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承人:孔孟之外中華文明的重要創造者與傳承者

作者:大河州

來源: 周 玮 苑利 非遺一點通 2021-12-06 00:00

傳承人:孔孟之外中華文明的重要創造者與傳承者

傳承人:孔孟之外中華文明的重要創造者與傳承者

周 玮

新華網北京6月10日電(記者周玮) 有講述民族曆史和傳說故事的民間說唱藝人,有精通剪紙、雕刻等各種技藝的能工巧匠,也有傳統醫藥炮制、針灸正骨的著名醫師——9日我國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涉及5大類134個項目。他們的精湛技藝與曆史淵源讓人們意識到,傳承人在中華文化的演進過程中,發揮着多麼大的作用。

“他們是人間國寶,是一筆活生生的民族财富。”10日在京舉行的北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規律學術研讨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苑利如是說。

“以往,我們一講起中國文化名人,便會想到孔子、孟子。但除他們的學說之外,中國其他傳統文化也很發達。中華料理、東方建築、戲劇、舞蹈、雜技、傳統工藝、農耕技術等等,這些都并非來自孔孟的真傳。可見,除孔孟之外,還有那麼一批人,在中華文明的創造與傳承過程中,也曾發揮過,現在也依然發揮着重要作用。”苑利說,“他們正是那些不為史學家關注的藝人、匠人、甚至巫師們。中國人要想搞清自己的文化家底,不關注這樣一些人是不行的。”

他們是民族曆史、科技、文藝與道德的傳承者

在我國的文化發展過程中,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苑利認為:

——他們是忠實的史官,特别是在那些尚無文字的民族的發展過程中。

——最優秀、最環保的科學技術,也是通過他們來傳承的。如傳統的風車制作技術、宣紙制作技術、中藥配制技術等等,都由他們傳承。

——他們傳承民族文學藝術,如昆曲、民間小戲、民間傳說等等。這些獨具風格的文藝作品,是後來的新文學、新藝術的源泉。

——他們是傳統道德的重要載體。無論是剪紙年畫、戲曲曲藝,還是傳統廟會、宗教儀式,我們從中看到的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審美方式,還有民族精神和這個民族所倡導的傳統道德。

任何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是從遠古流傳至今的。在它們身上,或多或少殘留往昔的痕迹。如苗族古歌,宗教音樂,本身就是祭神儀式的一部分;剪紙、皮影很多都與巫術儀式有關;許多地方劇種與祈雨還願有關。“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說,非物質文化遺産多多少少帶有點兒所謂的‘迷信’色彩,純而又純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不存在的。這就要求我們在保護過程中,必須抱有一種更加寬容的态度。”苑利說。

莫要以政府取代民間、以官俗取代民俗

在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保護過程中,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實踐已經證明,沒有政府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及其傳承人就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護。

“但是,如果政府越俎代庖,反客為主,取代了傳承人,不但會影響到傳承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積極性,同時也會影響到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原生态性、民間性與真實性,使民俗變成‘官俗’。”

苑利表示,目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最大的問題,不是無人參與,而是在參與過程中,弄亂了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主體與保護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而使一些地方政府誤認為隻有自己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的救世主,進而以政府取代民間,以官俗取代民俗,并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造成保護性破壞。

經濟補貼很必要卻非萬能

對給予民間傳承人必要的經濟補貼,苑利很贊同:“在老少邊窮地區,許多傳承人的生活還非常艱苦。對他們的生活給予一定的補貼,對于讓他們塌下心來一心一意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非常必要。特别是對于那些年老體弱者,政府更應該通過一些方式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補貼這種方式也并非是萬能的。因為随着經濟因素的介入,同樣會給非物質文化遺産及其傳承人的認定帶來一系列問題。搞得不好,不但會混進假傳承人,還會影響到傳承群體的原有和諧,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變得更加困難。”苑利建議,在群體傳承的遺産項目中,政府最好能以群體資助的方式支援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工作。

文章來源:

新華社2007年06月10日電

傳承人:孔孟之外中華文明的重要創造者與傳承者

,時長07:21

(視訊:《8090後是非遺傳承的希望》)

,時長07:05

(視訊:《博物館不是“非遺”保護唯一方式》)

傳承人:孔孟之外中華文明的重要創造者與傳承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