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記賬簿

作者:齊魯壹點
家庭記賬簿

我的老家山東省高密市愛國村是1953年高密修建飛機場時,從城西老劉家村整體搬遷、重新落戶的新村。大集體時,由于我家底子薄,家中老的老,小的小,全家僅靠父母掙工分,生活比較困難。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村裡開始逐漸推行大包幹,我的父親在三畝承包地裡用玉米套種芝麻、綠豆,一年收了兩年的糧,被當做樣闆田,成為村裡推廣科學種田的标杆。家裡第一次有了餘糧,徹底摘掉了多年紅碼戶的帽子。手中有了餘錢,全家人揚眉吐氣過了新年。

父親是建國後的高小畢業生,識文斷字,在村裡當過記工員,嘗到了包産到戶的甜頭,逢人就說:國家政策對頭,農民更有盼頭。過去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現在農民手裡開始闊綽起來,要“吃水不忘掘井人”。古人雲:從簡到奢易,從奢到簡難。

勤儉持家,“好腦子不如爛筆頭”。1981年初,父親就專門設定了一本日常生活現金賬,記錄家庭生活收支的點點滴滴,把家底夯實,這一記就是三十八年。

工工整整的字迹,密密麻麻的數字,記憶了我家生活的發展軌迹。透過一本本賬簿,仿佛看到了父親對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對後代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美好憧憬。每每翻閱,我不禁淚水盈眶,感慨萬千,心潮澎湃。小小家庭生活記賬簿,是改革開放的見證,是我家創業奔小康的寫照,更是一家三代人相伴成長的幸福印記。

過去興推薦上大學,農村家庭成分不好的學生,學習再好也不能升學。是改革開放,恢複了聯考,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破除了唯成分論。1985年我考上了山東農業大學農村金融專業,成為所在高中應屆班第一個大學生。山溝旮旯飛出了金鳳凰,圓了父輩的夢想,讓村民羨慕不已。

開學前,父親跟我商議,要粜糧為我置辦行裝和學費。我知道,家裡還不富裕,生活僅夠溫飽,再說也沒有多少糧食可賣。就說我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完成學業,為弟妹帶個好頭。

父親就為我聯系了城裡村我三姑父當技術員的建築隊,去當建築小工。第一個項目是用小鋼鋸切割磁瓦,我剛開始幹,手嫩,用勁還不勻,結果十個手指頭頂都被磨破了皮,出了血。十指連心呐,浸泡在渾水泥水裡,火辣辣鑽心疼。晚上剛結痂,次日再磨磁瓦就又掙裂滲血。怕耽誤幹活,跟不上趟,還不能包紮。因為戴手套不易掌握切割火候,隻能咬牙忍着。

一個月後,我領到了沉甸甸的110元錢。那時大專生一個月的工資才62.5元,110元絕對是巨款。記得我交給父親這筆錢,父親看着我的手,在家庭生活賬上記賬時,我倆眼裡都含着淚花。我帶着這100元錢去了大學,這就是我一個學期的生活、學雜費啊。

寒假回家,父親讓我報個賬,我詳細說了在學校的花費情況。父親一合計,說賬不對。原來我漏落了報勤工儉學的10元收入,父親說,“大事不糊塗,小事要清楚”。将來幹銀行,锱铢必較,一絲一毫也不能馬虎。

1987年,我大學畢業配置設定到農行高密縣支行柏城辦事處、信用社,一年後轉正,擔任企業信貸員。每天走訪鄉村企業,考察貸款,發放貸款,回收貸款;記賬、查賬、報賬,用賬。天天面對着一疊疊賬簿,與數字打交道,用數字說話。雖說平凡的生活,時常浪花也激不起一朵,但是小小賬簿上數字的時常變化,折射着鄉村經濟的大發展、大動向,農民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準不斷提升。一筆筆數字賬牽動着我的心,勞動創造财富,幸福生活在向我招手,詩和遠方就在想象中展開飛翔的翅膀。

我開始更加熱愛金融崗位,對賬簿情有獨鐘,對數字産生了深厚的感情。人常說: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銀行有三鐵,“鐵賬、鐵款、鐵算盤(後改為鐵規章)。

一本銀行賬簿,見證鄉鎮企業發展壯大路。銀行與企業共赢,企業盈利,銀行增收。我的月工資收入也從剛畢業的62.5元開始,在緩慢累進增長,我交給父親的錢也在陸續增多。父親說,怕我剛參加工作存不下錢,規定我每月交給家裡一定的錢。他說收到的錢都記着賬,在為我攢着,預備等我結婚娶媳婦等大事好用,免得到時抓瞎。

1993年五一節我結婚了,父親為我提前攢的錢也派上了用場,可謂錢盡其用。1994年4月15日,我從高密市支行機關調到高密鎮辦任18個儲蓄所的事後監督員。當時行、社正分家,高密鎮辦從縣成人中專招收了80多代辦員頂崗,行裡讓我這個科班出身看好銀行的賬務,帶領這幫學弟學妹們使用電腦記賬,辦理銀行業務。

5月15日兒子出生了。那時國家還實行晚婚晚育和計劃生育,隻生一個好。俗話說:“龍生一子定乾坤,豬生一窩拱牆根”。我感到了肩上的責任和擔當,要為孩子建一本日常生活明細賬,用資料記錄孩子的成長,告訴兒子“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白天我在機關忙銀行賬務,晚上回家給兒子做賬。

兒子第一筆賬是收入2000元。那時銀行工薪改革比對機關事業機關,工資低,我一月工資1000元剛出頭,妻因在企業,實行計件工資,工資卻比我多。兒子第二筆賬是支出1800元,不用問是出生費,結餘200元,這是我第一次為兒子做賬。

看着酣睡中的兒子,幸福感油然而生,整理着小小記賬簿,希望滿滿,精神抖擻,信心百倍。

由于我們是雙職工,妻休完産假就投入火熱的計件工作,兒子送到了鄉下老家父母身邊,每月把兒子的生活費,定期彙給父母,是以兒子的生活賬結賬間隔不固定,但賬一直在做着。

兒子三歲的時候,妻因企業破産下崗了,就把兒子接回身邊,自己帶。從兒子的年生活賬可以看到,家庭收入少,但支出也少。就這樣,兒子從幼稚園走進東關國小。妻的原機關高密制革廠改制成高一制革有限責任公司重新開業,又回去上班計件。我們在國小附近為兒子選擇了中午寄宿,倆人工薪滿足兒子一人綽綽有餘,兒子學習很順利。

2002年暑假兒子升二年級,生活明細賬上有一筆特别标記的收兒子獎學金60元的記賬。兒子說本來是第一名一等獎,由于兩個第一名并列,他就成了二等獎了。每每翻看這頁賬簿,我們就為兒子的進步感到自豪。為了鼓勵兒子,我們又等額獎勵了兒子60元,兒子用自己第一桶金報名參加了東關國小暑假平劇學習班。

7天結業後,兒子為我們演唱了《紅燈記》的《提籃小賣》,博得了一家人的喝彩,讓兒子燃起了考重點國中的夢想和希望。

都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我們認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兒子逐年長大,看到我們沒日沒夜的加班,明白生活的不易,不常要錢花。隻要是合理的支出,我們都盡量滿足兒子。是以,我們開始自覺給兒子零花錢,讓兒子自主使用。兒子有了小金庫,更加珍惜每一分錢,平時舍不得花,就存起來,預備幹自己的“大事”。

2010年考高中,兒子的目标是高密一中。妻再次下崗後找了一份在郊區的臨時工,不巧,因雨天趕早班,出了車禍,住進醫院。臨近中考,一時影響了兒子的學習情緒。兒子缺乏生活料理,妻更是疼在心裡,躺在病床上,暗暗垂淚。

中考前夕,正逢兒子生日,我們決定為兒子過生日,為兒子中考壯行。我們告訴兒子,要有敢于為理想一搏的勇氣和信心,就是當擇校生也要上一中。并分别偷偷告訴兒子,擇校費都已做了賬,已經準備好了。兒子沒了後顧之憂,一鼓作氣,以文化課十個A,體育B的優異成績,考進了高密一中。

“花要笑得美,花瓣帶露水,人要笑得美,流過傷心淚”。兒子躊躇滿志,信心十足,進了高密一中,就等于一隻腳跨進了大學校門。

2013年是兒子的聯考年。先是春末家人的去世,打亂了我們的生活規律。“屋漏偏遭連陰雨”,接着我被從縣城調到最邊遠的柴溝鎮農行工作,在兒子聯考沖刺,信心堪比黃金,最需要關懷、安慰、鼓勵的時候,我隻能在第一時間,遠距離默默地在心裡為他祈福,給聯考本來就已經很緊張的兒子的純潔心理,留下了灰暗的陰影,我也更加體會到了傷口撒鹽的滋味。

更為遺憾的是,正待“泥濘踏遍,靜待花開”的聯考時刻,妻準備用來接送兒子考試專用,家裡唯一的機車,在家門口被人盜竊了,兒子隻好騎着自己那輛騎了三年,除了鈴铛不響其他都響,準備淘汰的破車子參加了聯考。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兒子聯考發揮失常,隻比一本線高出50多分,将與心儀大學失之交臂,難過得在被窩裡哭出了聲。兒子最終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提前批本碩博連讀專業錄取。

我們要一起送兒子上大學!坐了23個多小時的火車,我們陪兒子跨進了西農的校門。兒子說,是玫瑰總會開花,是金子定要閃亮,有實力在哪裡也能成功!我與妻早已提前買好返程車票,等安頓好兒子,把身上的現金全部留給兒子,就回來了。

兒子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大一、大二獲得了一等獎學金、校級優秀班幹部、三好學生、國家獎學金。大二進入了學校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獲得三等獎,創意農業大賽連續兩屆獲得一等獎。2015年暑假,兒子通過了層層選拔,去北京參加了中科院科研夏令營,并通過了專家考核。

2016年兒子取得了外校保研資格。先後通過了中科大、北大、清華、上海交大、浙大、武大等院校推免生考核資格,再次參加并通過了中科院夏令營專家考核。最後選擇了中科院直博。

2017年夏,兒子拉着行李箱,義無反顧地進京讀研去了,帶着我們堅定的信念、憧憬的目光和最美的祝福。

閑時翻看舊日日常生活賬,一頁一頁,回味一路生活的困苦艱辛、加油努力,平凡的日子因理想和奮鬥而絢爛多彩:歲月的流逝,父母開始老去,家庭的發展,我與兒子的陪伴共濟,成長進取,留有我們的目光兒子足迹,像電影一樣,一幕幕映現在眼前。酸甜苦辣鹹,柴米醬油鹽,一言難盡,無從說起。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一筆筆花費(花銷賬),一串串數字(數目字),是多麼的親切和熟悉,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清晰明白。

透過家庭生活開支明細賬,如細水長流,不絕如縷,時常有美麗的浪花,溫馨的記憶溢出。小小生活記賬簿,從一個側面,印記了我家最輝煌的發展時光和三代人最壯美的生活勞動曆程。一本本記賬簿,是我家生活從溫飽到小康,再到富裕的一個個裡程碑。“窺一斑而見全豹,見一葉而知深秋”。我要好好儲存這些家庭生活日記賬,這是一筆寶貴的家庭财産,是我家曆史的見證,是我家的傳家寶,要一代代傳承下去。

(工作機關: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高密市支行 單立文)

通聯位址:山東省高密市夷安大道325号農行東宿舍7号樓五單元

壹點号山東高密單立文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家庭記賬簿