新職業主要采取向社會公開征集方式,經過專家評估論證、公示征求意見,按程式遴選确定,并向社會公布。

自2019年人社部重新開機新一輪新職業釋出工作以來,已陸續釋出過四批共56個新職業。新職業的釋出對于引領産業發展、促進就業創業、提高職業教育教育訓練針對性和有效性等具有重要意義。随着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才需求變化,未來會湧現出更多的新職業類型。

從分布領域看,目前,新職業就業群體主要分布在新經濟領域,其中又以現代服務業中的個人消費服務為核心。如以抖音、快手、喜馬拉雅等為代表的“新媒體”,以拼多多、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為代表的“新管道”,以及以新茶飲為代表的“新産品”等所引發的新消費及其帶動的供應鍊、傳播、服務各個環節的變革所帶來的新職業和新就業。

相較于新技術和新産業,個人消費服務領域的新職業就業靈活度更高、門檻更低、适用人群範圍更廣,也貢獻了最廣泛的就業機會。

揭秘:新職業的待遇、就業前景如何?

·全媒體營運師

以全媒體營運師為例,根據人社部給出的定義,該職業需要綜合利用各種媒介技術和管道,采用資料分析、創意策劃等方式,對資訊進行加工、比對、分發、傳播、回報等工作。随着網際網路資訊從生産到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傳統的專注單一工作内容的“小編”很難做到精準傳播、高效營運,進而産生了水準更高、能力更綜合的全媒體營運師的需求。其職責類似傳統内容營運、新媒體營運的“更新版”。

該職業從業者中,90後為絕對主力,女性居多,并且年輕從業者正在不斷增加。營運崗位月薪普遍在5000元至20000元之間,使用者營運、活動營運、社群營運等技能需求最為普遍。

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營運人才需求的驅動力。截至2020年,我國消費網際網路企業從業人員超過千萬。對于營運人才的需求已從網際網路行業滲透至傳統行業,甚至機械制造等行業也開始招聘營運崗位,在短視訊平台及微信平台進行産品展示及售賣。

營運人才是如何“誕生”的?報告顯示,目前主要靠自學及企業内部教育訓練。高校尚缺乏針對性專業,相關教學内容還比較傳統,未能與時俱進。不過,地方政府正在陸續啟動相關青年技能教育訓練計劃,進行全媒體營運師等職位的人才培養。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營運的“套路”更新過快,校内教育體系往往存在滞後性,急需專業的營運人才服務機構“助力”,為求職者提供完善的教育訓練體系,同時為用人機關輸送優質營運人才。

·網際網路營銷師

網際網路營銷師也是新晉火爆的新職業之一。

2020年6月,人社部向社會公布了第三批新職業名單,網際網路營銷師正式成為國家認證的新興職業之一。人社部對網際網路營銷師的職業定義為:在數字化資訊平台上,運用網絡的互動性與傳播公信力,對企業産品進行營銷推廣的人員。

網際網路營銷師并不完全等同于大衆所熟知的“帶貨主播”,這一職業已發展分化出包括選品員、直播銷售員、視訊創推員與平台管理者在内的四大職業工種。雖然各工種間的職業方向與職位功能存在很大差異,但他們彼此之間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網際網路直播營銷鍊條。人們熟知的薇娅、李佳琦在直播間的職位就屬于直播銷售員,當然作為頭部主播,他們在幕後也會參與選品、推廣、管理等工作。

受新經濟、新業态、新技術等因素驅動,人社部預測2025年行業人才需求缺口或達三千萬到四千萬。

這一職業的從業者中,年輕女性群體占主導地位,多分布在新一線城市,主播崗位平均薪資最高,如2020年的平均招聘薪資為11220元。此外,他們的從業背景高度多元化,以主播崗位為例,他們的前行業除了主播,還有電商營運、客服專員、銷售專員、演員、模特、美工等。

目前來看,電商領域對網際網路營銷師的人才需求最為旺盛,而這類人才的“誕生”離不開地方政府、社會教育訓練機構、職業院校這三大主體。不過,職業發展也存在準入門檻低、地區供需不平衡、人才培養尚未系統化等問題。不過,随着國家層面對此類線上新職業人才職業标準的确立與規範,建立了明确的教育訓練标準與人才晉升機制,行業人才将得到更好的培養與發展。

文/本報記者 陳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