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包青天”包拯後人今何在?35代後人:默默守護包氏祠堂卻不打工

“龍圖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報國盡忠,臨政無阿。杲杲清名,萬古不磨。”?這是世人對包青天的評價,短短的幾句卻包含了後世人們對他的崇高敬意。

包青天是明代著名的清官,他剛正不阿,愛民如子,深受百姓的愛戴。截止今日,以他為主題的電視劇仍深受大衆的喜愛,可想而之,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現如今,包青天後代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包青天”包拯後人今何在?35代後人:默默守護包氏祠堂卻不打工

包青天原名包拯,生于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是北宋時期的名臣,進士出身。因他秉公執法、鐵面無私,深受仁宗皇帝的寵愛,更因為明察秋毫,破案無數,被老百姓稱之為“包青天”。

因青天代表朗朗乾坤,官員像青天一樣,代表他執法如山,辦案精明,不冤枉好人。而最為人所熟知的包拯額頭上的月亮其實并非是真的月亮,而是傷口留下的一道疤。隻因月亮代表明察秋毫,清正廉潔,而包拯皮膚黝黑,那個月牙顯得更明顯了,就像月亮一樣,由此才有了包拯頭上的月亮之說。

包拯剛出生時,膚色較常人黑,父母嫌他樣貌粗鄙,便把他遺棄在路邊,後被他大嫂抱回家撫養長大。包拯長大以後,大嫂把他的真實身份告訴家裡人,包拯的父母決定重新認回他。但包拯的二哥二嫂卻想置他與死地,因他們害怕包拯與之争奪财産,便設計讓小包拯跳進一口枯井中給他們撿一個發钗。幸而包拯福星高照,隻是頭部受了創傷,後來包拯頭上的傷口痊愈了,但是留下了一個小傷疤,月牙是以而來。

“包青天”包拯後人今何在?35代後人:默默守護包氏祠堂卻不打工

包先良夫婦

包拯離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他的後代共有十多萬人,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江蘇一代。其中叫為人熟知的是——包先良。

包先良是他的第35代後人,如今已有70多歲高齡,住在安徽合肥的包村,也就是當時包拯出生的地方。但與常人不同的是,自1994年開始,村裡的人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紛紛進城,他卻一直堅守在村裡。

更讓人奇怪的是,他自那時起就已經不再工作了,不是因為他無法工作,更不是因為想要消遣玩樂。那他把時間花在了何處?他用這幾十年的寶貴時間,不辭辛苦地守護着包拯宗祠裡。宗祠裡有包家家訓,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殁之後,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雖隻有三十七字,卻字字珠玑,深含人生哲理。

“包青天”包拯後人今何在?35代後人:默默守護包氏祠堂卻不打工

是以一直以來,包家後代子孫都恪守祖訓,萬不敢有半分違背,并且包拯後代中甚少有人從商,怕是與祖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在包家,能守護祠堂是一件很神聖之事,是以包先良不惜花費時間、金錢看管祠堂。

但他認為這仍不足夠,他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包拯,了解他的處世之道并從中受益,于是他免費給各地前來參觀祠堂的遊客解說有關他的祖先包拯的曆史故事,讓更多的人知道包拯的剛正不阿、廉潔的精神情操。

“包青天”包拯後人今何在?35代後人:默默守護包氏祠堂卻不打工

包先良犧牲小我,用自己寶貴的年華換來更多人對包拯的了解和認識,知道他的品行。他一直堅持守護家祠,利用空餘時間在村子裡做清潔工掃地,工資也隻能維持基本生計。但他從未放棄,并樂在其中,不求回報。這種堅持不懈,守衛家園的精神品質同樣值得我們贊揚。

參考文獻:

《包拯集:十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