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判現場為何不直接亮出底價?國家醫保局揭秘“靈魂砍價”的魅力和價值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8日消息 近日,“70萬一針的天價藥進醫保”登上了熱搜,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為使大家對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有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和了解,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相關負責人接受了采訪,深入解讀了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簡稱藥品談判,下同)工作安排和有關考慮。

據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自5月份啟動,至11月底結束,曆經大半年時間。從流程看,主要分為準備、申報、專家評審、談判、公布結果5個階段。談判階段包括兩個環節:一是組織專家使用藥物經濟學方法,考慮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學測算确定每一個藥品的談判底價,即醫保基金能夠負擔的最高價。二是組織專家與企業現場磋商,當場确認結果。談判成功的藥品納入目錄,談判結果确定為全國統一的醫保支付标準。

談判現場為何不直接亮出底價?國家醫保局揭秘“靈魂砍價”的魅力和價值

(圖源自CFP)

開展藥品談判,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醫保部門戰略購買的作用,對納入談判範圍的藥品,以“全國醫保使用量”與企業磋商議價,統籌實作提升基金使用效率、減輕患者負擔的目标,用有限的醫保資金發揮最大的保障效能。同時,通過醫保基金的價值購買、戰略購買,引導醫藥産業走創新發展道路。

談判底價由醫保部門組織專家測算産生。一方面,對于獲得談判資格的藥品,醫保部門組織相關企業按統一模闆送出測算資料,主要包括:藥品基本資訊,相關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等資訊,意向價格,以及相應證據材料。另一方面,醫保部門組織藥物經濟學、醫保管理等專家,從藥品成本效果、預算影響、醫保基金負擔等角度開展科學測算,形成醫保基金能夠承擔的最高價,即談判底價,作為談判專家開展談判的依據和底線。

針對“談判現場不讓企業報價,由專家直接亮出底價,看企業能不能接受豈不更直接?”的問題,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談判規則,現場談判由企業方、醫保方共同參加,企業方由授權談判代表、醫保方由談判組組長主談,現場決定談判結果。

首先由企業方報價,企業方有兩次機會報價并确認。如企業第二次确認後的價格高于醫保方談判底價的115%(不含),談判失敗,自動終止。如企業第二次确認後的價格不高于醫保方談判底價的115%,進入雙方磋商環節。雙方最終達成一緻的價格必須不高于醫保方談判底價。談判過程中,企業授權代表可通過電話等方式請示,但應現場給出明确意見。談判結束後,無論是否達成一緻,雙方現場簽署結果确認書。

談判最終能否成功取決于醫保方和企業方的底線是否存在交集。從實踐看,醫保方談判專家的職責是利用談判機制,引導企業報出其能夠接受的最低價格。也就是說,談判專家在基金能夠承受并且企業可以接受的範圍内,努力為老百姓争取更為優惠的價格,這就是“靈魂砍價”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另外,對今年調整中談判成功的94個藥品,支付範圍已全部與說明書一緻。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将根據試點進展情況,在確定基金安全和患者用藥公平的前提下,按照減少增量、消化存量的原則,逐漸将目錄内更多藥品的支付範圍恢複至藥品說明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