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 胡慧茵 廣州報道 12月5日至6日,“2021從都國際論壇”在廣州正式開幕。在開幕當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發表了視訊緻辭,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現場緻開幕詞。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世界領袖聯盟主席達尼洛·圖爾克、廣東省委書記李希、澳中友好交流協會會長周澤榮分别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為論壇開幕發表緻辭。
據了解,今年已經是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第三次親身出席“從都論壇”。在開幕式并緻辭中他表示,目前,世界正處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凝聚共識,堅定信心,促進共同發展。
本屆論壇以“多邊主義2.0版——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合作”為主題,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與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健康與全球合作以及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複蘇等議題進行探讨。“多邊主義”“合作共赢”“全球治理”“一帶一路”等與全球合作密切相關的關鍵詞,一直是此前幾屆論壇主題的關注點。
中國作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連續12年的“紀錄保持者”,疫情期間與非洲之間的貿易額仍保持增長。2021年頭十個月,中非貿易總額達2070.6億美元,同比增長37.5%。奈及利亞駐華大使巴巴·艾哈邁德·吉達在“2021從都國際論壇”期間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的采訪,談到對“一帶一路”倡議給奈及利亞帶來的影響,奈及利亞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趨勢以及當今世界建構多邊主義等話題的看法。
“中國和非洲曆來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體。”2018年的中非合作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曾這樣描述中非關系。多年來,中非也一直保持着十分緊密的聯系,這一點,從中非在經貿合作上所取得的成果就可見一斑。
近幾年來,中非雙方的經貿投資始終強勁。據了解,中國已經連續12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的地位。
即便受到疫情蔓延的影響,中非貿易額仍繼續逆勢上揚。中國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1年1月至10月,中非貿易總額達2070.6億美元,同比增長37.5%,而這一資料已接近2019年全年2087億美元的中非貿易額。
經貿資料依舊亮眼,但巴巴·艾哈邁德·吉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新冠疫情之下的經貿投資遇到了不少阻礙。“疫情導緻人們參與各項活動的行動受阻,與此同時,很多資金也沒有得到釋放。”他指出,特别是原本要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
巴巴·艾哈邁德·吉達向記者表示,如今隻能等待疫情過去,繼續期待着中非間的經貿能再上一個台階。
中非緊密相連,以奈及利亞為例,奈及利亞是中國在非洲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二大貿易夥伴和主要投資目的地。說到奈及利亞與中國進行經貿合作後所帶來的變化,巴巴·艾哈邁德·吉達侃侃而談。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過去奈及利亞确實是一個農業國,而随着政府采取了包括石油、農業和固體礦産在内的多元化發展政策後,奈及利亞的經濟也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如今,有許多中國人會在奈及利亞從事采礦、掘金和采茶葉的工作。”他說道。
巴巴·艾哈邁德·吉達提到了機械化生産。他認為,無論是對于農業生産、礦物還是石油生産機械化生産都應該得到應用。談話中,他再一次強調與中國的合作夥伴關系,并表示,奈及利亞如今在很多方面已經取得進步,但深化與中國的合作關系仍顯得舉足輕重。
疫情之下,中非之間守望相助,捐助疫苗和給予中小企業資金援助就是最好的範例。
11月29日,習近平以視訊方式出席了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期間,習近平介紹,中國将再向非方提供10億劑疫苗。向非洲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展現的是“一帶一路”架構下的“健康絲綢之路”,中國為加入“一帶一路”的非洲國家提供醫療援助。中國采取措施幫助非洲國家抗擊疫情,并傳遞抗疫醫學經驗和專業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非洲克服了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此外,中國将向非洲金融機構提供100億美元的授信額度,并鼓勵中國企業未來三年對非洲投資不少于100億美元。中非的“一帶一路”共建正逐漸朝着高品質發展的階段前進。
“在非洲的基礎設施項目的援建名單上,幾乎都能看到中國的身影。”巴巴·艾哈邁德·吉達表示,非洲國家十分信賴中國,皆因中國本身已經順利向前發展,如今向更多落後國家給予支援。他期待看到中非合作在更多領域的新發展。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非洲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熱情十分高漲,中非合作也屢屢取得新突破。
截至目前,53個同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中,有52國以及非盟委員會已經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檔案,非洲已成為“一帶一路”合作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中非已經基本實作了“一帶一路”合作的全覆寫。
值得一提的是,據中國商務部報告,疫情以來中非數字經濟合作迎來了快速發展契機。中國企業積極通過多邊、雙邊管道,與非洲國家分享利用數字技術支援“雲抗疫”、發展“雲經濟”的經驗,各類數字合作平台、線上推介會、直播帶貨等新業态合作蓬勃發展,帶動非洲特色産品對華出口。對于礦産豐富的奈及利亞來說,拓寬電商帶貨管道無異于是增加了一條廣闊的銷路。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實作了共同發展。事實上,中非關系早在“一帶一路”開展前就已經變得緊密。
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後,中非關系發展突飛猛進。多年來,中非合作從資源貿易擴大至大規模基建合作,并逐漸更新為政治與戰略合作。在中非合作論壇成立的20年來,中非貿易額和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分别增長了20倍和100倍。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曾表示,中非貿易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達1870億美元,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态新模式蓬勃發展;中國企業對非直接投資持續增長,一批中非企業合作實施的鐵路、電力等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建成投入營運。
另外,中國踐行多邊主義,不僅實作了自身快速發展,而且以自身發展壯大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巴巴·艾哈邁德·吉達十分贊賞中國努力踐行多邊主義的決心。他表示,真正的多邊主義才是能讓每個國家取得進步并互相幫助的唯一途經。
除了“一帶一路”,巴巴·艾哈邁德·吉達認為,中國踐行多邊主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它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表示,中國向奈及利亞提供了不少的援助,例如幫助奈及利亞等非洲國家實作工業化等。這有助于非洲在開展區域貿易的基礎上更好地面對世界市場。
“真正的多邊主義是能兼顧發達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利益,”巴巴·艾哈邁德·吉達表示,中國是一個堅信多邊主義的國家,認為多邊主義能幫助那些經濟地位低且不夠發達的國家。中國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成員,在某種程度上它還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多邊機構,并支援着非洲國家的建設。
在談到中國的成功經驗時,巴巴·艾哈邁德·吉達特别提到了中國減貧對世界的貢獻。
2000年,聯合國将貧困人口比例減半列為“千年發展目标”的首要任務。中國是最早完成這一任務的國家。2015年,聯合國提出新的願景,呼籲到2030年全球消除極端貧困。到2020年,中國提前10年實作了這個目标。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還沒能實作這個目标。”巴巴·艾哈邁德·吉達高度認可中國的發展成果,“中國的發展太快了,甚至比聯合國強調的實作減貧和其他發展前景還要早了十年。”他認為,中國正在向其他所謂的發達國家樹立一個榜樣。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