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洪:航盛奇迹創造者

記者 潘虹莉

說起航盛,這是一家在中國汽車電子行業無人不曉的龍頭企業,在全國,航盛已有十多家分公司。而它的集團總裁正是吉安市永豐人,楊洪。

作為中國跳出體制投身商海創業的人群之一,二十年的風雨巨變,他觸摸行業脈絡,專注于創新,把一家瀕臨破産的小廠發展成國内汽車電子行業的龍頭老大。他是研究員級進階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被授予“中央企業勞動模範”榮譽稱号,先後獲評中國改革十大最具影響力新銳人物、中國工業經濟十大風雲人物、中國推動汽車資訊化領軍人物、中國汽車電子領軍人物、中國最佳汽車電子企業CEO、深圳經濟特區30年行業領軍人物、江西省第六屆十大經濟人物等稱号。

他所創辦的航盛公司擁有 “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認可産品驗證檢測中心”;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更是唯一一家同時獲得廣東省政府品質獎和深圳市市長品質獎的企業;并率先成立國内汽車電子行業第一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近日,記者有幸采訪到楊洪,傾聽他的創業路,感受他的家鄉情。

作為永豐縣七都鄉一位典型的農家子弟,上大學時因成績優異,畢業後順利成為了一名大學講師。1990年,還在大學裡擔任電子系團委書記、副主任的楊洪,正打算中規中矩地朝着知名教授的方向努力着,命運的機遇卻不偏不倚地降臨,他被選派到瀕臨倒閉的校辦企業深圳公司,開始了艱苦創業之路。

回想起當年去深圳創業,他說:“那時我在陝南航空大學的電子系工作。當時基于我懂電子并有管理經驗是以派我去。去了以後,心裡也沒底。但憑着一顆被組織信任的心,責任和使命讓我要把這項工作幹好。”

從最初的從頭開始到如今的名列前茅。二十年間,楊洪始終懷着做大做強民族汽車電子産業的崇高使命,不斷推動航盛走品質效益型道路,積極踐行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的三個轉變,成功實作企業的轉型更新。

“一開始,我們就立志成為汽車電子行業的龍頭,制訂了“332、118”的發展戰略。”據楊洪介紹,所謂“332”,就是通過三個創新,實作三個轉變,提升兩種能力,實作“118”的戰略目标。即三個創新就是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三個轉變就是經營型向經營管理型轉變,從規模到規模實力型轉變,從速度到速度效益型轉變,也就整個的發展方式要走有實力、有品質、有效益的發展。“118”就是100個億的銷售目标,1000萬台套的生産汽車電子的規模,以及8%以上的稅後利潤。

從創業初期的筚路藍縷,到以汽車電子為主業的展翅鲲鵬,公司通過多種方式,朝着“打造汽車電子航母,引領科技生活新潮”的企業使命努力奮鬥,為民族汽車電子産業的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而對于家鄉,楊洪也傾注了他的無限熱情。帶着項目、資金、科學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在過去的十年間,他先後在江西成立了永豐航盛電子有限公司、吉安航盛電子有限公司、江西航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為當地解決了2000餘人的就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推動江西省電子資訊産業乃至新型工業化的發展發揮了特殊作用,為吉安的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進位趕超,做出了重要貢獻。

說起回鄉創業,楊洪表示其實當時公司的經濟實力、産業規模并不具備一個到外面去擴張的實力,但是被家鄉的上司積極為家鄉發展工業的熱忱所感動。就那樣,他帶着感恩之心,盡己所能,決定先回到家鄉試一試,争取能做個帶頭人。

不僅如此,多年來,楊洪懷着一顆熱愛家鄉、回報桑梓的赤子之心,不斷為家鄉建設出謀劃策。他熱衷于慈善公益事業,2010年曾帶領航盛聯合“言愛基金”向革命老區吉安捐資7000萬元,支援建設七所實驗學校;吉安市贛商聯合會成立之時,他亦欣然回到家鄉,積極參與,努力架設起深圳與吉安經濟共融發展的橋梁。

“未來,希望能夠真正作為贛商的榜樣,成為貫徹贛商精神的标杆!”采訪最後,楊洪如是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